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 > 正文

武钢收购蒂森激光拼焊集团背后
2012-10-07 13:31:37   来源:21世纪   评论:0 点击:

  9月28日上午10点30分,武钢大厦二楼会议厅,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独家收购蒂森克虏伯公司(以下简称‘蒂森’)旗下激光拼焊集团的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蒂森激光拼焊集团共包括在欧洲、美洲等7个国家的14家工厂,武钢全资收购该集团的全部股权和业务。目前,待报请双方监管机构和相应监管部门批准后,将正式进行股权交割。
  
  对多元化结构的蒂森而言,出售激光拼焊集团是其投资优化组合中必然的一步;反观武钢,不仅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进军高端汽车板市场,从战略上讲,更是帮助其完善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而这一点,在当下钢铁行业全面下滑的背景下,被认为是一剂良方。
  
  尘埃终落定
  
  9月28日之后,武钢收购激光拼焊项目组成员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从去年8月得到消息到正式签约,一年多的时间,收购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名项目组工作人员将过去一年马不停蹄的工作描述为“战争”。
  
  其实,早在去年5月,蒂森集团就开始优化其投资组合,调整经营结构,打算剥离激光拼焊集团。但是,直到3个月后,武钢才在与同行的交流过程中得知这一消息,并开始与蒂森集团负责此次激光拼焊出售业务的并购部进行了前期的沟通联系。11月1日,武钢向蒂森提交了收购意向书,收购工作正式开始。
  
  据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蒂森原定11月2日为提交无约束力报价书的截止日期,但由于武钢得到激光拼焊集团出售消息较晚,无法按此时间提供。其间,经过反复的沟通,蒂森将武钢提交无约束力报价书的时间两次延长,由最初的11月2日到最后的11月18日,最终武钢成功入围。
  
  “那一次真的是有惊无险。”工作人员称。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随后武钢开始了对激光拼焊集团以及14家工厂的财务、法律、运营、技术、保险、反垄断等方面的尽职调查,并于今年2月24日提交了约束力报价书,并最终入围第三阶段。
  
  2012年3月15日,武钢开始与蒂森进行股权转让条款谈判,直到9月28日双方最后签字,历时半年。
  
  8月下旬,还有媒体报道蒂森将出售该集团给武钢的消息,但当时双方都未作出正面回应。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蒂森与武钢并未就股权买卖协议达成一致,所以双方并未表态。
  
  从开始正式谈条件到最后签约,项目组奔走于中德两地,“对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与79个附属协议进行了20多轮各种形式的谈判,一共解决了200多个争议问题”。
  
  签约结束之后,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虽然还需要等待相关机构批准,但心里一块儿石头落地了”。
  
  蒂森的资产优化
  
  蒂森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如果它有更赚钱的业务或者其本身想要将发展重点转向其他领域,那么它剥离这个业务就是可以理解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向新金融记者分析道。
  
  蒂森官网介绍,“蒂森是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180000名雇员,2010/2011财年,销售收入490亿欧元。”
  
  虽然蒂森是德国最大的钢铁产业集团,但其非钢产业占五成份额,其他产业包括汽车技术、电梯等,其中电梯制造更是成为全球三大生产商之一。
  
  2011年1月,海里希·赫辛根接任蒂森董事会主席一职后,更是加强了“多元化”的理念,并开始调整公司结构,渐渐弱化公司的钢铁板块所占比率。
  
  于是,2011年5月13日,蒂森作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发展计划,以推进其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计划包括进行资产优化组合,转型经营和大幅度改善经营业绩,而此次的出售也被蒂森视作“稳步推进战略发展规划”。
  
  在蒂森发布的新闻中显示,“此次出售下属激光拼焊公司,是蒂森克虏伯集团实施资产优化组合的又一项举措,隶属集团于2011年5月13日公布的整体整合方案之中。”
  
  今年8月,赫辛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直在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结构,“通过剥离一些业务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战略空间以及资金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对增长领域进行投资。”
  
  8月10日,蒂森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投资优化跟踪”一页显示,截至第三季度,已经有金属成型集团、Xervon、Waupaca等被出售或者剥离。
  
  来自蒂森集团最新的消息是,“目前集团于去年公布的整合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隶属整合计划的约95%需剥离业务已签署出售或完成整合”。
  
  据武钢方面介绍,激光拼焊集团在蒂森所有业务中的发展属于正常。数据显示,2011财年销售收入约7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6450万欧元。“蒂森是出于业务调整需要,优化投资组合而出售其激光拼焊业务”。
  
  据了解,当时美国和中国一些企业集团也参与了收购,但最终,蒂森还是选择了武钢。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无论选择谁,“这一块儿资产肯定是要出售的”。他认为,国外钢铁行业的发展已经几近饱和了,换言之,很多发达国家的需求是比较稳定的。这就决定了国外的钢铁企业在主业上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就会向相关行业或者跨度更大的行业去谋求发展。“因此,蒂森进行优化投资将这块儿剥离出去,是可以理解的”。
  
