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大乙烯 抚顺石化私封其他企业变电设施
2013-03-11 09:59:03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新金融记者柴刚彭俊勇抚顺报道
一边是投资500亿元的重点工程,另一边是有外资背景的中型化工企业,对簿公堂之上只因为一座占地百平米的变电所。
在未告知所有者的情况下,抚顺石化下属部门私自封锁其他企业变电设施,致使该企业停产,设备报废,工人回家,设备报废,投资人欲哭无泪。惊动了中国商务部和西班牙大使馆的双重关注。
废弃的工厂
3月6日的辽宁抚顺乍暖还寒,通往泰和厂区的街道上融化的雪水让越野车的行进变得艰难。
灰色天空下,城郊东洲区的泰和化工厂一片苍凉,工厂虚掩的大门上,发大财五福临门、走鸿运四季平安的鲜红对联是唯一的生机。
选择这样一副平常的对联在此地却又有了不同的含义。发财、平安这样普通的愿望在泰和老板左嘉谟眼里已经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现在的他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变电所。
左嘉谟是一个乐观的人。
这位74岁的老人是目前抚顺市年龄最大的司机,在年龄达上线之前取得自己的驾驶证是他颇为自豪的一件事。
只是现在,开车这样最为喜欢的事情也引发不起他的兴趣了,与抚顺石化久拖不决的官司,占据了他的大多数时间。
“整个工厂占地面积是23亩,不是很大。”指着面前的厂房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一墙之隔就是抚顺石化的大乙烯工程,我们原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只是现在在打官司。”
1万多平米的厂区内,除了一名留守人员就只有一条狼狗。
顺着手指的方向,新金融记者看到,在周围高大崭新威武的抚顺石化电厂包围之下,附近的几家民营工厂显得陈旧狭小,而左嘉谟的泰和化工则更是破旧不堪。
因为无电造成连续几年停产,泰和公司曾经运作良好的各种设备上锈迹斑斑,用手轻轻一扣,碎屑纷纷掉落。走在车间内,更是一片狼藉,被化工原料严重腐蚀的各种管线、蒸发釜、原料罐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现在也没有心思打理,基本就属于全部报废变成废铁。”左嘉谟告诉记者。
在靠近抚顺石化一侧的厂房上,午后的阳光透过车间支离破碎的玻璃窗,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影子。“玻璃是因为前年石化那边的一次爆炸震裂的,至今也没人负责。谁让我和他们离得这么近呢”左嘉谟不无自嘲地说道。
据介绍,当年因为产品颇有出路,曾有多家外国企业前来考察,寻求与泰和的合作,最后左与西班牙方面达成协议,成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合作还引起了中国商务部和西班牙大使馆的关注。
事实上,同处抚顺市郊,泰和化工与抚顺石化的厂房曾是邻居,双方曾经有过很好的合作关系,泰和的很多利润来自石化工厂,直到抚顺石化大乙烯、大炼化工程的动工,双方才由伙伴变成了敌人。
飞来的围墙
3月1日,西班牙欧中商会就此事发给辽宁省和抚顺市的信函使左嘉谟又看见了与中石油抚顺石化之间3年官司彻底解决的可能。
“从来没想过要打官司,我在退休之前也是石化系统的,实在没办法了。”
2010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因为检修,泰和化工厂员工多数放假,在留守人员巡视工厂时,发现有人正在把企业的变电所原有围墙的大门拆毁,搭建新的围墙。
“那时候多数员工都放假,我也没在工厂,留守人员以为是我安排人去修理变电所呢,所以当工人给我打电话时我也莫名其妙。”回忆当时的情景,左嘉谟突然提高了声调,“我们工作人员发现有人在那儿拆围墙,拆的速度很快,用大铲车一推就倒了。”
事实上,经过了解发现,是正在建设的抚顺石化大乙烯工程指挥部热电项目经理部在无任何事先沟通的情况下,雇佣工程人员拆除泰和变电所围墙和大门,然后重建围墙,将整个变电所圈入石化公司院内,造成泰和人员无法进入变电所、无法管理的窘境。
“当时我吓了一身冷汗,幸好是在检修期间发生的事,我们这是化工厂,安全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是生产期间被断电,那是要出大事故的。”3年之后,回想当年的场景,左嘉谟仍然感到后怕。
资料显示,左嘉谟与西班牙合资的化工厂与抚顺石化二厂相邻,双方一直相安无事。而为泰和化工提供电源的变电所最初属于东洲区碾盘乡政府所有,后转让给泰和化工,但因为与泰和有100多米的距离,变电所并不在泰和厂区院内,其所属地块后来成为抚顺石化建设用地,围拆事件因此发生。
在当时,泰和的变电所拥有两台320伏变压器,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中型化工企业的用电需求。
得知情况后,泰和曾想对拆迁予以制止,但是无能为力,即使是连最简单的查明施工人员身份也颇费周折。
在泰和化工周围,抚顺石化已经完成了圈地,四周都是相关项目的工地,找到谁是背后的具体指使者曾经是一个难题。
“抚顺石化公司下边有不少厂子,就在那附近,什么石油厂啊,乙烯啊,腈纶啊,冶炼啊,大乙烯啊,我问了几个人,人家说不知道。后来我问大乙烯,有人把那个热电改造工程指挥部指挥的电话告诉我了。”左嘉谟介绍。
4天之后,左嘉谟电话联系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苗福生进行交涉,得到的回复是变电所已经被动迁,并表示会有人联系泰和方面。“搞笑的是,苗让我找一个姓黄的和姓苏的去交涉,却不告诉我这两人的联系方式,让我自己去找,我甚至直到今天也没见到过苗福生”。
