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剧丝路之上的“三套车”
2021-03-30 15:20:34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而中国是丝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古丝路的开放包容集中体现在甘肃敦煌,敦煌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神往的地方。敦煌文化给文化创作者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养料,处于“近水楼台”的甘肃省歌舞剧院(原甘肃省敦煌艺术剧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管理者们一门寻思抓创作,以敦煌题材为基础,创作出了好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其《丝路花雨》、《彩虹之路》、《相约千年》无不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丝路精神息息相关,它们超凡脱俗,各放异彩,在不同的时代实现着不同的价值;它们如奔驰在丝路之上的三套车,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地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
舞剧《丝路花雨》在41年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傲立于世界舞剧之林。不骄傲地说:她是甘肃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实现了我国民族艺术和文化精神走向了世界,成为当代中华文化奉献给世界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979年,《丝路花雨》诞生于甘肃省歌舞剧院。该院是一个基础雄厚,阵容庞大,特色鲜明,管理先进,人才队伍和创作实力很强的一流文艺团体;它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超前的“龙头”院团。它是《丝》剧的母体,它为中国舞蹈事业创立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敦煌舞,也平添了一个新舞剧种,并使这个剧种载入了中华艺术史册,为中国古典舞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发展之路,其开拓的思路和创作理念无疑是震撼世界的。当年,甘肃省歌舞剧院的创作组不远千里,七赴敦煌,忍饥受饿,排除万难,从零开始,面对冰冷的洞窟绞尽脑汁,在没有其它任何资料参照的前提下,潜心研究莫高窟壁画上的舞蹈形象为动作,在伴随着无尽的辛勤汗水和群体智慧的结晶中,终于使《丝路花雨》以独树一帜的舞蹈风格,超逸娇媚的舞姿,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向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极高的上座率、人们卷着凉席打着地铺、排着长队一票难求的岁月中,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彰显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摄影:郭一)
《丝路花雨》以敦煌壁画,丝绸之路、和平友谊为主题,讲述了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以及中外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感人故事。丝绸之路上,神笔张和幼年英娘救下了被风暴残卷后快要昏死的波斯商人伊努斯,英娘却被强人窦虎抢走。从此神笔张开始了漫漫的寻女之路,父女二人演绎了一场分又别,别又逢,逢又别,悲欢离合的生死之情。神笔张用他的神工画笔倾诉着内心的感悟与凄楚。情景再现了雄伟深邃的盛唐文化,大漠驼队,商贾往来,官盗勾结,异域风情,霓裳乐舞等。“s”式体态造型几乎贯穿全剧,它还融合了西域各国的舞蹈特点:如印度舞,波斯舞等,透视了中外友谊与世界和谐。把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复活成英娘的标志性动作,成了《丝路花雨》的标志,成了敦煌文化的标志,也成了中国文化艺术通向世界的标志。英娘的舞蹈跳、旋、蹲、卧等都在突出三道弯线条。没有惊人的艰辛和苦练,使“s”曲线身段在高难度的弯曲和倾斜中找准得以支撑的重心,是根本达不到的。因此,演员的基本功是奠定角色成功的首要基础。包括她的手姿,灵活多变的表现力更离不开轻柔美妙的“指”态,敦煌舞的创造者们经过41年的打磨提升,从壁画中研究搬回并命名为“鹿角指”“兰花指”“佛手指”“弯三指”“合掌式”“棒托式”和“三指对腕”等“指”态。这种不同于其他舞蹈特点且富有创造性的造型,充分诠释了“复活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甘肃省歌舞剧院智慧的编舞们用心揣摩,挖掘、研究壁画上轻歌曼舞的每一个人物造型,创造了奇特的文化经典盛宴。从创排到今,共有二十七位英娘,饰演英娘的演员们都在随着更新换代,或者说是新老更替都已自然地成为了艺术家或舞蹈教育家。而《丝路花雨》亦在41年里永葆青春,其关键离不了无数个默默而为的守护者和一届一届的管理者们,他们如护花春泥,数十年如一日,视此经典为生命,一心持守着传统,传承着经典。是他们才让传承了二十七位英娘,演绎了41年的《丝路花雨》既古老又年轻,既深厚又鲜活。
2008年,《丝路花雨》迎来了她生命中翻天覆地的新纪元,重新挥洒了艺术与美的灵光。创作者们用现代审美的视觉,下了“狠手”,在灯、服、导、效、化及音乐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打磨和提升,使得《丝》剧更为鲜活,引人入胜。使原本熟烂感人的情结犹如旧友变新知,让人重新体验惊喜。时而柔情似水,温婉缠绵,时而激情澎湃,令人癫狂!真可谓:此舞唯独陇上有,世间难得看几回!
