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 > 正文

曲江文投投巨资建寺庙景区被指借教敛财
2012-10-29 16:12:50   来源:新浪   评论:0 点击:

  从陕西省西安市向西120公里,一片占地1300亩的法门寺景区坐落在扶风县城北。这里由曲江文投集团等单位投入巨资兴建,合十舍利塔中供奉着迄今世界上唯一保存的佛指舍利。
  
  在“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鼓吹下,传闻曾有意上市的法门寺成为了畸形的商业化样本。非宗教场所的景区打着“法门寺”的招牌,用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将功德箱、宗教性捐献当作收入来源。而真正的法门寺却蜗居于景区的一隅,三年多商业化的洗礼不仅未能重现古刹的辉煌,反而让寺庙的僧人流失了近四分之三。
  
  庙宇道观等宗教场所商业化,一直是敏感且法规边界模糊的话题。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证监会等十部委联合发布《意见》,寺观“被承包”、“借教敛财”等行为有望得到制止和纠正。
  
  僧人拒绝再“借名”
  
  从扶风县驶出约10公里,远远就能看到气势磅礴的法门寺景区大门,金色的“佛光”牌匾、上红下白的高大外墙显得十分醒目。这里就是有着“关中塔庙始祖”美誉的法门寺所在地,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供奉于此。
  
  据出租车司机介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有大批的香客到这里烧香拜佛,春节不收门票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不过,他提醒道:“法门寺景区和法门寺是两回事,如果你信佛,建议你直接去古寺烧香。”
  
  120元的景区门票上,印着“法门寺”的名字和图案,然而实际上,法门寺景区早已经没有了使用这个称呼的权力。
  
  真正的法门寺被严密的包裹在景区之内,位于佛光大道偏北段的东侧,整个寺院面积约45亩,相比于占地1300亩的景区一期工程而言,显得十分局促。古寺内一座座仿唐式建筑错落有致,在一簇簇游人身旁,不时有身着朴素青色僧袍的僧人走过。
  
  “我们和景区的协议已经在今年5月份到期,曲江文投集团多次派人来谈续约,不过僧人们反对的意见很强烈,新协议一直没签”,在古寺东侧6号楼有些破旧狭窄的办公室内,几位法门寺管理小组的法师介绍了寺院的现状。
  
  据了解,2009年5月景区开始运营时,法门寺和景区签订了一份协议,授权其使用“法门寺”的名字,同时约定景区按照2008年收入每年增加5%向寺庙支付费用,为期三年。以2011年为例,景区全年收入约1.2亿元,而支付给法门古寺的金额只有1000多万元。
  
  今年6月初,中国证券报记者曾经采访过法门寺,问及新协议该分成多少合适,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当时态度决绝地表示:“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更看重法门寺的声誉、僧人的名誉。”
  
  据宝鸡市旅游管理部门介绍,从2009年5月开业到2011年5月的两年期间,法门寺景区的旅游投诉次数占全市95%。在全省的主要旅游景点中,法门寺投诉也排在首位,主要是承包商户假借佛教名义收取大额钱财。
  
  一位法师介绍,近期曾接到某外省游客投诉,在景区工作人员劝说下,花费数万元捐建佛像,并在石碑上刻了名字。直到回到外地家中,她上网才了解到,早已有许多人针对法门寺景区违规捐献进行过投诉,方知上当。
  
  历史记载,法门寺曾经在唐朝达到鼎盛,寺内修行的僧尼多达五千人。原本,陕西省开发法门寺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希望在拉动经济的同时,让寺庙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三年多的商业化进程之后,法门寺不仅没能恢复到数千僧众的辉煌时刻,寺内修行的僧人反而从2009年前的260多人,陆续减少到目前的70多人。一位法师指出,离开的僧人主要是对商业化开发不理解。以前,法门寺的门票28元,现在涨至120元,门票价格高使得一些进香的居士也不再来了。
  
  实际上,法门寺在商业化的挤压下,不仅人员流失严重,生存空间也受到压缩。据了解,这几年法门寺佛学院发展得很好,已经有近百名学员。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寺庙打算在角落的空地建一个新的学院楼。一位管理小组的法师介绍,“寺院内空间比较拥挤,本来是打算跟景区要一块地,周边已经拆迁的闲置土地很多。不过,曲江每亩地要价30万元。我们每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万,基本只够寺院维护、僧人开销、佛学院运转等支出,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钱买地。”
  
  景区涉嫌借教敛财
  
  千米长的佛光大道、百米高的合十舍利塔,是法门寺景区内最引人瞩目的景点。道路两侧的高大佛像前,都摆着写有“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字样的功德箱。记者看到,穿行其间的游客们,不时会上香、参拜,或驻足于摆有佛教物件的摊位。
  