几经周折之后,抚顺石化最终承认了自身的责任。在2011年1月4日,落款印章为中国石油(8.84,-0.04,-0.45%)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热电项目经理部给东洲区法院的申请书上,记者看到这样写着:“就泰和化工要求赔偿一案,在贵院协调下,我方与左厂长进行了初步协商,准备以拆迁补偿方式对泰和进行补偿,目前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变电所被圈,泰和化工厂无法用电,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只能停产。在反复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左嘉谟一纸诉状将抚顺石化大乙烯工程指挥部告上法庭,开始了漫长的维权行动。
让路大乙烯
为了加速发展,2009年中石油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20项重大在建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使抚顺石化跻身大规模集中化的千万吨炼油企业行列,扩建用地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左嘉谟曾认为,大项目的开工对自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之前就已经有过良好合作关系,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相关产业链条中的环节使用自己的产品,就不愁销量。
之后,抚顺石化炼油和化工项目平面布置做了重新调整,使炼油与化工形成两大独立区域,解决了生产布局分散、生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实现集中管理。在调整后,左嘉谟的变电所原位置变成了热电厂的范围之内,为了不影响电厂建设,拆除或者搬走必须提上日程。
“我一寻思,那是国家大项目,拆迁了那么多,我也必须得动。只是石化公司的人养尊处优惯了,根本不把你当回事,不与你交涉就擅自行动了。”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
2010年是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最关键的一年,炼油、化工、热电三大项目都进入冲刺期,变电所被占就是此时发生的。
“我就知道有一句话,要以国家利益为重,需要占用我们的变电所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和我们好好商量,给予合适的补偿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不能不通知就随便施工啊。”
在当地,抚顺石化的作用无出其右者。工程作为东北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油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为此抚顺市以该项目为中心,整合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利用石化产业资源规划建立五大产业集群。
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抚顺石化公司将建成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1000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的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与此相对,虽然西班牙方面相继注入了500万元资本,泰和化工和对手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当地人介绍,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在决定项目进展的拆迁工作中,抚顺石化的一位干部空降到了当地区政府担任副区长,“专门负责拆迁工作,并且因此得到了表彰。”
为了使该项目真正成为抚顺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城市转型的“推进器”,无论是中石油还是抚顺当地政府对此都给予了极大支持。
正常情况下,大项目拆迁工作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而乙烯工程政府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左嘉谟实在不愿意得罪石化这个巨型客户,无奈之下,其找过当地政府出面解决,得到的消息是,动迁工作早已完成,变电所根本不在范围动迁之内。
“最后我找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当着我面给姓苏的和姓黄的挂电话,‘你们的动迁工作,委托区政府动迁,早就结束了,都完事了’。”政府方面不愿背黑锅,“谁的责任谁承担,不要往政府身上推”。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这样告诉抚顺石化的相关人员。
在明眼人看来,这件事情本身与政府没关系,与施工队也没关系,只是石化公司往施工队身上推,最后推到政府身上,都推不出去之后才不得不接受上法庭的现实。
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这事与政府无关,我心里就有底了,如果让政府也承担责任,那更麻烦,跟政府打官司怎么打?在和西班牙股东商量后,我们坚决要打这个官司。”
