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品塑化剂来源成谜 中酒协秘而不宣遭疑
2012-11-23 14:22:47 来源:新浪 评论:0 点击:
一则“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的消息,使白酒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风波。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白酒中为何出现塑化剂?酒中塑化剂的含量有无标准?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谁为消费者知情权护航?这些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检测方:样品肯定超标
近日,有报道称,经第三方检测,酒鬼酒(42.82,-4.76,-10.00%)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名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260%,成分含量为1.08㎎/㎏。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限定为0.3mg/kg。
记者联系到了报道提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据了解,该机构隶属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Intertek集团,专门从事质量和安全服务,今年还获得上海质监出具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天祥集团中国总裁柏学礼21日向记者证实,上述报道中引用的数据出自公司的测试报告,但报告中并没有出现酒鬼酒的品名,“我们只对来样负责,样品是何品牌、经过什么保管,我们无法确认,无法监控。”根据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协议,上海天祥无权向第三方公布测试报告的具体内容。
天祥集团介绍,今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一位客户提供的样品,要求检测其中的塑化剂含量。样品的来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样品在送达前的保管方式由客户实施,并且由客户自行负责。公司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并于10月31日出具测试报告,报告中并未列明样品品牌。
事件曝光后,上海天祥进行调查,在公司内的其他实验室对剩余的样品进行平行重复测试,并且按程序进行了质量保证审核。结果显示,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最初的报告准确无误。
中酒协:源于生产储运塑料品
中国酒业协会8月的内部情况说明于近日正式曝光。说明中显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
行业专家分析研判,白酒中塑化剂主要来自于白酒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及环境影响等。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介绍,业内的确此前已经注意白酒塑化剂的问题。白酒输送管道使用塑料在行业内并不是偶然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了塑料管、塑料薄膜,增塑剂可能溶解于酒精中,最终形成成品中塑化剂的来源。“主动添加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认为,想要解决迁移的问题从技术上并不难。白酒行业专家舒国华说,一些有实力的大酒厂,已经开始用不锈钢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公开可以查询到的就有:2009年下半年,宝钢与四川某酒厂一次性签订2000吨的不锈钢供货合同,用于企业新建的10万吨酒罐工程。
监管方:部分样品检出塑化剂
据了解,湖南省质监部门赶赴企业对媒体报道的50度酒鬼酒进行了监测,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检测,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21日表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曝光企业有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部门近期组织开展了对白酒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的国产白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其中主要是DBP;同时监测的进口蒸馏酒样品中,也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但均未发现有人为故意添加情况。
“卫生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戴琪告诉记者,卫生部在2011年6月发布了“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了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这个函由于不是法律、法规,对企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据了解,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专门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卫生部规定的限量值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在国标出台之前,遵循卫生部的规定、保障消费者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自律。
沈怡方说,针对行业内发现的新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一起扎扎实实去做详细的基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国家标准。
专家说: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
白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中国酒业协会称,“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但是,这仍未能消除一些公众的疑虑。
中国酒业协会的声明显示,2011年6月,协会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就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当年12月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012年4月协会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
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在媒体曝光之前,中酒协对这些“内情”秘而不宣,使得塑化剂成分多少成为白酒行业“潜规则”,消费者的知情权无从保障。
复旦[微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中国酒业协会在塑化剂监管上已经做的工作、或者已经掌握的资料,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开展特定产品例如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这样才会对行业整改起到更好的督促和推动作用,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检测方:样品肯定超标
近日,有报道称,经第三方检测,酒鬼酒(42.82,-4.76,-10.00%)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名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260%,成分含量为1.08㎎/㎏。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限定为0.3mg/kg。
记者联系到了报道提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据了解,该机构隶属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Intertek集团,专门从事质量和安全服务,今年还获得上海质监出具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天祥集团中国总裁柏学礼21日向记者证实,上述报道中引用的数据出自公司的测试报告,但报告中并没有出现酒鬼酒的品名,“我们只对来样负责,样品是何品牌、经过什么保管,我们无法确认,无法监控。”根据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协议,上海天祥无权向第三方公布测试报告的具体内容。
天祥集团介绍,今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一位客户提供的样品,要求检测其中的塑化剂含量。样品的来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样品在送达前的保管方式由客户实施,并且由客户自行负责。公司根据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并于10月31日出具测试报告,报告中并未列明样品品牌。
事件曝光后,上海天祥进行调查,在公司内的其他实验室对剩余的样品进行平行重复测试,并且按程序进行了质量保证审核。结果显示,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最初的报告准确无误。
中酒协:源于生产储运塑料品
中国酒业协会8月的内部情况说明于近日正式曝光。说明中显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
行业专家分析研判,白酒中塑化剂主要来自于白酒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及环境影响等。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介绍,业内的确此前已经注意白酒塑化剂的问题。白酒输送管道使用塑料在行业内并不是偶然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了塑料管、塑料薄膜,增塑剂可能溶解于酒精中,最终形成成品中塑化剂的来源。“主动添加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认为,想要解决迁移的问题从技术上并不难。白酒行业专家舒国华说,一些有实力的大酒厂,已经开始用不锈钢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公开可以查询到的就有:2009年下半年,宝钢与四川某酒厂一次性签订2000吨的不锈钢供货合同,用于企业新建的10万吨酒罐工程。
监管方:部分样品检出塑化剂
据了解,湖南省质监部门赶赴企业对媒体报道的50度酒鬼酒进行了监测,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检测,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21日表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曝光企业有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部门近期组织开展了对白酒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的国产白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其中主要是DBP;同时监测的进口蒸馏酒样品中,也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但均未发现有人为故意添加情况。
“卫生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戴琪告诉记者,卫生部在2011年6月发布了“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了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这个函由于不是法律、法规,对企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据了解,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专门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卫生部规定的限量值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在国标出台之前,遵循卫生部的规定、保障消费者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自律。
沈怡方说,针对行业内发现的新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一起扎扎实实去做详细的基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国家标准。
专家说: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
白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损害?中国酒业协会称,“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但是,这仍未能消除一些公众的疑虑。
中国酒业协会的声明显示,2011年6月,协会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就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当年12月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012年4月协会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
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在媒体曝光之前,中酒协对这些“内情”秘而不宣,使得塑化剂成分多少成为白酒行业“潜规则”,消费者的知情权无从保障。
复旦[微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中国酒业协会在塑化剂监管上已经做的工作、或者已经掌握的资料,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开展特定产品例如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这样才会对行业整改起到更好的督促和推动作用,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