嘉捷之劫:一家深圳民企的债务危机
2012-10-30 16:28: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10月22日下午三时,深圳阳光炽热。深南大道上的金运世纪大厦,掩映在绿树之后,并不起眼。在位于九楼的嘉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嘉捷”)办公室里,一些债权人不时进进出出。在一间敞开着门的办公室里,债权人吴勇正躺在沙发上睡觉。
这样的情形大概已持续了两个月。据债权人说,今年8月,嘉捷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原实际控制人吴捷被监视居住限制出境,资产亦被冻结。
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调查,自2008年以来,嘉捷及吴捷通过银行贷款、供应链贷款和民间高利贷等方式,至少负债21亿元以上。如今,多名债权人称,嘉捷及吴捷现有总资产仅有5.6亿元左右,根本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吴捷虽被解除监视,但嘉捷债务危机仍无妥善处理方案,借贷双方仍在艰难拉锯之中。
21亿巨额借贷
吴捷代理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吴捷对外借贷总额高达21.22亿元,来源包括民间借贷、供应链借贷、银行贷款三大种类。
债权人刘强称,他借给了吴捷800万元,使用期限为两个月。而债权人黄志文则借给了吴捷2000万,帮助其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
刘强说,按照约定,吴捷本应在7月份还钱,但到了7月份,连利息都还不上了,更别说本金了。但这并未引起他的重视。直到8月份,他在网上查工商资料时发现,原持有约95%嘉捷股份的吴捷已经把75%股份转让给他人,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赶到嘉捷公司,方知道嘉捷资金链断裂。
而黄志文则是因为吴捷不接电话发现的。黄志文称,此前他给吴捷打电话,吴捷有时也会不接,但随后会回电或短信说明原因。但这一次,吴捷没有任何反应。“我赶快到嘉捷去,一看就傻眼了,公司里乱哄哄的,围了一屋子人,一问才知道全是来讨债的。”黄志文说。
相较于庞大的民间借贷金额,刘强等人的借款并不算太多。统计显示,吴捷民间借贷仅本金就多达11.24亿元,本金2000万元以上的共计13笔,合计7.04亿元,2000万元以下的57笔,共计4.21亿元。
另外,供应链借款本金为4.3亿元,其中有深圳中航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借款14笔,本金共计1.38亿元,湖南中宝供应链公司的供应链借款1.54亿元,此外还有普通供应链借款8笔1.36亿元。银行贷款本金共计5.59亿元,其中抵押贷款为4.76亿元,无抵押贷款0.83亿元。此外,嘉捷目前还拖欠员工工资及社保1000万元。
据刘强介绍,吴捷贷款涉及12家银行,额度较多的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
另一债权人肖隆平亦称,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是向嘉捷贷款最多的两家银行,而其他银行涉及金额不多,最多的也只有几千万元。“有12家银行卷进去不会错,这5个多亿的贷款中有一小部分是保证金,真正的风险敞口可能在5亿左右。”肖隆平说。
昨日,本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与涉事银行相关人员联系,但对方均不愿就此回应。而湖南中宝相关负责人则婉拒透露详情。“一旦曝光,对我们的伤害太大了,对银行、债权人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而吴捷的代理律师事务所也提醒,由于嘉捷财务混乱,其负债无法在账册中得到明确体现,统计主要依据债权人提供的证据,并结合嘉捷的存档,并与嘉捷管理人员沟通之后得出的数据。
嘉捷一名工作人员对于公司负债额并不否认,但不愿透露详情,并称吴捷有事外出不在公司。记者随后多次致电吴捷,但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而吴捷一名代理律师则称,他和吴捷签订了保密协议,采访需要取得吴捷同意。但他表示,昨晚六点吴捷要和部分债权人开会协商债务处理方案。
圈钱术
包括刘强、黄志文等在内的多名债权人均称,嘉捷债务危机爆发后,根据增值税纳税额计算,嘉捷2011年的销售额最多只有1亿余元。而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其已完成的销售订单为4000万元,未完成的1.3亿元,全年总计也仅有1.7亿元,年净利润最多也只有4000万元左右。而债务危机爆发后,吴捷曾称,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这样一家盈利能力不佳的公司,何以能从众多债权人和银行获取21亿元的巨额资金?