艰难起诉
2010年10月15日,左嘉谟第一次站在了抚顺市东洲区法庭上,这个在抚顺生活了60多年的老人,开始在法庭上向庞大的对手发起了挑战,并且坚信自己胜券在握。
可是第一次审理,抚顺石化玩起了躲猫猫,没有派人出庭。
当月22日,东洲法院复庭,抚顺石化把责任全部推给施工单位,以施工单位乱拆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但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理由,法院没有予以采信。
对于泰和的控告,抚顺石化并没有表示完全的认可,随之不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泰和存在着企业营业执照没有年检的情况,对于抚顺石化来说,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釜底抽薪,就对方资质本身提出问题,轻松化解泰和的步步紧逼。
根据2010年12月15日抚顺石化乙烯建设指挥部热电经理部向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的申请书显示,抚顺石化表示:“在调查取证时我方发现泰和化工厂从2008年到现在(2010年)一直没有年检,我方要求东洲工商局出示相关证据,但东洲工商局认为不能向案件一方提供另一方经营情况的材料,需要法院出面。”
只是这样的对策最终是一厢情愿,“我的营业执照那一年可能是晚检一年,很正常,晚一年交滞纳金就可以。”左嘉谟表示,“这都是石化推脱的借口。”
4个月之后,抚顺石化态度出现转变,提出以拆迁补偿的方式对泰和化工厂进行赔偿,要求法院延期审判。
2011年2月,泰和看到了成功的曙光。根据抚顺石化请求,东洲区法院下达了民事调解书,明确表示,所涉变电所归泰和所有,石化公司在当年3月前,对原告变电所进行拆迁处理,并进行动迁补偿。
不过,双方并未做出明确的赔偿额度,因额度问题引发的争执,成为最后赔偿一直无法实现的绊脚石。
在当时,泰和提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抚顺石化重新为泰和建一个变电所;二是找评估单位评估,然后给予适当补偿。
“把新变电所建成,然后再动这个(变电所)。如果不给我建,那你们拿钱,我自己建。拿多少钱呢?我不能要,找一个评估单位评估,评多少算多少。”
多年从事建筑施工的左嘉谟明白,要多少赔偿款不是个人能决定的,需要有严谨翔实的评估报告为基础。“我干过工程,当过工程科长,从施工队长开始干,这个事儿咱们也明白。那时候有人不断地问,得要多少钱啊?我说自己要的不算数,必须找评估单位。”
评估难题
在左嘉谟的心里,重建如旧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就是旧城拆迁,也不可能是建设一个旧房子给居民补偿吧?”
105万,抚顺石化聘请的评估公司给出了最终的赔偿标准,而这完全出乎左嘉谟意料之外。
“他们给出的评估报告里面漏项太多。高压进户、低压配出都没有。供电等级也不符国家电力法的要求,违心地做出了105万的重建评估标准,但是却不敢在报告书上签字盖章,甚至连编审人的名字和单位名称也没有。法院对此并不认可,我们当然不会同意。”左嘉谟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评估时,当地电业局已经出具了书面材料,根据国家电力法提出了供电方案,并提交给了石化公司,但并未被采纳。而石化公司聘请的评估单位并不具有相关资质。
知情人介绍,在提交报告给法院之前,评估单位曾经将报告交给石化公司,当时的作价是140万元,石化公司看了之后又磋商研究,他们拿下去将近40万,然后告诉那个单位,拿这40万作为将来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抚顺当地,对于电力设计施工的最权威机构当属抚顺电力勘察设计院,在其为泰和出具的《泰和硫脲化工厂变电所及外线供电工程概算书》中,明确标明了各项具体项目的所需费用。其中仅工程动态投资就为228万多元,总投资需要500万元左右。
“电力设计院做出的这个评估书和石化公司内部找的人做出的一致,他们内部自己人都讲如果这些东西做完绝对不会是105万元。”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我在石化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他们(抚顺石化方面)每次开会讨论我的问题,我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
在金额相差太大、无法达成共识情况下,泰和公司递交了自己的评估请求,当地法院给予了支持,要求被告对变电所重建,恢复供电,并注明了要对按照原有规模重建所需的费用进行评估。
转了一圈之后,2012年11月,抚顺石化同意摇号产生评估单位,但蹊跷的事情发生了,没有评估单位接手这项业务,而在当地拥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就有多家。
事实上,双方对评估价格的差异有各自的理由,在石化公司看来,只要按照原有条件恢复原状即可,而105万元是可以完成的。在左嘉谟看来这完全无法接受,“我当时也不理解,后来电业局人员告诉我,老变电所按老办法管理,但是现在等于新建,必须按新办法,国家是有法律的。尤其是化工装置,那出事是要死人的,谁也承担不起。”
“我原先的变电所是按照十几年前的标准建设的,现在国家早已有了新的标准,按照旧标准建设,电业局根本不会供电,而且我们是化工企业,必须要有双向电源,不然出了事故谁担得起责任。”
在左嘉谟的心里,重建如旧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就是旧城拆迁,也不可能是建设一个旧房子给居民补偿吧?”