  一位女游客请了一盏灯600元,三份香150元。临走时,穿着居士服的工作人员叮嘱:“记得别走回头路,在地藏王菩萨处上香。”
  
  一位年轻人在休息区求了一只签,桌对面的老人非常高兴地道喜,说这是财源广进的上上签,并让他用手机拍下来留念。当得知需要自愿布施时,年轻人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一张百元钞票递了过去。老人看了看他手里的零钱:“再给20元,寓意月月发财。”
  
  圆融门外,许多工人蹲在地上,凿刻着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人的名字。一位法门寺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正在建造十八罗汉的金身,尚有15座待建,每座造价300万元,需要游人和信众的捐献。捐献者都可以将名字刻在石碑上,100元只刻自己名字,千元以上可以刻全家,香港、江苏等地捐献数十万元的企业则单独刻碑。
  
  然而,这些游客并不知道,景区里的上香、求签、造罗汉捐献等统统是违规的。就连每尊佛像前的功德箱,也只不过是景区赚钱的工具,与佛教信仰无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景区管委会和工作人员了解到,2001年,陕西省决定将法门寺打造成“世界佛都”,定位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此后,由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6家单位共同出资兴建法门寺景区,并于2007年引入曲江文投的管理团队负责经营。
  
  据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透露,法门寺景区没有国家颁布的佛教宗教场所资质,“按规定,景区只能作为佛教文化的展示平台,不能开展宗教活动”。
  
  一位熟悉景区经营的人士介绍,“这里不是宗教场所,法门寺的僧人根本不会来。所以,那些开过光的物件、驱邪避凶的佛龛、敲木鱼的僧人都是糊弄人的。近两个月开始的建罗汉像也是一样,这本应该是由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投资的固定资产,如今套用佛教捐献的说法,就变成了游客集资。”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刚刚发布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提及的违规行为几乎在法门寺景区均有迹可循。《意见》提出,对非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献、开展宗教活动等借教敛财行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会同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工商、旅游、文物等部门,坚决予以查处。
  
  伪慈善的基金会
  
  两次走访法门寺景区,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景区内的收费项目花样不断翻新。6月初,景区在门前广场推出天树、地树供养,每棵每年4800元;合十舍利塔内,佛龛供奉每尊近两千元……到了10月下旬,景区里竖起了数块广告牌,购买佛茶成为了结殊胜佛缘的捷径;十几块石碑摆放在地上,捐献罗汉像建造的游客名字刻在其中,在一块捐献万元以上的石碑上刻着49位游客姓名和籍贯,金额合计逾70万元。
  
  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是这些收费项目的“经营者”,这是一个自称“由陕西省佛教协会发起成立的公募性基金会”。实际上,这个名叫“法门寺”的慈善基金会,与法门寺没有任何关系,就连理事长也是由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担任。
  
  法门寺僧人介绍,几年前寺庙曾经想申请成立慈善基金会,但是由于房子、人员的问题未能落实而暂时搁置,当时和民政部门签订了协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法门寺的名义成立基金会。但是,后来随着景区成立,在政府的推动下,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得以成立,它虽然挂着法门寺的名字,却是由曲江文投实际控制和管理。
  
  景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唐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会人员是由曲江文投向其推荐。基金会获得的资金,一方面用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用于偿还景区文化产业集团的银行贷款。”
  
  本质上而言,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只不过是景区移花接木般借教敛财的工具。由于法门寺景区没有宗教场所资格,无法名正言顺的通过功德箱、捐献等方式获取利益。于是,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通过注册成立法门寺慈善基金会,以其名义开展宗教活动。
  
  景区上亿的门票、善款收入,与法门寺无关;大兴土木的佛像、景观建设,与法门寺无关;就连佛教圣物——佛指舍利也被存放在没有宗教场所资质的景区内。平时很少上网、看电视的法门寺僧人,甚至不知道最近十部委出台了关于寺庙宫观管理的7条意见。当听到记者复述《意见》主要内容时,僧人重复着附和:“这些违规的事情,在景区里都有。”
  
  在法门寺管理小组的法师看来,商业化带来的更多是权益和声誉的损害,“我们希望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法门寺单独运行,门票恢复28元,或者免票,景区今后不要再使用法门寺的名字;二是把景区交由法门寺管理,由寺庙出面邀请专业的管理团队,不过前提是要剥离目前景区10多亿元的负债。”
  
  

相关热词搜索:曲江 投巨资 寺庙

上一篇:东阿阿胶市场份额疑有水分 养殖基地空荡荡
下一篇:三一重工做账秘密:净利增4.7亿难掩资金链吃紧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