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飞机中国热:国企民资各路混战
2013-03-06 09:40:19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肖夏
3月4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通飞”)董事长、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孟祥凯在“两会”期间建议,为进一步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制定出能够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以及医疗、抢险、气象、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私人飞行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在出台更细化的通用航空政策的呼声背后,其实是海外通航飞机收购案例中国资本身影愈加频繁的闪现。从2011年中航通飞率先收购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开始,过去两年间,广东、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纷纷出现中国资本收购海外飞机制造商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航工业等国资背景的企业,民企也同样加入到并购行列,而海外飞机制造商则希望以合资的形式落户中国。
本报记者采访得知,吸收海外的成熟技术,有利于节约研发和时间成本,是不少国内资本进行收购的动机,也是海外飞机开拓中国市场的路径。但通航企业要将海外飞机的生产和市场本地化,还面临着生产许可、适航申请、飞行员培训、地面服务配合等一道道关卡。
蜂拥而入
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开始,通用航空相关的导向政策和部分具体方案先后出炉,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对通航的热情不减。
据民航总局2013年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有超过114家通用航空公司被批准筹建,另有上百家企业还在排队申请。
对通航产业的热衷还不仅限于沿海地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下称“民航西南局”)的统计,2012年西南地区通航企业新增22家,多个城市提出发展通航产业的规划。
重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重庆低空空域改革开放申请得到国家空域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内陆首个开放空域试点的城市。
“成为试点城市,意味着飞行申请的手续简化、空域将更大范围地划为民用,对本地通航产业发展大有好处。”3月1日,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直投”)董事长黄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家由多家重庆国资企业出资的公司早在2011年初就成立,去年12月高调宣布成功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
黄勇承认,重庆缺乏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所以倾向于收购的方式。“收购以后一是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前去学习,尽快融入专业航空领域,二是能够依托其已有机型尽快发展。”
而相对于依托地方政府产业布局的国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背景不一,收购动机更为复杂。
珠海瀚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前身定位为公务机销售,但在去年7月收购美国Glasair飞机后变身为通航飞机制造商。其背后的吉林瀚星则是一家的涉及地产、汽车、能源等多个行业的民营集团。
2月初,四川民营企业黑马矿业收购了法国飞机制造商丽夏飞机。丽夏飞机官方发言人张峣介绍,他对航空飞行机一直抱有兴趣,与黑马矿业现任董事长马哈提日成为合作伙伴后于去年开始接洽丽夏飞机,此次收购也是通过双方共同出资,在法国成立一家公司后实现的。
皮拉图斯进入中国的路径则是选择与地方政府合作。去年12月,皮拉图斯宣布两江新区的生产基地正式动工,未来皮拉图斯PC-6机型整条生产线将搬至重庆。目前皮拉图斯除了在重庆设立了维修公司,还将参与重庆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投资。
多重关卡
公开报道显示,恩斯特龙、丽夏飞机和Glasair飞机都曾不同程度受到欧美通航市场萎缩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被认为是国内资本能较快收购上述海外飞机制造商的一大原因。
早在2011年3月,中航通飞就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但3月4日在接受采访时中航通飞董事长孟祥凯却认为,现行的政策及制度仍然不能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
中航工业昌飞董事长、总经理余枫也表示,在通航服务、机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此外,综合多家通航企业的介绍,通航飞机要在国内投入飞行需要申请适航证,如果海外飞机要引进回国内生产则还需要生产许可(PC证),如果要开展飞行员培训业务则还需要申请飞行驾驶招生许可。
适航证决定着飞机能否执飞,而生产许可则直接影响着飞机生产能否本地化。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国外生产的飞机运回国内需缴纳17%增值税和2%到5%不等的关税。
面临上述的审批程序,不同企业给出不同的看法。张峣介绍,定位于高端富豪人群的丽夏AKOYA飞机仍将留在法国生产,“毕竟消费者对法国产品有很好的印象”。
黄勇对本报记者表示,恩斯特龙两个不同机型的直升机预计将在4月底得到适航证,但在国内的生产许可和飞行驾驶培训许可则要等到下半年。
而Glasair飞机不仅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申请适航证,在美国要形成整机制造其本身也需要进行申请。正因如此,去年Glasair被收购时,前CEOMichaelVia认为中国市场最初的订单更多是训练、培训带来的。
这一点也体现在其他企业的订单上。丽夏飞机和重庆直投不约而同地对本报表示,在收购后的一两年,欧美市场的巩固仍将是销售重点。“我们已经确定国内订单有一架,来自于重庆安监系统。”黄勇表示。
张峣认为,尽管都还在等具体的细化方案,但是相信这个行业在未来三四年会有很明显的变化。黄勇表示,按规划到2020年重庆直投将实现生产销售直升机500架,2013年的订单数量已经确定将比2012年增加60%。