曾经的合作伙伴
然而蜜月终究不长久,变电所围墙事件之后,一切已经停止,留给泰和的只是凌乱的厂房和废弃的设备。
官司没有进展,左嘉谟总是想起曾经与抚顺石化合作的美好时光。一墙之隔,既是造成今日官司的地理原因,也曾是当年泰和化工与石化联姻的主要助推器。
虽然最初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泰和获得快速发展是在2005年与西班牙方面进行合资之后。根据工商登记显示,抚顺市泰和硫脲化工厂占51%的股权,西班牙投资方占49%的股权,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生产硫脲、氢氧化钠、硫化钠等化工产品,而这些产品在抚顺石化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所需要。
“我们的产品全卖给抚顺石化石油二厂了,整个二厂的氢氧化钠全是我给包了,不但是他们,还有石油一厂,两个厂子,用量相当大。”
新金融记者拿到的抚顺石化南催化车间《泰和化工厂新鲜碱使用报告》显示,在使用泰和产品的时期内,泰和化工供应的新鲜碱液基本能够满足生产使用,未出现因为碱液质量影响汽油、液化气产品质量的问题。
据介绍,抚顺石化在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碱渣,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需专门设备,而泰和的生产装置恰好可以对此进行处理,仅抚顺石化炼油一厂每年就产生废碱渣2000吨左右,石油二厂则达到3500-4000吨,交给泰和处理对双方都是合算的买卖,双方合作一度处于蜜月期。
“那时我们的关系很好,当时他们处理不了,沈阳有一个处理中心,往沈阳送,到那里送去一吨给人家处理费是1000多块,他们把这给我了,我作为原料进行处理,双方谁也不需要给谁钱。”
甚至在当时,泰和生产线需要改进之时,抚顺石化负责环保的人员亲自陪同考察。“他们的生产一处,还有环保老总,都陪着我上大连。”
然而蜜月终究不长久,变电所围墙事件之后,一切已经停止,留给泰和的只是凌乱的厂房和废弃的设备。“化工厂和其他工厂还不一样,长时间不生产对设备的侵蚀非常大,而没电根本无法生产,现在这些设备是废了。”抚摸着曾经给自己创造过财富的设备,左嘉谟感慨万千。
根据当时泰和公司的会计记录显示,其主打产品硫脲在市场价格为每吨12000元时,每吨利润为5441元左右,而目前市场上,硫脲的价格达到了24000元,比当时翻了一番。
2013年1月初,法院通知泰和化工厂,抚顺石化再次愿意谈判,并按照泰和化工厂的要求重建变电所,但1月18日,法院又通知泰和化工厂,抚顺石化拒绝谈判。
“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还都没有开始向石化公司索赔,现在的第一步是解决配电室的问题。之后的索赔要求肯定比这多得多。不说别的,就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重新建立一家这样规模的化工厂,各种成本加起来就要上亿元。”
“最开始的时候是抵赖,说是动迁,然后又说是施工队的行为,接下来又说是政府行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是想着拖下去,直到把我们拖死。”在左嘉谟看来,一切都是抚顺石化的推脱和不负责任。“现在,当初的负责人苗福生已经不再负责。”“这个官司一定要打到底,不然怎么向西班牙方面交代?”左嘉谟无奈地告诉新金融记者。
一边是投资500亿元的重点工程,另一边是有外资背景的中型化工企业,对簿公堂之上只因为一座占地百平米的变电所。
在未告知所有者的情况下,抚顺石化下属部门私自封锁其他企业变电设施,致使该企业停产,设备报废,工人回家,设备报废,投资人欲哭无泪。惊动了中国商务部和西班牙大使馆的双重关注。
废弃的工厂
3月6日的辽宁抚顺乍暖还寒,通往泰和厂区的街道上融化的雪水让越野车的行进变得艰难。
灰色天空下,城郊东洲区的泰和化工厂一片苍凉,工厂虚掩的大门上,发大财五福临门、走鸿运四季平安的鲜红对联是唯一的生机。
选择这样一副平常的对联在此地却又有了不同的含义。发财、平安这样普通的愿望在泰和老板左嘉谟眼里已经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现在的他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变电所。
左嘉谟是一个乐观的人。
这位74岁的老人是目前抚顺市年龄最大的司机,在年龄达上线之前取得自己的驾驶证是他颇为自豪的一件事。
只是现在,开车这样最为喜欢的事情也引发不起他的兴趣了,与抚顺石化久拖不决的官司,占据了他的大多数时间。
“整个工厂占地面积是23亩,不是很大。”指着面前的厂房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一墙之隔就是抚顺石化的大乙烯工程,我们原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只是现在在打官司。”
1万多平米的厂区内,除了一名留守人员就只有一条狼狗。
