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限购奶粉本土乳企想换洋装
2013-03-06 11:16:19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香港限购奶粉,本土乳企想换“洋装”
亚华乳业考虑建海外奶源基地,澳优乳业进一步开发进口奶粉
香港“限制奶粉出境”,会否给经历三聚氰胺事件的国内乳企带来新的机会?
亚华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亚华乳业将考虑在国外建一些奶源基地;澳优乳业市场部副部长王胜男则称,公司并购的荷兰乳企海普诺凯,今年将重点开发一系列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预计今年4月份左右在中国上市;湖南杨李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玛娜蒂亚贸易有限公司也获得了SanCor善可奶粉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本报记者王城长周悦长沙报道
本土乳企打起洋奶主意
早在新西兰“双氰胺”乳品事件后,业界就出现了一种声音,“国产奶粉可趁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夺回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失去的阵地”。
3月1日起,香港“限制奶粉出境”新规生效,该消息一出,业内便开始分析国内奶粉市场格局会否有变。
“这对本土乳企来说,是个机会。”湖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刘海林建议,本土乳企应该加强自身质量监控和品牌宣传,加强对消费者的联系互动,提升产品的形象,抢占市场。
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本土乳企并不盲目乐观。“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形成了较强的信任度,要改变这个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背景下,不少乳企都打起了“洋装”的主意。
亚华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粉品牌的信赖,亚华乳业将考虑在国外建一些奶源基地,在国内加工;另一方面,做好本土的奶源基地,抓好产品的品质,同时,在产品的配方、产品结构方面进行调整。
“国内消费者对奶粉的安全性不可能因为限购而下降。”澳优乳业市场部副部长王胜男表示,公司会继续控制好国外的优质奶源基地,另外,因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会进一步开发不同系列的原装进口奶粉。澳优乳业并购的荷兰乳企海普诺凯,今年将重点开发一系列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预计今年4月份左右在中国上市。
此外,将有更多洋奶粉进入湖南。早在去年,阿根廷著名乳制品企业善可(SanCor)集团宣布,将于2013年1月初向中国出口一批旗下的婴幼儿奶粉,湖南杨李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玛娜蒂亚贸易有限公司获得了善可奶粉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代理权。
“湖南是我们的主打市场,所有超市、母婴店渠道都会上架。”善可网络运营主任陈江龙介绍,“目前第一批产品快到上海了,估计3月底上市。”
限购政策或使更多洋奶粉进入中国
业界不少声音认为,奶粉限购政策并不能让消费者停止寻找进口奶粉,反而会使更多的洋奶粉进入中国。陈江龙也表示,在洋奶粉限购风潮下,国内商家看到了进口奶粉的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贴牌的洋奶粉。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王丁棉说,“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
事实上,澳优乳业已经尝到了消费者对进口奶粉信赖的甜头。王胜男介绍,公司原装进口奶粉的销量增加明显,“公司原装进口的有机奶粉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以当前的形势看,国内奶粉市场还会由洋品牌垄断,“要改变国产奶粉的现状,关键是赢回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不是一两天、几个月就能办到的事,包括国内奶粉生产标准等问题还需解决。”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中资“洋奶粉”缓慢渐进地拓展市场,有望对五大外资品牌(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垄断的格局带来冲击。
国内乳业海外试水
2010年7月,光明乳业(13.55,0.26,1.96%)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SynlaitMilk51%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
2011年,澳优乳业宣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权。
2012年9月,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和法国索迪亚集团签署协议,投资9000万欧元在法国建设一座婴儿奶粉工厂,首批产品预计2014年底在中国面市。
2012年12月,伊利股份(29.81,0.32,1.09%)发布公告称,拟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的婴儿配方奶粉项目。
今年初,雅士利宣布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投建新工厂,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产,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亚华乳业考虑建海外奶源基地,澳优乳业进一步开发进口奶粉
香港“限制奶粉出境”,会否给经历三聚氰胺事件的国内乳企带来新的机会?
亚华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亚华乳业将考虑在国外建一些奶源基地;澳优乳业市场部副部长王胜男则称,公司并购的荷兰乳企海普诺凯,今年将重点开发一系列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预计今年4月份左右在中国上市;湖南杨李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玛娜蒂亚贸易有限公司也获得了SanCor善可奶粉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本报记者王城长周悦长沙报道
本土乳企打起洋奶主意
早在新西兰“双氰胺”乳品事件后,业界就出现了一种声音,“国产奶粉可趁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夺回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失去的阵地”。
3月1日起,香港“限制奶粉出境”新规生效,该消息一出,业内便开始分析国内奶粉市场格局会否有变。
“这对本土乳企来说,是个机会。”湖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刘海林建议,本土乳企应该加强自身质量监控和品牌宣传,加强对消费者的联系互动,提升产品的形象,抢占市场。
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本土乳企并不盲目乐观。“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形成了较强的信任度,要改变这个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背景下,不少乳企都打起了“洋装”的主意。
亚华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粉品牌的信赖,亚华乳业将考虑在国外建一些奶源基地,在国内加工;另一方面,做好本土的奶源基地,抓好产品的品质,同时,在产品的配方、产品结构方面进行调整。
“国内消费者对奶粉的安全性不可能因为限购而下降。”澳优乳业市场部副部长王胜男表示,公司会继续控制好国外的优质奶源基地,另外,因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会进一步开发不同系列的原装进口奶粉。澳优乳业并购的荷兰乳企海普诺凯,今年将重点开发一系列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预计今年4月份左右在中国上市。
此外,将有更多洋奶粉进入湖南。早在去年,阿根廷著名乳制品企业善可(SanCor)集团宣布,将于2013年1月初向中国出口一批旗下的婴幼儿奶粉,湖南杨李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玛娜蒂亚贸易有限公司获得了善可奶粉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代理权。
“湖南是我们的主打市场,所有超市、母婴店渠道都会上架。”善可网络运营主任陈江龙介绍,“目前第一批产品快到上海了,估计3月底上市。”
限购政策或使更多洋奶粉进入中国
业界不少声音认为,奶粉限购政策并不能让消费者停止寻找进口奶粉,反而会使更多的洋奶粉进入中国。陈江龙也表示,在洋奶粉限购风潮下,国内商家看到了进口奶粉的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贴牌的洋奶粉。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王丁棉说,“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
事实上,澳优乳业已经尝到了消费者对进口奶粉信赖的甜头。王胜男介绍,公司原装进口奶粉的销量增加明显,“公司原装进口的有机奶粉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以当前的形势看,国内奶粉市场还会由洋品牌垄断,“要改变国产奶粉的现状,关键是赢回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不是一两天、几个月就能办到的事,包括国内奶粉生产标准等问题还需解决。”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中资“洋奶粉”缓慢渐进地拓展市场,有望对五大外资品牌(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垄断的格局带来冲击。
国内乳业海外试水
2010年7月,光明乳业(13.55,0.26,1.96%)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SynlaitMilk51%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
2011年,澳优乳业宣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权。
2012年9月,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和法国索迪亚集团签署协议,投资9000万欧元在法国建设一座婴儿奶粉工厂,首批产品预计2014年底在中国面市。
2012年12月,伊利股份(29.81,0.32,1.09%)发布公告称,拟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的婴儿配方奶粉项目。
今年初,雅士利宣布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投建新工厂,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产,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