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经 > 正文

中技桩业IPO:“利”与“亲”三困局
2012-10-08 16:19:14   来源:腾讯   评论:0 点击:

  家族官司、专利纠纷、安全事故
  
  亲叔叔将亲侄儿告上法庭;一百多家同业抱团围剿,直指其“不正当竞争”、“虚假披露”等;还被连篇累牍的专利诉讼压得喘不过气来;工地上防而不绝的安全事故……
  
  作为一家首次IPO被否、正在轮候二度上会的拟上市公司,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技”)这一年多来可谓烦心的事儿不断,甚至上述这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左右其未来的命运。
  
  源起颜氏家族纠葛
  
  短短数年,从相互扶持到恩断义绝,来自浙江台州的颜氏兄弟,其恩怨纠葛甚至已经迅速从老一辈蔓延到下一代。
  
  若简单归纳一下,造成这幅局面的缘由怎么也逃不过两个字,一个是“利”,一个是“信”。只是,以家族脉络为背景的企业,“利”与“信”往往奠基在法律效用极为薄弱的口头协议上。如同沙子堆起来的城堡,经不起波浪的涌推。
  
  兄弟反目的桥段,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上海中技2012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10月7日,云南中技管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技”)以颜邦华(颜静刚之父,原上海中技董事)、颜静刚(上海中技的实际控制人)在云南中技上海分公司任职期间,出资设立业务类似的上海中技桩业,违反《公司法》为由,向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2年1月18日,虹口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对云南中技的要求不予支持。随后云南中技在2月5日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表面上看,这是普通的商业纠纷。实际上,云南中技的法定代表人颜小荣,与颜邦华是亲兄弟,与颜静刚为亲叔侄。在颜氏五兄妹中,颜邦华排老二,颜小荣排老五。
  
  此番诉讼可追溯到颜邦华、颜静刚父子介入预制桩市场之前。
  
  2004年3月19日,颜小荣与儿子颜剑鸣等人出资成立云南中技。
  
  2005年6月,颜小荣委派二哥颜邦华出任上海分公司负责人,颜邦华之子颜静刚则担任该分公司副总。由此颜邦华、颜静刚父子正式踏入预制桩领域。
  
  “他们(颜邦华父子)在这个行业毫无基础,我们(颜小荣)带他们入行,当时有个口头协议,就是他们做起来之后,给我们返还25%的收益,云南中技则提供技术、物力、人力等支持。”云南中技的颜先生表示,“因为是亲戚,所以这些都是口头达成的约定。”
  
  颜先生愤懑地提及,当年颜邦华与颜静刚接到一个工程,但当时在上海没有机器,因此这一批方桩实际上“都是在昆明做好,再拉到上海的,我们承担了全部物流成本——结果他们做起来后,就撇开我们,自己单干”。
  
  2005年11月11日,颜邦华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中技桩业发展有限公司”,此为上海中技的前身。2006年9月,云南中技上海分公司遭注销。注销的原因是,上海中技将以云南中技上海分公司承接的业务转至自身名下经营。
  
  云南中技称,之前颜邦华父子口头协议给云南中技的收益返还,一直没有兑现。
  
  兄弟决裂
  
  几年来,颜小荣父子一直试图就此与颜邦华父子进行沟通。“总觉得毕竟是亲戚,以为亲情可以给时间、给空间去谈,”云南中技的颜先生表示,“但他们根本不鸟你。”
  
  直到2010年,在上海中技首次IPO过会之前,颜静刚希望对之前错综复杂的关系做一个了结,为IPO扫清障碍。于是在当年10月、11月,他先后三次到昆明与叔叔颜小荣洽谈。
  
  对此,颜静刚主动提出“收购云南中技生产基地”,以此模式了断之前纠葛。但双方价格没谈拢。
  
  2011年初,上海中技首次IPO过会被否。之后,颜静刚再提收购,并邀请叔叔颜小荣前往上海洽谈。关于此次行程,云南中技的说法是,双方已谈拢价格,但次日颜静刚反悔。
  
  颜小荣父子不再对其抱有希望和信任。“我们跟他们玩不起,他们没信用!”云南中技的颜先生说。
  
  甚至上海中技在招股说明书中除了承认颜邦华曾担任云南中技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之外,其他一概撇清:“发行人(上海中技)同云南中技系相互独立的两家公司。除此(颜邦华)之外,发行人股东均未在云南中技任职,所有股东均未参与云南中技的重大经营决策。……发行人与云南中技在市场、客户、供应商、人员等方面相互独立,也不存在关联关系。”
  
  颜静刚甚至声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直接或间接持有云南中技股权;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直接或间接接受颜小荣委托代为持有中技股份的股权……”
  
  有意思的是,2011年1月18日,颜邦华将所持有的上海中技全部股份以1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儿子颜静刚,并于2011年4月辞去董事职位。随后上海中技在新的招股说明书上表示,“……颜邦华转让股权并辞去董事职位后,颜小荣成为公司曾经的关联人,云南中技成为公司曾经的关联法人。”
  
  至此,颜邦华与颜小荣兄弟彻底反目,甚至他们的儿子——颜静刚与颜剑鸣之间也互不联络。
  
  2011年10月,颜小荣正式将自己的亲二哥和亲侄儿告上法庭。
  
  2012年7月30日,云南中技的颜先生对《机构投资》说:“案子仍在推进中。我们与上海中技有很深的纠葛,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一定会坚持!”
  