顺着手指的方向,新金融记者看到,在周围高大崭新威武的抚顺石化电厂包围之下,附近的几家民营工厂显得陈旧狭小,而左嘉谟的泰和化工则更是破旧不堪。
因为无电造成连续几年停产,泰和公司曾经运作良好的各种设备上锈迹斑斑,用手轻轻一扣,碎屑纷纷掉落。走在车间内,更是一片狼藉,被化工原料严重腐蚀的各种管线、蒸发釜、原料罐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现在也没有心思打理,基本就属于全部报废变成废铁。”左嘉谟告诉记者。
在靠近抚顺石化一侧的厂房上,午后的阳光透过车间支离破碎的玻璃窗,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影子。“玻璃是因为前年石化那边的一次爆炸震裂的,至今也没人负责。谁让我和他们离得这么近呢”左嘉谟不无自嘲地说道。
据介绍,当年因为产品颇有出路,曾有多家外国企业前来考察,寻求与泰和的合作,最后左与西班牙方面达成协议,成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合作还引起了中国商务部和西班牙大使馆的关注。
事实上,同处抚顺市郊,泰和化工与抚顺石化的厂房曾是邻居,双方曾经有过很好的合作关系,泰和的很多利润来自石化工厂,直到抚顺石化大乙烯、大炼化工程的动工,双方才由伙伴变成了敌人。
飞来的围墙
3月1日,西班牙欧中商会就此事发给辽宁省和抚顺市的信函使左嘉谟又看见了与中石油抚顺石化之间3年官司彻底解决的可能。
“从来没想过要打官司,我在退休之前也是石化系统的,实在没办法了。”
2010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因为检修,泰和化工厂员工多数放假,在留守人员巡视工厂时,发现有人正在把企业的变电所原有围墙的大门拆毁,搭建新的围墙。
“那时候多数员工都放假,我也没在工厂,留守人员以为是我安排人去修理变电所呢,所以当工人给我打电话时我也莫名其妙。”回忆当时的情景,左嘉谟突然提高了声调,“我们工作人员发现有人在那儿拆围墙,拆的速度很快,用大铲车一推就倒了。”
事实上,经过了解发现,是正在建设的抚顺石化大乙烯工程指挥部热电项目经理部在无任何事先沟通的情况下,雇佣工程人员拆除泰和变电所围墙和大门,然后重建围墙,将整个变电所圈入石化公司院内,造成泰和人员无法进入变电所、无法管理的窘境。
“当时我吓了一身冷汗,幸好是在检修期间发生的事,我们这是化工厂,安全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是生产期间被断电,那是要出大事故的。”3年之后,回想当年的场景,左嘉谟仍然感到后怕。
资料显示,左嘉谟与西班牙合资的化工厂与抚顺石化二厂相邻,双方一直相安无事。而为泰和化工提供电源的变电所最初属于东洲区碾盘乡政府所有,后转让给泰和化工,但因为与泰和有100多米的距离,变电所并不在泰和厂区院内,其所属地块后来成为抚顺石化建设用地,围拆事件因此发生。
在当时,泰和的变电所拥有两台320伏变压器,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中型化工企业的用电需求。
得知情况后,泰和曾想对拆迁予以制止,但是无能为力,即使是连最简单的查明施工人员身份也颇费周折。
在泰和化工周围,抚顺石化已经完成了圈地,四周都是相关项目的工地,找到谁是背后的具体指使者曾经是一个难题。
“抚顺石化公司下边有不少厂子,就在那附近,什么石油厂啊,乙烯啊,腈纶啊,冶炼啊,大乙烯啊,我问了几个人,人家说不知道。后来我问大乙烯,有人把那个热电改造工程指挥部指挥的电话告诉我了。”左嘉谟介绍。
4天之后,左嘉谟电话联系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苗福生进行交涉,得到的回复是变电所已经被动迁,并表示会有人联系泰和方面。“搞笑的是,苗让我找一个姓黄的和姓苏的去交涉,却不告诉我这两人的联系方式,让我自己去找,我甚至直到今天也没见到过苗福生”。
几经周折之后,抚顺石化最终承认了自身的责任。在2011年1月4日,落款印章为中国石油(8.84,-0.04,-0.45%)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热电项目经理部给东洲区法院的申请书上,记者看到这样写着:“就泰和化工要求赔偿一案,在贵院协调下,我方与左厂长进行了初步协商,准备以拆迁补偿方式对泰和进行补偿,目前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变电所被圈,泰和化工厂无法用电,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只能停产。在反复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左嘉谟一纸诉状将抚顺石化大乙烯工程指挥部告上法庭,开始了漫长的维权行动。
让路大乙烯