3月4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通飞”)董事长、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孟祥凯在“两会”期间建议,为进一步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制定出能够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以及医疗、抢险、气象、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私人飞行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在出台更细化的通用航空政策的呼声背后,其实是海外通航飞机收购案例中国资本身影愈加频繁的闪现。从2011年中航通飞率先收购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开始,过去两年间,广东、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纷纷出现中国资本收购海外飞机制造商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航工业等国资背景的企业,民企也同样加入到并购行列,而海外飞机制造商则希望以合资的形式落户中国。
本报记者采访得知,吸收海外的成熟技术,有利于节约研发和时间成本,是不少国内资本进行收购的动机,也是海外飞机开拓中国市场的路径。但通航企业要将海外飞机的生产和市场本地化,还面临着生产许可、适航申请、飞行员培训、地面服务配合等一道道关卡。
蜂拥而入
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开始,通用航空相关的导向政策和部分具体方案先后出炉,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对通航的热情不减。
据民航总局2013年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有超过114家通用航空公司被批准筹建,另有上百家企业还在排队申请。
对通航产业的热衷还不仅限于沿海地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下称“民航西南局”)的统计,2012年西南地区通航企业新增22家,多个城市提出发展通航产业的规划。
重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重庆低空空域改革开放申请得到国家空域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内陆首个开放空域试点的城市。
“成为试点城市,意味着飞行申请的手续简化、空域将更大范围地划为民用,对本地通航产业发展大有好处。”3月1日,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直投”)董事长黄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家由多家重庆国资企业出资的公司早在2011年初就成立,去年12月高调宣布成功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
黄勇承认,重庆缺乏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所以倾向于收购的方式。“收购以后一是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前去学习,尽快融入专业航空领域,二是能够依托其已有机型尽快发展。”
而相对于依托地方政府产业布局的国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背景不一,收购动机更为复杂。
珠海瀚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前身定位为公务机销售,但在去年7月收购美国Glasair飞机后变身为通航飞机制造商。其背后的吉林瀚星则是一家的涉及地产、汽车、能源等多个行业的民营集团。
2月初,四川民营企业黑马矿业收购了法国飞机制造商丽夏飞机。丽夏飞机官方发言人张峣介绍,他对航空飞行机一直抱有兴趣,与黑马矿业现任董事长马哈提日成为合作伙伴后于去年开始接洽丽夏飞机,此次收购也是通过双方共同出资,在法国成立一家公司后实现的。
皮拉图斯进入中国的路径则是选择与地方政府合作。去年12月,皮拉图斯宣布两江新区的生产基地正式动工,未来皮拉图斯PC-6机型整条生产线将搬至重庆。目前皮拉图斯除了在重庆设立了维修公司,还将参与重庆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投资。
多重关卡
公开报道显示,恩斯特龙、丽夏飞机和Glasair飞机都曾不同程度受到欧美通航市场萎缩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被认为是国内资本能较快收购上述海外飞机制造商的一大原因。
早在2011年3月,中航通飞就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但3月4日在接受采访时中航通飞董事长孟祥凯却认为,现行的政策及制度仍然不能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
中航工业昌飞董事长、总经理余枫也表示,在通航服务、机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此外,综合多家通航企业的介绍,通航飞机要在国内投入飞行需要申请适航证,如果海外飞机要引进回国内生产则还需要生产许可(PC证),如果要开展飞行员培训业务则还需要申请飞行驾驶招生许可。
适航证决定着飞机能否执飞,而生产许可则直接影响着飞机生产能否本地化。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国外生产的飞机运回国内需缴纳17%增值税和2%到5%不等的关税。
面临上述的审批程序,不同企业给出不同的看法。张峣介绍,定位于高端富豪人群的丽夏AKOYA飞机仍将留在法国生产,“毕竟消费者对法国产品有很好的印象”。
黄勇对本报记者表示,恩斯特龙两个不同机型的直升机预计将在4月底得到适航证,但在国内的生产许可和飞行驾驶培训许可则要等到下半年。
而Glasair飞机不仅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申请适航证,在美国要形成整机制造其本身也需要进行申请。正因如此,去年Glasair被收购时,前CEOMichaelVia认为中国市场最初的订单更多是训练、培训带来的。
这一点也体现在其他企业的订单上。丽夏飞机和重庆直投不约而同地对本报表示,在收购后的一两年,欧美市场的巩固仍将是销售重点。“我们已经确定国内订单有一架,来自于重庆安监系统。”黄勇表示。
张峣认为,尽管都还在等具体的细化方案,但是相信这个行业在未来三四年会有很明显的变化。黄勇表示,按规划到2020年重庆直投将实现生产销售直升机500架,2013年的订单数量已经确定将比2012年增加6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