《丝路花雨》超群越凡,她的诞生如春雷初炸,她开启了甘肃人还在懵懂的审美视野,把千年前的大漠丝路风韵带到了人们的眼前,把尘封久远的盛唐敦煌艺术和美好感受带给了观众,形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随着敦煌文化和丝路文明的远扬传播,敦煌成了东西文化碰撞的门户,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敦煌这片孕育世界艺术宝库的热土上,中华文化艺术的展示美不胜收,《丝路花雨》不再独立,《彩虹之路》应运而生了。
(舞剧《彩虹之路》剧照,摄影:郭一)
《彩虹之路》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史诗性作品。2018年,由甘肃省歌舞剧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联袂创编的新剧目。该剧是“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能取得此类基金关照作为创作后盾,充分说明《彩虹之路》的创作者们完全秉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对文艺作品的要求把握的非常清晰,能创作国家和人民需要,社会认可的优秀作品。剧中人物以代号为名号,情节以意向解历史,不言而喻地讲述着这段历史之卓越及涉及人物之伟大。西汉初年,北方匈奴铁蹄不断骚扰和掠夺大汉边境,汉武帝把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的历史任务当成了毕生的宏伟目标。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踏上了征途,凭借自己的意志和脚步走通了阻碍世界的道路,打破了人类世界最初的全球化行动。行者张骞不辱使命,持“汉节”不失,视“节杖”为命,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借古道今,不正是今天我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真实意义,激励我们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
甘肃省歌舞剧院在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出品《彩虹之路》无疑是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回顾,从而树立我们的爱国主义信心,汲取英雄主义艰苦奋发的斗志。力求我们在感情和心里上无隔阂地切入整个剧情,全景式的了解西汉时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及情感活动。全剧以单字为题标,设为“诺”“行”“困”“蓄”“和”“归”六场情节:仅仅六个字伴随着舞者高超的舞蹈功底及技巧,演绎着他的爱情、斗争、磨难,用灵魂讲述着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古典舞蹈神韵,挥洒着瑰丽壮阔的大漠追踪,以汉代人物特点装饰的身段造型,以含蓄优美的舞姿,舒缓典雅的动作,展示神秘壮观的祭祀场景和悲壮的诀别与邂逅。他把一场宏大的策反任务意外地转换成一趟人文的西行,他只有带着人文的情怀,去触摸,去认识,去膜拜,去联络,与另外一种人文情怀相印证,相汇通。他虽未完成出使西域的目的,却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际考察研究,对中亚、西亚、印度等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兵力等都作了了解。他二次通过西进之路和西域进行商品交换与文化交流。用携带的金币丝帛,绸缎、茶叶等财物,从大宛那里换来汗血宝马。至此,开通了彪炳千秋的丝绸之路。
舞者们在用刚柔并济的肢体艺术语言,讲述这段震古烁今的故事,体现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无不流露出缔造这部优秀作品的创作团队所付出的辛勤和价值,一流的策划,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一流的舞者,行行出彩,环环出新。彰显了甘肃省歌舞剧院在打造经典作品上,有稳打稳操的创作理念,中国歌剧舞剧院之所以能与其合作,联袂出品《彩虹之路》,说明他们都已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昭示了“花雨”之后出“彩虹”的光明前景。
《彩》剧问世,又一次证明了甘肃省歌舞剧院的实力,不愧为“金”字牌艺术团体。它好像就是为丝路文化和敦煌文化创造舞蹈艺术而设的“专业户”,涉及到此类题材就那么拿捏到位!就那么游刃有余!就那么得心应手!由此而言,《彩红之路》较《丝路花雨》目前虽有一段成为经典的距离,但它绝对是一部叫得响、传的开、留得住、鼓舞人的、凝聚人心的优秀作品。一部经典需要岁月的推敲,《彩虹之路》才初出娘胎,需要成长,需要一定的洗礼和磨练。难得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创作者们耐心探讨研究、精心打磨。建议重点在音乐设计供人物内心矛盾需求方面下功夫,在原有基础上除却一些焦虑烦躁,增补一点酣畅淋漓、清晰悦耳的旋律性和叙事性,模糊一些长时令人听觉疲劳的节奏感,必定《彩虹之路》不是现代舞。汲取《丝路花雨》41年的打磨经验,择优而从,科学取舍,相信很快能够获得更高境界的升华。由此可以认定《彩虹之路》成为世纪经典只是个时间问题。
甘肃省歌舞剧院似乎生来具有创作精品的手笔。当前,年轻有为的管理者们也似乎更具“猛”势。当人们还在聚精会神地品鉴《彩虹之路》意犹未尽时,又一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中华文化和多民族特点为基点的《相约千年》悄然而生。两剧几乎一前一后,令人应接不暇,只有“贪得无厌”了。《相约千年》是由中宣部指导,甘肃演艺集团策划,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运用历史事件,人物地域为脉络,集中展现中华五千年文化艺术魅力,及东西文明互通互融的大型传统乐舞剧。该剧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为主题,分序《东方之光》;上篇《丝路之旅》;中篇《丝路明珠》;下篇《丝路风采》;尾声《再约千年》共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包含三或四个情景表演或舞蹈。还摄入了器乐独奏或合奏。伴随着现代化声光电舞美效果使这些情景更为美轮美奂。上篇含情景表演《张骞》,舞蹈《编钟古乐》、《霓裳羽衣》等;中篇包括情景表演《行者》,舞蹈《长绸》《飞天散花》,器乐表演《敦煌古乐》和舞蹈《金刚·伎乐》《千手观音》;下篇包括情景表演《马克·波罗》,男女群舞《雪域欢歌》《达阪城的姑娘》,情景表演《郑和下西洋》《裕固族婚礼》,器乐表演《茉莉花》和《西班牙斗牛士》等。