“应当说吴捷的手法非常高明,每次都说订单太多,但公司资金紧张,需要钱用以扩大经营,而且提供了一整套的财务报表给我们。从财报来看,这个企业可以说是欣欣向荣,前景大好。”肖隆平说,事发后才知道财报中的数据很多都是假的。
刘强称,吴捷在向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称,公司年销售额为6亿~7亿元,并提供了很多与供应链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
多名债权人表示,此前他们并不知道吴捷借了这么多钱。而另一方面,吴捷借贷的一大手法就是“杀熟”。借款对象不是熟人就是通过熟人介绍而来,因此比较放心。刘强、黄志文均称,他们与吴捷认识多年,黄志文与吴捷还是朋友。而债权人王国辉,则是经认识多年的朋友数次游说之后,才决定借钱给吴捷。
此外,吴捷拥有众多的头衔,也取得了债权人的信任。吴捷原籍广西南宁,1989年毕业于西安长安大学民航特种车辆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深圳市政府机场建设办公室,任高级工程师、科长,后外派至香港大昌行汽车集团,负责采购、销售等工作。还拥有香港财富实业集团、财富汽车集团董事长、南宁市政协委员等多个头衔。
嘉捷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为机场牵引车、摆渡车等机场地面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黄志文称,目前国内机场特种车辆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为数极少,竞争并不激烈。目前,相关产品国内市场的毛利在25%~30%之间,国外市场则高达50%以上,净利润则在30%左右。
嘉捷目前在南京、南宁、淮安、扬州有四个生产基地,其中前三个已建成投产。黄志文说,他曾经到南京、淮安的生产基地去看过,工厂已经建成投产,经营基本面也不错,如果不出事,未来有一定成长空间。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才敢借钱给吴捷。
不仅是个人借贷者,有着严格风控制度的众多银行也深陷其中。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银行贷款中,有2.3亿是今年7月的新增贷款。而民间借贷中,据与40余名债权人沟通发现,2000万以下的借款,多数发生在去年年底以后,而且很多债权人今年初以来就没拿到过利息。在此情况下,银行仍然贷款给吴捷。
资金去向之谜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嘉捷总资产为5.65亿元,其中不动产3.7亿元,存货1.44亿元,设备1499万元,吴捷个人名义下的财产3666万元。也就是说,算上设备折旧,投入经营的资金也仅有6亿左右。那么,剩余的15亿元左右的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
据债权人称,吴捷从2004年就开始借高利贷,包括银行贷款在内,借款大部分被用于偿还高利贷的利息。
本报记者从多名债权人处了解到,除银行贷款外,吴捷借款平均月利率在3%~6%之间,最高的达到8%以上,年利率高达50%~100%。以刘强为例,其月利率高达8.4%,而吴勇和肖隆平也达到6%。
吴勇说,嘉捷成立之初,是由吴捷和他人合伙经营,直到2003年才独立出来,而且不具备生产能力,其产品主要由代工企业提供。2008年,才开始在南宁等地自行设厂。在此期间,吴捷自身的资金积累并不多。多名债权人均表示,吴捷的大规模借贷正是从这时开始,但最初的规模可能只有几千万。
吴勇说,其2008年大规模自建产能时,吴捷自有资金可能只有几千万,银行贷款也非常少。目前所欠银行5.59亿元贷款,多数是2010年以后新增。而其建厂、公司运营都需要资金,于是铤而走险大量使用高利贷,导致窟窿越来越大,最终不能自拔。
律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在21.22亿元贷款中,有11亿元被吴捷用于支付利息。
黄志文亦称,机场特种车辆的研发生产投资较大,而且周期长,资金紧张的企业只能通过高息举债维持生存。“也不排除有部分被转移到境外去了。”黄志文说。