  至截稿,上海中技未回复记者的采访邮件。
  
  专利混战
  
  颜氏兄弟纠缠的另一个焦点,是关于方桩的专利技术。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颜氏兄弟的“专利”之争,演变为国内部分桩业相关企业对中技桩业的联合对抗。
  
  来自同业的“连珠炮”专利诉讼,让上海中技苦不堪言。该公司信披相关人士甚至称之为“恶搞”。据统计,在上海中技上市审核期间,遭遇类似的质疑多达17次。
  
  事情可以回溯到2004年。
  
  颜小荣成立云南中技半年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种离心法蒸汽养护制造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方法”的专利;2005年5月,该项专利生效。
  
  然而到2008年8月,该项专业被宣布无效。
  
  巧合的是,当年11月,上海中技取得了一项发明专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方桩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型模具”,这也是中技桩业的第一个发明专利。这项专利标注的发明人是上海中技的董事、副总经理朱建舟。
  
  朱建舟原为宁波镇海永大构件公司的技术负责人。2005年9月云南中技曾委托该公司为云南中技上海分公司加工空心方桩。当时永大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正是朱建舟。
  
  另外,记者从中国知识产权网查询获悉,两个专利相似程度很大,甚至文字描述都有近似之处。
  
  “这也太多巧合了。”云南中技的颜先生怀疑,从颜小荣专利的突然“无效”,到朱建舟专利的获得通过,期间颜静刚父子做了手脚。
  
  有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颜小荣曾当面指责颜静刚——“我专利‘无效’的事情如果不是你干的,就不会有人干了……”
  
  颜小荣开始对颜静刚父子提起专利诉讼。2011年12月,云南中技对上海中技的“一种预留孔拼合灌接围护桩的制备方法”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无效宣告的请求。
  
  2011年11月-12月,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自然人马涛、淮安新创业运输有限公司等分别对上海中技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方桩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型模具”提起无效宣告的请求。对这三项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决定维持专利权有效。
  
  云南中技的颜先生认为,同业之所以对上海中技拿到的方桩专利纷纷提起“无效宣告”的专利诉讼,是因为“颜静刚想吃独食,业内其他企业当然不乐意,结果就是大家各自站在各自利益的角度去搞。”。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上海中技拿到方桩专利后,就不允许其他方桩企业生产,否则告人家侵权。这引起国内方桩企业的不满。
  
  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数据,2008年上海中技在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97%,但之后,其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到2010年其排名已攀至行业第三,市占率4.46%。
  
  “有了专利,颜静刚就可以制衡,甚至抵制广东三和、建华管桩等强手。”在我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建华管桩集团与广东三和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站在老大与老二的位置上。2010年,建华管桩市场比重高达37%,广东三和则为11.8%。
  
  自2009年10月到2012年2月,围绕方桩专利,上海中技与18家企业签订了专利使用协议,但其中不包括颜小荣的云南中技。
  
  云南中技也生产方桩,在年产量2000万米的规模中,有3成为方桩,其余为管桩。
  
  又见工伤事故
  
  更麻烦的是,包括建华管桩、广东三和、浙东建材在内的117家预制桩企业联合对上海中技发起“围剿”,直指后者“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
  
  2012年3月9日,江苏建华管桩有限公司就“上海中技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目前此案仍在审理过程中。
  
  2012年5月,117家预制桩企业在上海、北京等地召开“反不正当竞争企业联合发布会”,声称上海中技的两次招股说明书中,把离心方桩与管桩进行详细的技术对比,并评价了目前我国管桩行业的整体现状——“我们认为上述对比和评价是虚假的、片面的,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引人误解的。”
  
  江苏建华管桩发言人华杨斌不愿多谈论案件进程。他承认在关注案件进展,但也强调:包括云南中技提起的诉讼在内,目前关于上海中技共有三个案件,由于材料比较复杂,且尚未进入二审实际审理,还没有最新消息可以披露。
  
  此外,从首次过会到二次闯关IPO,上海中技始终受困于安全生产事故。
  
  2011年1月,上海中技首次过会被否。证监会在随后披露的文件中指出,上海中技的子公司在近一年时间中先后发生4起工伤事故,并导致4人死亡,由此“无法确定发行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且有效执行”。
  
  上海中技在2012年4月19日第二次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强调自2011年7月之后并无安全事故。
  
  遗憾的是,2012年7月15日,上海中技在官网挂出声明称:“7月11日下午14:10,由于江苏滨海展辉运输有限公司的运输车辆突发事故,造成天津中技2名工人重伤,其中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去世。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初步认定事故原因为江苏滨海展辉运输有限公司的车辆肋板断裂造成运输的钢模洒落。目前,天津中技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事件详情以有关部门最终公布的结果为准。”
  
  据了解,天津中技是上海中技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9亿元。
  
  安全事故禁而不绝。这次,它能否平安过关?

相关热词搜索:中技桩业

上一篇:青岛银行IPO之路或存隐患 信托代持再现
下一篇:相宜本草狂赌IPO 涉嫌违规用工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