为了加速发展,2009年中石油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20项重大在建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使抚顺石化跻身大规模集中化的千万吨炼油企业行列,扩建用地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左嘉谟曾认为,大项目的开工对自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之前就已经有过良好合作关系,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相关产业链条中的环节使用自己的产品,就不愁销量。
之后,抚顺石化炼油和化工项目平面布置做了重新调整,使炼油与化工形成两大独立区域,解决了生产布局分散、生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实现集中管理。在调整后,左嘉谟的变电所原位置变成了热电厂的范围之内,为了不影响电厂建设,拆除或者搬走必须提上日程。
“我一寻思,那是国家大项目,拆迁了那么多,我也必须得动。只是石化公司的人养尊处优惯了,根本不把你当回事,不与你交涉就擅自行动了。”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
2010年是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最关键的一年,炼油、化工、热电三大项目都进入冲刺期,变电所被占就是此时发生的。
“我就知道有一句话,要以国家利益为重,需要占用我们的变电所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和我们好好商量,给予合适的补偿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不能不通知就随便施工啊。”
在当地,抚顺石化的作用无出其右者。工程作为东北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油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为此抚顺市以该项目为中心,整合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利用石化产业资源规划建立五大产业集群。
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抚顺石化公司将建成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1000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的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与此相对,虽然西班牙方面相继注入了500万元资本,泰和化工和对手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当地人介绍,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在决定项目进展的拆迁工作中,抚顺石化的一位干部空降到了当地区政府担任副区长,“专门负责拆迁工作,并且因此得到了表彰。”
为了使该项目真正成为抚顺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城市转型的“推进器”,无论是中石油还是抚顺当地政府对此都给予了极大支持。
正常情况下,大项目拆迁工作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而乙烯工程政府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左嘉谟实在不愿意得罪石化这个巨型客户,无奈之下,其找过当地政府出面解决,得到的消息是,动迁工作早已完成,变电所根本不在范围动迁之内。
“最后我找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当着我面给姓苏的和姓黄的挂电话,‘你们的动迁工作,委托区政府动迁,早就结束了,都完事了’。”政府方面不愿背黑锅,“谁的责任谁承担,不要往政府身上推”。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这样告诉抚顺石化的相关人员。
在明眼人看来,这件事情本身与政府没关系,与施工队也没关系,只是石化公司往施工队身上推,最后推到政府身上,都推不出去之后才不得不接受上法庭的现实。
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这事与政府无关,我心里就有底了,如果让政府也承担责任,那更麻烦,跟政府打官司怎么打?在和西班牙股东商量后,我们坚决要打这个官司。”
艰难起诉
2010年10月15日,左嘉谟第一次站在了抚顺市东洲区法庭上,这个在抚顺生活了60多年的老人,开始在法庭上向庞大的对手发起了挑战,并且坚信自己胜券在握。
可是第一次审理,抚顺石化玩起了躲猫猫,没有派人出庭。
当月22日,东洲法院复庭,抚顺石化把责任全部推给施工单位,以施工单位乱拆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但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理由,法院没有予以采信。