  
  发力高端制造
  
  在武钢看来,收购会对公司的汽车板销售形成有力支撑,在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有更高层次的突破,从而使武钢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板精品生产基地,大幅度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武钢的这次收购是捡了这个领域里面的一块儿肥肉,这次收购可以看作是其发展尖端汽车钢材制造业务的一个里程碑。”上述分析师认为。同时,这也是武钢历史上首次收购海外高端钢铁制造业务。
  
  蒂森激光拼焊板集团主要从事激光拼焊板产品的应用开发、制造、销售、经销和出口,并提供售后服务。总部设在德国杜伊斯堡,其主要产品激光拼焊板是汽车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实现汽车减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蒂森就已经有了激光拼焊技术。在上述分析师眼中,蒂森既是激光拼焊板的发明制造商,也是这个行业的主要供货商,“行业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用数据便可以证实。
  
  据了解,蒂森激光拼焊集团占全球激光拼焊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武钢援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月份出具的财税尽职调查报告显示,2011财年产量5830万片,销售收入7.068亿欧元,净利润3290万欧元,比2010财年增长4.7%
  
  武钢之所以押宝在此项目上,一方面,因为其相信未来3-5年汽车全球市场会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各国越来越强调汽车的节能减排、重视汽车的安全性给激光拼焊板市场带来了强劲的市场增长空间,尤其是中国和北美市场会持续增长。武钢将支持激光拼焊集团在中国和北美的扩建计划。”武钢外宣办主任孙劲对新金融记者说。
  
  同时,此前蒂森的拼焊板产品广泛用于国际著名汽车厂商如戴姆斯-克莱斯勒、宝马、通用、大众和福特等。
  
  “这个项目恰恰和武钢的产品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汽车板方面,国内一直是宝钢做得比较好,武钢汽车板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扩大规模的。现在可以借助这一收购在汽车板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将产品挤入宝马、奔驰的采购渠道。”上述分析师称。
  
  另一方面,蒂森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洲和中国,这样既有利于武钢的产品向海外市场进行扩张,更符合武钢“走出去”和国际化经营战略。
  
  早在2010年,武钢就将其与国际著名公司如蒂森、新日铁等在技术方面的合作看作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成果。
  
  收购蒂森克虏伯激光拼焊集团后,“武钢可以借助蒂森的技术、管理、产品及品牌的巨大优势,在一个较短的时间,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迅速完成国际化经营战略布局”。
  
  武钢方面称,根据双方约定,收购后武钢有权在一定时间内使用TK品牌标识,在继续支持激光拼焊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武钢会逐步创造自己的标识和品牌。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激光拼焊技术起步较晚。2006年9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日本IHI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出我国第一条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样机。
  
  上述分析师介绍,目前我国汽车用拼焊板生产的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引进,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先进企业蒂森克虏伯和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相比,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品种,还有很大差距。”他认为,武钢的这一举措可以缩小这种差距。
  
  打造完整产业链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曾强调,“做强主业,适度多元,是世界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要战略和成功经验”。如今,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都普遍延伸了上下游的资源链、产品链、技术链,发展相关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过去,武钢的海外战略一直以资源型投资为主,海外矿山成为其上游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此次收购蒂森激光拼焊集团,表明武钢在向下游行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在武钢给新金融记者的回复中指出,“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延伸产业链加快剪配工厂建设的战略武钢股份营销总公司一直在努力寻找增加钢材加工量,扩大贸易量,形成从钢铁原料、产品到钢材深加工(含激光拼焊)完整产业链的机会。”
  
  这次的收购,无疑给了武钢这样的机会。对于这次收购,孙劲表示,“最大的好处是钢铁产品的产业链得以有效延伸”。
  
  由于供需严重失衡,中国钢铁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下滑,进入寒冬。“中国的钢铁企业尽管目前遇到困境,但毕竟还是需要发展的。通常意义上的发展,一个是产能扩张,一个是转型,还有就是打造全产业链。”上述分析师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做不同的选择,“对武钢这样有实力的大型钢企而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是很重要的。”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空间缩小产能过剩的局面,钢铁企业不应该仅仅去生产和销售钢材,更应该上游向矿石资源延伸,下游向加工配送延伸。”该分析师分析,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之后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他看来,要打通产业链,收购是快速介入的一种常见手段。加之,目前欧洲金融危机造成的资金短缺,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海外资产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现在的收购成本可能比较低一些”。
  
  与所有参与境外收购的企业一样,武钢对中外文化的融合以及收购初期管理上的磨合还是有些担心。目前武钢承诺收购后“三个不变”:目标公司现行的管理体系不变;目标公司现有人员不变;目标公司人员待遇不变。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到目前为止,从经营策略来讲,双方还都是各取所需了。“蒂森由于自身的战略计划想要出售,而武钢正好可以借力发展汽车板这个产品,抢占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份额,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但他也坦承,至于收购以后项目到底能不能盈利,不仅要看前期一些财务方面的预测是否准确,还取决于武钢自身的经营能力。
  
  按照德勤的尽职调查报告,此项目预计2013财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400万欧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
  
  
  
  

相关热词搜索:武钢 收购 激光

上一篇:揭秘北京贵族学校:学费超20万有钱也进不来
下一篇:西凤酒欲洗白4.2亿元巨亏谋求上市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