刘强等人亦怀疑部分资金可能已被吴捷转移至境外,并称吴捷有恶意诈骗的可能。债权人称,部分借款是由吴捷和其妻陈雪芬作为共同借款人。但据债权人调查,目前陈雪芬及其子已离开国内,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城市;去年6月,吴捷斥资1.34亿港元在香港买下一座豪华别墅。香港《文汇报》去年6月的一则报道亦称,该别墅连6个车位价值1.34亿港元,买家为香港嘉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为吴捷及陈雪芬。吴捷为香港财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嘉捷控股集团总经理兼董事长,在内地多地投资设厂。不过目前在其5.6亿的总资产中,已不见这栋别墅的身影。
王国辉称,借款时吴捷跟他说,几个生产基地总计投资2.4亿元。王国辉推算,按其去年1个亿的销售额来算,其每年的运营资金也不过5000万左右。2008年以来,吴捷用于公司经营的资金顶多5亿元。
“一年个把亿的销售,要得了这么多钱吗?而且还是高利贷!”他说。
湖南中宝相关负责人则称,警方调查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弄清其借贷资金究竟是亏损还是用于偿还高利贷,但他拒绝透露详情。
进退两难的债权人
今年8月10日,吴捷将其持有嘉捷75%的股份,转让给另一家公司。此事被债权人发现,其债务危机从此引发。
事发后,刘强等人向吴捷讨要欠款未能如愿,向深圳中级法院和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报案。而在9月初,湖南中宝等债权人也向当地警方报警,吴捷随即被警方控制监视居住,并限制离境,以配合警方调查,其资产已被查封。
而据吴勇介绍,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即有债权人试图控制局面。前述受让股份的公司,实际上也是债权人,共计向吴捷借款一个多亿。后来发现吴捷难以偿还,便决定以债换股,受让其股份,从而达到控制嘉捷、缓解局面的目的。
危机爆发前,这家债权人并未预料到情况的严重性,出于自救的目的,其通过三家银行获得了2.7亿元贷款,并准备发行1.6亿元企业债,同时通过一家供应链企业获得数千万元贷款,共计筹措了5亿元资金,希望能救活嘉捷。但债务危机爆发后,这一想法随之泡汤。
本报记者了解到,嘉捷债务危机发生后,债权人已经举行过五次会议,并成立了一个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债务处理小组。截至目前,嘉捷的债务危机仍未有解决办法。最新的处理意见是对嘉捷进行重组。
重组方案显示,除银行贷款外,其他借款部分转为股权,部分进行现金清偿。银行再提供一部分贷款,帮助嘉捷恢复经营。但前提是,嘉捷必须先行恢复生产,有新的订单之后,银行才能提供贷款。如果其他债权人不同意重组方案,银行将强行处理嘉捷。目前已经向部分债权人发放重组问卷,并在进行重组前的风险评估和方案设计。
但目前债权人之间的意见并不统一,而问题在于,嘉捷目前已经无力偿还巨额债务,目前嘉捷及吴捷本人名下的净资产仅有4000多万。这让不同意重组的债权人进退两难。“就是起诉也没什么意义,他根本没钱,拿什么还?”刘强说。
湖南中宝、吴勇等债权人均力主重组。据湖南中宝相关负责人称,民生银行在主导重组,并准备着手引进新的投资者。湖南中宝主张查封的资产,也准备解封。
“现在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借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重组成功的话还有可能把钱收回来,所以有希望的话还是尽量挽救。”湖南中宝相关负责人说。
刘强和肖隆平等人则担心吴捷利用重组金蝉脱壳。“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跑了。那时债务已经化解,新的股东已经进来,其就能轻易摆脱法律制裁。”
王国辉在嘉捷债务危机爆发后,曾派人专门去南京、南宁的工厂调查过,发现其规模、生产能力很小,并非如此前所说那般光鲜。在他看来,按照嘉捷目前一年一个多亿的销售额来看,通过盈利偿还债务几乎不可能。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企业,也很难吸引到投资人。
(文中受访个人债权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