对于泰和的控告,抚顺石化并没有表示完全的认可,随之不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泰和存在着企业营业执照没有年检的情况,对于抚顺石化来说,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釜底抽薪,就对方资质本身提出问题,轻松化解泰和的步步紧逼。
根据2010年12月15日抚顺石化乙烯建设指挥部热电经理部向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的申请书显示,抚顺石化表示:“在调查取证时我方发现泰和化工厂从2008年到现在(2010年)一直没有年检,我方要求东洲工商局出示相关证据,但东洲工商局认为不能向案件一方提供另一方经营情况的材料,需要法院出面。”
只是这样的对策最终是一厢情愿,“我的营业执照那一年可能是晚检一年,很正常,晚一年交滞纳金就可以。”左嘉谟表示,“这都是石化推脱的借口。”
4个月之后,抚顺石化态度出现转变,提出以拆迁补偿的方式对泰和化工厂进行赔偿,要求法院延期审判。
2011年2月,泰和看到了成功的曙光。根据抚顺石化请求,东洲区法院下达了民事调解书,明确表示,所涉变电所归泰和所有,石化公司在当年3月前,对原告变电所进行拆迁处理,并进行动迁补偿。
不过,双方并未做出明确的赔偿额度,因额度问题引发的争执,成为最后赔偿一直无法实现的绊脚石。
在当时,泰和提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抚顺石化重新为泰和建一个变电所;二是找评估单位评估,然后给予适当补偿。
“把新变电所建成,然后再动这个(变电所)。如果不给我建,那你们拿钱,我自己建。拿多少钱呢?我不能要,找一个评估单位评估,评多少算多少。”
多年从事建筑施工的左嘉谟明白,要多少赔偿款不是个人能决定的,需要有严谨翔实的评估报告为基础。“我干过工程,当过工程科长,从施工队长开始干,这个事儿咱们也明白。那时候有人不断地问,得要多少钱啊?我说自己要的不算数,必须找评估单位。”
评估难题
在左嘉谟的心里,重建如旧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就是旧城拆迁,也不可能是建设一个旧房子给居民补偿吧?”
105万,抚顺石化聘请的评估公司给出了最终的赔偿标准,而这完全出乎左嘉谟意料之外。
“他们给出的评估报告里面漏项太多。高压进户、低压配出都没有。供电等级也不符国家电力法的要求,违心地做出了105万的重建评估标准,但是却不敢在报告书上签字盖章,甚至连编审人的名字和单位名称也没有。法院对此并不认可,我们当然不会同意。”左嘉谟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评估时,当地电业局已经出具了书面材料,根据国家电力法提出了供电方案,并提交给了石化公司,但并未被采纳。而石化公司聘请的评估单位并不具有相关资质。
知情人介绍,在提交报告给法院之前,评估单位曾经将报告交给石化公司,当时的作价是140万元,石化公司看了之后又磋商研究,他们拿下去将近40万,然后告诉那个单位,拿这40万作为将来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抚顺当地,对于电力设计施工的最权威机构当属抚顺电力勘察设计院,在其为泰和出具的《泰和硫脲化工厂变电所及外线供电工程概算书》中,明确标明了各项具体项目的所需费用。其中仅工程动态投资就为228万多元,总投资需要500万元左右。
“电力设计院做出的这个评估书和石化公司内部找的人做出的一致,他们内部自己人都讲如果这些东西做完绝对不会是105万元。”左嘉谟告诉新金融记者,“我在石化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他们(抚顺石化方面)每次开会讨论我的问题,我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
在金额相差太大、无法达成共识情况下,泰和公司递交了自己的评估请求,当地法院给予了支持,要求被告对变电所重建,恢复供电,并注明了要对按照原有规模重建所需的费用进行评估。
转了一圈之后,2012年11月,抚顺石化同意摇号产生评估单位,但蹊跷的事情发生了,没有评估单位接手这项业务,而在当地拥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就有多家。
事实上,双方对评估价格的差异有各自的理由,在石化公司看来,只要按照原有条件恢复原状即可,而105万元是可以完成的。在左嘉谟看来这完全无法接受,“我当时也不理解,后来电业局人员告诉我,老变电所按老办法管理,但是现在等于新建,必须按新办法,国家是有法律的。尤其是化工装置,那出事是要死人的,谁也承担不起。”
“我原先的变电所是按照十几年前的标准建设的,现在国家早已有了新的标准,按照旧标准建设,电业局根本不会供电,而且我们是化工企业,必须要有双向电源,不然出了事故谁担得起责任。”
在左嘉谟的心里,重建如旧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就是旧城拆迁,也不可能是建设一个旧房子给居民补偿吧?”
