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寻找新引擎 多箭齐发打造升级版
2013-07-25 10:27:20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中新网7月25日电(李金磊)面对着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的放缓,新一届政府在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官方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区域一体化、自贸区等将成为促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也表现乏力,寻找经济新引擎和新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会是什么?从新一届政府释放的信号来看,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引擎之一,城镇化不仅被新一届政府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更被看成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展望未来,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李克强曾屡次提及“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他还多次指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将带来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消费市场、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提高就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城镇化被新一届政府寄予厚望,而今年也将有望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城镇化工作会议年内将召开,城镇化规划按计划今年也将出台。
事实上,城镇化已经被列入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此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首次明确了城镇化的路径: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此外,一些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城镇化措施已经出台,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7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5年内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改造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等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7月23日,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编制完成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明确分年度、分类别改造任务,并落实到市县。
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
除了城镇化,服务业也被新一届政府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5月29日,李克强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了《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演讲。他明确指出,服务业不仅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也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
李克强表示,中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就业比重也明显偏低。差距就是潜力,中国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李克强指出,中国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四化”的重要方面,作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突破口,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事实上,一系列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或即将出台。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出席全球服务论坛时表示,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所在,更代表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本届政府削减1/3以上行政审批,大部分涉及服务业。
此外,自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其中,现代服务业的范围扩大,新增加了广播影视服务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俄罗斯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更是表示,中国将在两年时间内把服务业的营业税全部改为增值税,以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当然,除了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新一届政府力推的区域一体化、自贸区也被看成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6月8日,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他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建设,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7月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界分析称,上海自贸区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的外贸格局,同时倒逼改革,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政府在寻找未来长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又立足当前,出台了一系列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的举措。
7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政策目标,“十二五”后三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权威部门测算,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的重大利好。
分析称,国务院出台加快棚户区的改造,促进信息消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拉动需求,更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推动产业转型又利于民生改善,既稳增长又调结构,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也表现乏力,寻找经济新引擎和新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会是什么?从新一届政府释放的信号来看,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引擎之一,城镇化不仅被新一届政府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更被看成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今后一二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展望未来,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李克强曾屡次提及“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他还多次指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将带来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消费市场、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提高就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城镇化被新一届政府寄予厚望,而今年也将有望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城镇化工作会议年内将召开,城镇化规划按计划今年也将出台。
事实上,城镇化已经被列入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此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首次明确了城镇化的路径: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此外,一些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城镇化措施已经出台,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7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5年内全国棚户区改造目标:改造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等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7月23日,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编制完成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明确分年度、分类别改造任务,并落实到市县。
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
除了城镇化,服务业也被新一届政府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5月29日,李克强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了《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演讲。他明确指出,服务业不仅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也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
李克强表示,中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就业比重也明显偏低。差距就是潜力,中国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李克强指出,中国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四化”的重要方面,作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突破口,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事实上,一系列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或即将出台。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出席全球服务论坛时表示,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所在,更代表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本届政府削减1/3以上行政审批,大部分涉及服务业。
此外,自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其中,现代服务业的范围扩大,新增加了广播影视服务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俄罗斯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更是表示,中国将在两年时间内把服务业的营业税全部改为增值税,以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当然,除了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新一届政府力推的区域一体化、自贸区也被看成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6月8日,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他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建设,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7月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界分析称,上海自贸区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的外贸格局,同时倒逼改革,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政府在寻找未来长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又立足当前,出台了一系列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的举措。
7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政策目标,“十二五”后三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权威部门测算,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的重大利好。
分析称,国务院出台加快棚户区的改造,促进信息消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拉动需求,更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推动产业转型又利于民生改善,既稳增长又调结构,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爱建证券员工涉内幕交易:前妻弟为姚记扑克高管
下一篇:FT:中国宣布“微刺激”措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