(主题乐舞剧《相约千年》剧照,摄影:郭一)
《相约千年》约定把五千年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在一个多小时,引领大家穿越千年,纵观古今,沟通中西,开启未来。整剧人文荟萃,精妙绝伦,其中也展现了上文在《彩虹之路》中提到的张骞不畏艰险,探索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这里,还有一个是《行者》的玄奘,说的是他从大唐出发至印度的那烂陀寺,历时十七年,路径110个国家取经之路,也是一次完美的中外文化交流之路,其影响重大,令世人尊重。
再说《郑和下西洋》,郑和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也是中国历史上航海规模最大的一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往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他是华夏文明的传播者,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取向,为世界各国的和平交流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1271年,马可·波罗十七岁时,因崇拜东方文化,由意大利威尼斯乘船,历经四年多时来到中国,游历了十七年,撰写了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马可·波罗游记》。对当时闭塞的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热烈向往。他是东西文化的传布者,当时,他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以儒家统治的不可思议的东方大国。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相约千年》是以多种文艺形式浓缩了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文艺精品,是传播丝路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舞台极品,是顺应“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是一部真正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有热度、有情怀的文艺力作。
一部含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与其对等的。而能打造此类作品的艺术家更是凤毛麟角,他们留给世界的文化是永恒的。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正如,在我们甘肃的舞剧舞台上,《丝路花雨》《彩虹之路》《相约千年》像三道耀眼的金光,占据了大众的视野,又像三套飞扬的马车,以强大的马力波动横空而出,带来了一定的冲力。这是甘肃文艺人创造的奇迹,是我们甘肃拥有的骄傲,我们应当将其奉为至宝。首先,要珍惜!
说到这里,有一个新的问题急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经典是数十年来,好几代人用心血和汗水以及国家昂贵的财力换来的,就拿这蕴含丝路文化的“三套车”来说,首先,驾车之人必然是任重道远。那么,谁究竟是具体的驾车人?这肯定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答案。大家时常目睹,当我们这“三套车”以惊人的魅力驶出国门,或巡演、或商演、或助兴国事访问演出,总是出奇出彩的让世界人民爱上了中国,其魅力之大。而作为我们自己,有时还处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盲境,本身缺乏对经典的呵护。比如,丝帛是用来做衣服或做工艺品的,而不是用来搭帐篷的!上演经典一定要在适合它表演的环境。把我们精心呵护的高雅艺术,如果碍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将它放在随便搭建的露天场台,或置于随处可见的游人空地,似广场舞式地零距离直面观众,让本来飘逸娇媚高雅的经典艺术,严重缺失了完美的效果,使其蒙上一撇异样的眼神,终达不到预期目的,使观者大失所望,如同“暴殄天物,裂缯绸缎”。国家提倡“艺术要扎根人民,接近群众”,这显然是创作导向,是让艺术创作者们创作有人民情怀,能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接近群众,是需要给群众多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而不是为求经济效益,真正的脱离舞台阵地。如:曾有个别院团让演员在演出前,化装成剧中人物,站在剧场门口欢迎观众入场,或迎合观众拍照,达到真正的“贴近群众”。这种付之度外地指导工作,不择手段地让演员悖逆艺术良心讨好观众,实属亵渎艺术,自降品格。让舞台艺术脱离舞台,会失却舞台艺术固有的程式和神秘,会导致经典不再经典!若长而以往,舞台艺术定会在这种境况中自然灭亡。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时,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为了我们的经典永耀高雅艺术殿堂,希望我们的“驾车人”明确目标,稳操方向。不论在任何境况、任何风险意外地冲击下,一定要把保护经典、呵护经典作为天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
国有文艺院团是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重任。像甘肃省歌舞剧院这样能出精品,能打硬仗,能走出国门的艺术团体,不但在我省荣耀独立,在全国范围亦属少数。尽管如此,我们还需要更耀目的光环,加强培养编剧、导演,尤其是演员方面的拔尖人才,更需要提升对舞蹈人才的呵护等等。无数的需要,其实只需要完善文化管理体系,掌握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切的需要会迎刃而解。
我们甘肃省歌舞剧院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要以丝路文化之路上的“三套车”为开端,继续创作“富有家国情怀、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大浪淘沙的文艺作品,主动承担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中的中坚作用。“为历史存正气,为世道弘美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朱晨霞)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