曾经的合作伙伴
然而蜜月终究不长久,变电所围墙事件之后,一切已经停止,留给泰和的只是凌乱的厂房和废弃的设备。
官司没有进展,左嘉谟总是想起曾经与抚顺石化合作的美好时光。一墙之隔,既是造成今日官司的地理原因,也曾是当年泰和化工与石化联姻的主要助推器。
虽然最初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泰和获得快速发展是在2005年与西班牙方面进行合资之后。根据工商登记显示,抚顺市泰和硫脲化工厂占51%的股权,西班牙投资方占49%的股权,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生产硫脲、氢氧化钠、硫化钠等化工产品,而这些产品在抚顺石化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所需要。
“我们的产品全卖给抚顺石化石油二厂了,整个二厂的氢氧化钠全是我给包了,不但是他们,还有石油一厂,两个厂子,用量相当大。”
新金融记者拿到的抚顺石化南催化车间《泰和化工厂新鲜碱使用报告》显示,在使用泰和产品的时期内,泰和化工供应的新鲜碱液基本能够满足生产使用,未出现因为碱液质量影响汽油、液化气产品质量的问题。
据介绍,抚顺石化在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碱渣,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需专门设备,而泰和的生产装置恰好可以对此进行处理,仅抚顺石化炼油一厂每年就产生废碱渣2000吨左右,石油二厂则达到3500-4000吨,交给泰和处理对双方都是合算的买卖,双方合作一度处于蜜月期。
“那时我们的关系很好,当时他们处理不了,沈阳有一个处理中心,往沈阳送,到那里送去一吨给人家处理费是1000多块,他们把这给我了,我作为原料进行处理,双方谁也不需要给谁钱。”
甚至在当时,泰和生产线需要改进之时,抚顺石化负责环保的人员亲自陪同考察。“他们的生产一处,还有环保老总,都陪着我上大连。”
然而蜜月终究不长久,变电所围墙事件之后,一切已经停止,留给泰和的只是凌乱的厂房和废弃的设备。“化工厂和其他工厂还不一样,长时间不生产对设备的侵蚀非常大,而没电根本无法生产,现在这些设备是废了。”抚摸着曾经给自己创造过财富的设备,左嘉谟感慨万千。
根据当时泰和公司的会计记录显示,其主打产品硫脲在市场价格为每吨12000元时,每吨利润为5441元左右,而目前市场上,硫脲的价格达到了24000元,比当时翻了一番。
2013年1月初,法院通知泰和化工厂,抚顺石化再次愿意谈判,并按照泰和化工厂的要求重建变电所,但1月18日,法院又通知泰和化工厂,抚顺石化拒绝谈判。
“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还都没有开始向石化公司索赔,现在的第一步是解决配电室的问题。之后的索赔要求肯定比这多得多。不说别的,就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重新建立一家这样规模的化工厂,各种成本加起来就要上亿元。”
“最开始的时候是抵赖,说是动迁,然后又说是施工队的行为,接下来又说是政府行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是想着拖下去,直到把我们拖死。”在左嘉谟看来,一切都是抚顺石化的推脱和不负责任。“现在,当初的负责人苗福生已经不再负责。”“这个官司一定要打到底,不然怎么向西班牙方面交代?”左嘉谟无奈地告诉新金融记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