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DP去年首次突破2万亿 第三产业占比超60%
2013-01-22 10:55: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60%,“标志着上海进入服务经济发展阶段。”
2012年上海经济运行的“成绩单”昨日出炉。
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10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上涨2.8%。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超60%,也就是说,在上海每10元GDP中,有6元是由服务业创造的。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严军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水平标志着上海进入了服务经济发展阶段,既是上海构建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突破,也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突破。”
他同时透露,接下来本周末即将召开的两会将对上海未来发展一些重大的产业,重大项目,以及重点区域做出具体战略部署。
去年GDP增长7.5%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上半年增长7.2%,前三季度增长7.4%,全年增长7.5%。
在面临整个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此前连续七个季度出现回落,到2012年四季度才开始回升。
“上海作为一个外向度相对比较高的地区,经济能够先于全国回升,是非常不容易的。”严军表示。
他同时表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达到1万亿元,2009年达到1.5万亿元,2012年超过2万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主要大城市中排在第十位左右,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2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稳,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全年CPI较上年上涨2.8%,高于全国CPI数据0.2个百分点。
对此,严军解释称,一方面是上海的整个消费结构可能跟全国平均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异,从全国来看农村占较大比重,食品价格的上涨相对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上海农村的比重非常小,食品价格的波动会有一个放大的效应。
另一方面,近年来物价波动受非食品价格的影响日益增加,非食品商品包括服务类商品容易受到房租、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这些因素价格的上涨幅度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相对来讲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三驾马车”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销售总额53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7.32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额4367.5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进口比上年增长1%,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8.61亿元,比上年下降9.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10.6%
在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发布的诸多数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60%重要水平线,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7912.7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0.76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产出占到GDP总量的50%,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以服务经济为主;当比重达到60%,就可以认为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999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大关,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一比例仅仅为30%左右。从开始到基本形成,上海用了12年时间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严军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三产业为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年第三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2.7%,即在7.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当中有6.2个百分点是由第三产业拉动。”
他称,经济结构的突破还体现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金融业,信息传输与计算机软件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6.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3%和7.6%;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7.3%和7.4%。同时现代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呈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包括科教旅游会展等在内其他服务业增长11.4%,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2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5%。
严军同时指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标志着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核心的城市综合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2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达520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5%左右,上海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在全球都居于前列。航运中心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现代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在6000亿元左右。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上海关区进出口量占全国比重为四分之一左右。外资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投资性公司25家、研发中心17家。
收入增速:农村快于城市
2012年,在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实现了“两个快于”,即城乡居民的收入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市居民。
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8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1元,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8.2%。
在财产性收入方面,2012年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576元,比上年下降9%;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1382元,增长11.2%。
面对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组数据,严军解释称:“这可能和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关联;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金融产品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和财产租赁产生的收益,特别是房地产出租产生一些收益。”
“可能是因为城市居民手上持有一些金融产品没有产生很好的收益,财产性收入下降;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快速向城市进行延伸,特别是一些近郊地区,农村居民的房屋出租,可能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大一块收益。”严军表示。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和去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8%和12.5%,高于2012年10.9%的增速。
面对城乡居民收入放缓的趋势,严军表示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跟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以及背景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收入。所以说2012年收入增长可能相较上年来讲,增幅没有那么高,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2012年经济增长相对上年有所回落的必然反映。”
而在谈到一年之内的收入比较,他指出,居民收入的季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政策的调整,从2012年4月份开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每人每月1280元调整到1450元,上涨幅度达到13.3%,这种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相应月份的较快增长,从而影响整个收入的变化。
2012年上海经济运行的“成绩单”昨日出炉。
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10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上涨2.8%。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超60%,也就是说,在上海每10元GDP中,有6元是由服务业创造的。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严军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水平标志着上海进入了服务经济发展阶段,既是上海构建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突破,也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突破。”
他同时透露,接下来本周末即将召开的两会将对上海未来发展一些重大的产业,重大项目,以及重点区域做出具体战略部署。
去年GDP增长7.5%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上半年增长7.2%,前三季度增长7.4%,全年增长7.5%。
在面临整个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此前连续七个季度出现回落,到2012年四季度才开始回升。
“上海作为一个外向度相对比较高的地区,经济能够先于全国回升,是非常不容易的。”严军表示。
他同时表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达到1万亿元,2009年达到1.5万亿元,2012年超过2万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主要大城市中排在第十位左右,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2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稳,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全年CPI较上年上涨2.8%,高于全国CPI数据0.2个百分点。
对此,严军解释称,一方面是上海的整个消费结构可能跟全国平均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异,从全国来看农村占较大比重,食品价格的上涨相对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上海农村的比重非常小,食品价格的波动会有一个放大的效应。
另一方面,近年来物价波动受非食品价格的影响日益增加,非食品商品包括服务类商品容易受到房租、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这些因素价格的上涨幅度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相对来讲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三驾马车”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销售总额53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7.32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额4367.5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进口比上年增长1%,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8.61亿元,比上年下降9.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10.6%
在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发布的诸多数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60%重要水平线,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7912.7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0.76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产出占到GDP总量的50%,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以服务经济为主;当比重达到60%,就可以认为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999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大关,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一比例仅仅为30%左右。从开始到基本形成,上海用了12年时间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严军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三产业为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年第三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2.7%,即在7.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当中有6.2个百分点是由第三产业拉动。”
他称,经济结构的突破还体现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金融业,信息传输与计算机软件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6.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3%和7.6%;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和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7.3%和7.4%。同时现代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呈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包括科教旅游会展等在内其他服务业增长11.4%,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2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5%。
严军同时指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标志着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核心的城市综合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2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达520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5%左右,上海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在全球都居于前列。航运中心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现代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在6000亿元左右。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上海关区进出口量占全国比重为四分之一左右。外资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投资性公司25家、研发中心17家。
收入增速:农村快于城市
2012年,在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实现了“两个快于”,即城乡居民的收入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市居民。
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8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1元,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8.2%。
在财产性收入方面,2012年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576元,比上年下降9%;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1382元,增长11.2%。
面对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组数据,严军解释称:“这可能和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性有关联;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金融产品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和财产租赁产生的收益,特别是房地产出租产生一些收益。”
“可能是因为城市居民手上持有一些金融产品没有产生很好的收益,财产性收入下降;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快速向城市进行延伸,特别是一些近郊地区,农村居民的房屋出租,可能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大一块收益。”严军表示。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和去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8%和12.5%,高于2012年10.9%的增速。
面对城乡居民收入放缓的趋势,严军表示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跟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以及背景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收入。所以说2012年收入增长可能相较上年来讲,增幅没有那么高,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2012年经济增长相对上年有所回落的必然反映。”
而在谈到一年之内的收入比较,他指出,居民收入的季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政策的调整,从2012年4月份开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每人每月1280元调整到1450元,上涨幅度达到13.3%,这种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相应月份的较快增长,从而影响整个收入的变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