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转战东南亚 工人月薪400元
2012-11-02 14:02:4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近些年来,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制造业的“东南飞”现象,与目前我国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密切相关,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也成为重要驱动力。不过,有专家学者表示,由于中国近年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仍然不会改变,“中国制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制造业“东南飞”呈现两大趋势
近期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加博览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制造业“东南飞”呈现两方面的趋势:
一方面是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耐克运动鞋工厂从中国“转战”越南即生动说明了这一点。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就一样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东道国排名中,印尼和泰国的排名大幅提升。报告认为,由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东盟各国在制造业上的相对竞争力继续增强。
另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也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到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耐克公司逐步把定单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这十年,也是越南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十年。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以来越南制造业产值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同时,越南的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从以往只能生产初级品向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自行生产成套机械设备,在汽车、造船工业领域也有进步。
但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地位遭遇了挑战。据贸发会议7月5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一些西部地区的基层干部也表示,近年来,由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西部地区要承接发达地区和东部产业转移“要花费更多精力和力气”。
寻求更低成本是制造业“下南洋”首因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开拓东盟国家更为广阔的市场外,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规避贸易壁垒是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两大主要原因。
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是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首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东部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环境负荷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而目前,东南亚国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各方面成本相对低廉,正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
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更为便宜。他举例说,在柬埔寨,一个生产线工人的工资成本400元左右,且不包吃住;同时土地价格只需1美元一平方米,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
陈佳贵说,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欧美不少国家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同时,制造业向东盟转移有利于规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柳州市是中国汽车制造五强城市之一,2011年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8%以上。柳州也有意在东盟建设汽车生产基地。柳州市商务委员会主任顾章伟说,当前中国向东盟国家的整车汽车出口面临较多贸易壁垒,但如果柳州汽车业将制造基地转向东盟,可以利用柳州汽车工业的技术、资金优势,扩大出口。
中国制造主导地位短期难撼
尽管“中国制造”遭遇了“东盟制造”的挑战,但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仍然具备强大优势,我国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劳动力素质仍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陈佳贵判断,未来尽管会有一些企业“转移出去”,但是量不会很大。他认为,尽管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但劳动力质量不如大陆,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比较高,“这是目前大多数东盟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说,东盟地区一些国家基础设施不是很理想,加大了投资压力,延长了建设周期。
专家认为,即便有一部分外资企业转战至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外资企业也必然会遇到产业链条重构的压力。事实上,这些已经或者正在“下南洋”的外资企业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形成了很难完全切割的关系。这些企业虽然离开了中国,但从未来的上下游关系来看,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制造业这个大体系。陈芝华说,当前东盟电子产业配套不完整,不少零部件都必须从珠三角运过去,增加了物流和时间成本。
专家认为,中国对外资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据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30家著名跨国公司的跟踪调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跨国公司仍然积极布局中国,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多数大型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在华投资,并进一步强化其在华战略布局。
专家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仍将引领制造行业,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制造业“东南飞”呈现两大趋势
近期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加博览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制造业“东南飞”呈现两方面的趋势:
一方面是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耐克运动鞋工厂从中国“转战”越南即生动说明了这一点。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就一样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东道国排名中,印尼和泰国的排名大幅提升。报告认为,由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东盟各国在制造业上的相对竞争力继续增强。
另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也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到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耐克公司逐步把定单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这十年,也是越南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十年。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以来越南制造业产值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同时,越南的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从以往只能生产初级品向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自行生产成套机械设备,在汽车、造船工业领域也有进步。
但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地位遭遇了挑战。据贸发会议7月5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一些西部地区的基层干部也表示,近年来,由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西部地区要承接发达地区和东部产业转移“要花费更多精力和力气”。
寻求更低成本是制造业“下南洋”首因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开拓东盟国家更为广阔的市场外,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规避贸易壁垒是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两大主要原因。
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是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首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东部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环境负荷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而目前,东南亚国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各方面成本相对低廉,正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
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更为便宜。他举例说,在柬埔寨,一个生产线工人的工资成本400元左右,且不包吃住;同时土地价格只需1美元一平方米,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
陈佳贵说,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欧美不少国家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同时,制造业向东盟转移有利于规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柳州市是中国汽车制造五强城市之一,2011年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8%以上。柳州也有意在东盟建设汽车生产基地。柳州市商务委员会主任顾章伟说,当前中国向东盟国家的整车汽车出口面临较多贸易壁垒,但如果柳州汽车业将制造基地转向东盟,可以利用柳州汽车工业的技术、资金优势,扩大出口。
中国制造主导地位短期难撼
尽管“中国制造”遭遇了“东盟制造”的挑战,但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仍然具备强大优势,我国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劳动力素质仍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陈佳贵判断,未来尽管会有一些企业“转移出去”,但是量不会很大。他认为,尽管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但劳动力质量不如大陆,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比较高,“这是目前大多数东盟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说,东盟地区一些国家基础设施不是很理想,加大了投资压力,延长了建设周期。
专家认为,即便有一部分外资企业转战至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外资企业也必然会遇到产业链条重构的压力。事实上,这些已经或者正在“下南洋”的外资企业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形成了很难完全切割的关系。这些企业虽然离开了中国,但从未来的上下游关系来看,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制造业这个大体系。陈芝华说,当前东盟电子产业配套不完整,不少零部件都必须从珠三角运过去,增加了物流和时间成本。
专家认为,中国对外资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据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30家著名跨国公司的跟踪调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跨国公司仍然积极布局中国,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多数大型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在华投资,并进一步强化其在华战略布局。
专家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仍将引领制造行业,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上一篇:盈科、晶锐、视立康等8种灯具不合格
下一篇:凯兴隆源、爱茉莉等8种床上用品不合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