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打假费疑云
2012-07-31 10:33:33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评论:0 点击:
山西汾酒财务数据疑云继续发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阅读山西汾酒定期报告后发现,山西汾酒的打假费多处自相矛盾:2009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为284.05万元,而当年全年打假费却不增反减近半至140.699万元;2010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额为115.64万元,但当年年报中缩减为3420元,即上半年支出超过全年337倍。2011年,山西汾酒的打假费为358.98万元,同比增长近1050倍,幅度之大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数据打架现象,山西汾酒回应称,半年报由公司自己制定,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被包含在打假费里,而年报由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会计准则编制,将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剔除在外,因此导致了此现象。
2011年打假费增长1050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山西汾酒的打假费数据存在严重的打架现象。2009年半年报显示,山西汾酒2009年上半年打假费用支出284.05万元;奇怪的是,2009年年报中,其年度打假费支出额不增反降,缩减为140.699万元,相当于上半年支出额的49.5%。
同样的怪事也发生在2010年。山西汾酒2010年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公司打假费用为115.64万元,但2010年报这一数据缩减为3420元。也就是说,山西汾酒2010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额超过年度支出额337倍。
一位财务人士指出,按照正常的财务逻辑,已经支付出去的打假费用不可能收回,因此山西汾酒2009年和2010年半年报中的打假费支出数据高于年报,其间的逻辑确实让人看不懂。
是不是山西汾酒打假之后获得的索赔额直接进入打假办的账户,从而直接冲减了年度打假费用支出,以导致出现这一“怪事”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山西汾酒董秘办主任、证券事务部代表田元宏对此未予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2010年山西汾酒打假费支出额只有3420元。但目前一瓶53度青花汾酒(大青花)市场价近1380元。换句话说,山西汾酒2010年全年的打假费用竟不如三瓶53度青花汾酒(大青花)的价格。蹊跷的是,到了2011年,这一数据突然又飙升至358.98万元,相较2010年上涨近1050倍。对于该数据大幅跳涨的原因,山西汾酒的定期报告并未给出解释。
做账方式催生财务怪事?
在采访中,山西汾酒多位内部人士告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的打假事宜由打假办负责,记者根据这些人士提供的电话号码致电山西汾酒打假办,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还根据汾酒集团官网预留的公开电话拨打,同样也没有人接听。对此,有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打假办的人特别忙,每天都在外边跑,总部打假办的人都被抽光了。
7月19日,田元宏向记者介绍,公司打假办属于汾酒集团市场部,员工数有一百多人,都是从集团各部门抽调组成,现在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分片管理,与销售系统相比,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系统。但是打假办的人员并没有执法权,只能到各地调查,发现问题后,只能向当地的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举报,并配合这些部门打假。
对半年报中打假费用超过全年的问题,田元宏解释,半年报属于公司内部制定,打假费用支出中包含了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用;而年报是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将工资和差旅费用剔除,合并到其他费用里去了,就形成半年报中打假费用开支大于年报中打假费用的情况。为证实田元宏的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拨打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刘锦平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刘锦平负责2010、2011年度山西汾酒财务报告的审计。
对于2009年打假开支费用比2010年高的问题,田元宏解释,是因为2010年主要帮助集团的其他公司打假的缘故,打假办帮助哪家公司打假,费用就由哪家公司出。2010年打假办的打假行动重点不在山西汾酒,故而在公司财务报表上,2010年的打假开支相对较小。
田元宏进一步透露,2011年公司加大了打假力度,费用增加较多,“假酒给汾酒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不是汾酒一家的问题,而是市场上所有知名白酒都遇到的问题”。
针对田元宏的回应,一位专业财务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的专业财务人员,应当具有基本的财务常识,从山西汾酒的打假费开支来看,尽管目前不能从另外的渠道获得公司财务数据,但其大起大落仍显得极为不正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阅读山西汾酒定期报告后发现,山西汾酒的打假费多处自相矛盾:2009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为284.05万元,而当年全年打假费却不增反减近半至140.699万元;2010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额为115.64万元,但当年年报中缩减为3420元,即上半年支出超过全年337倍。2011年,山西汾酒的打假费为358.98万元,同比增长近1050倍,幅度之大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数据打架现象,山西汾酒回应称,半年报由公司自己制定,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被包含在打假费里,而年报由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会计准则编制,将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剔除在外,因此导致了此现象。
2011年打假费增长1050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山西汾酒的打假费数据存在严重的打架现象。2009年半年报显示,山西汾酒2009年上半年打假费用支出284.05万元;奇怪的是,2009年年报中,其年度打假费支出额不增反降,缩减为140.699万元,相当于上半年支出额的49.5%。
同样的怪事也发生在2010年。山西汾酒2010年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公司打假费用为115.64万元,但2010年报这一数据缩减为3420元。也就是说,山西汾酒2010年上半年打假费支出额超过年度支出额337倍。
一位财务人士指出,按照正常的财务逻辑,已经支付出去的打假费用不可能收回,因此山西汾酒2009年和2010年半年报中的打假费支出数据高于年报,其间的逻辑确实让人看不懂。
是不是山西汾酒打假之后获得的索赔额直接进入打假办的账户,从而直接冲减了年度打假费用支出,以导致出现这一“怪事”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山西汾酒董秘办主任、证券事务部代表田元宏对此未予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2010年山西汾酒打假费支出额只有3420元。但目前一瓶53度青花汾酒(大青花)市场价近1380元。换句话说,山西汾酒2010年全年的打假费用竟不如三瓶53度青花汾酒(大青花)的价格。蹊跷的是,到了2011年,这一数据突然又飙升至358.98万元,相较2010年上涨近1050倍。对于该数据大幅跳涨的原因,山西汾酒的定期报告并未给出解释。
做账方式催生财务怪事?
在采访中,山西汾酒多位内部人士告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的打假事宜由打假办负责,记者根据这些人士提供的电话号码致电山西汾酒打假办,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还根据汾酒集团官网预留的公开电话拨打,同样也没有人接听。对此,有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打假办的人特别忙,每天都在外边跑,总部打假办的人都被抽光了。
7月19日,田元宏向记者介绍,公司打假办属于汾酒集团市场部,员工数有一百多人,都是从集团各部门抽调组成,现在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分片管理,与销售系统相比,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系统。但是打假办的人员并没有执法权,只能到各地调查,发现问题后,只能向当地的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举报,并配合这些部门打假。
对半年报中打假费用超过全年的问题,田元宏解释,半年报属于公司内部制定,打假费用支出中包含了打假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用;而年报是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将工资和差旅费用剔除,合并到其他费用里去了,就形成半年报中打假费用开支大于年报中打假费用的情况。为证实田元宏的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拨打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刘锦平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刘锦平负责2010、2011年度山西汾酒财务报告的审计。
对于2009年打假开支费用比2010年高的问题,田元宏解释,是因为2010年主要帮助集团的其他公司打假的缘故,打假办帮助哪家公司打假,费用就由哪家公司出。2010年打假办的打假行动重点不在山西汾酒,故而在公司财务报表上,2010年的打假开支相对较小。
田元宏进一步透露,2011年公司加大了打假力度,费用增加较多,“假酒给汾酒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不是汾酒一家的问题,而是市场上所有知名白酒都遇到的问题”。
针对田元宏的回应,一位专业财务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的专业财务人员,应当具有基本的财务常识,从山西汾酒的打假费开支来看,尽管目前不能从另外的渠道获得公司财务数据,但其大起大落仍显得极为不正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