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十年:商业电影有玩不动的那一天吗
2018-06-12 11:49: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复仇者联盟版“最后的晚餐” 图片来源:BossLogic
编按:商业电影巨亨漫威已走过十年,打造了数十名超级英雄。为了把观众牢牢地绑在银幕前,漫威可谓用尽了所有方法:人物交织、风格确定、彩蛋、政治正确……虽然有的成功,有的拙劣,但这十年却牢牢树立了漫威的电影资本。了解这一运作的流程,对我们了解电影产业,太重要了。
从2008年《钢铁侠》公映开始,到2018年《复联3》拉开阵仗,漫威宇宙已经扩散了10年。所有该铺垫的角色、情节、人物关系,通过18部电影被紧紧联系,这一运筹帷幄终于在《复联3》喷薄而出。该片中文海报也把八个字作为主打:“十年布局,巅峰一役”。
作为一部宣告漫威电影宇宙十周年、第三阶段尾声的大事件,这部电影集合了漫威电影系列的绝大多数角色,呈现了以灭霸为主角的大乱斗式的英雄群像。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从2012年《复仇者联盟》的彩蛋埋下的伏笔开始,灭霸这一形象俨然成为贯穿了漫威电影布局的一条明线:活在前两部《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在第三部里作为主角亮相。社交网站Reddit统计,在《复联3》中,阿灭的出场时间最长,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
阿灭(Thanos)的出镜时间高达29分钟
《复联3》展现了一条这样的故事设定:灭霸为了宇宙的可持续发展而实行宇宙平(qing)衡(xi)计划,而十年电影宇宙里的超级英雄们则沦为了阻挠灭霸野望的蝼蚁,可谓是“一个生育计划引发的惨案”。传统英雄电影里的正/邪、黑/白叙事框架被突破,灰色地带和反英雄角色也变得可以被理解,票房也回应了漫威电影的成功。但是对于灭霸为什么要这么做,电影并没有交代,并且为了给足MCU英雄的镜头,《复联3》在前半段几乎演绎成了超级英雄的走秀场。要理解漫威电影何以如此,要从漫威的历史和它作为文化工业的一景中爬梳。
漫画中解甲归田,回家种地的灭霸
媒介解码:从漫画到电影
要理解漫威电影宇宙的逻辑,首先要回望漫威的历史——从作为曾经作为漫画出版商的漫威漫画,到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的变迁,从漫画拓展到影视的媒介转换。
上世纪末,面对电子游戏和互联网的冲击,当时还作为漫画出版社的漫威遭遇严重的经营亏损。为了继续生存,漫威选择低价出售一批超级英雄的电影改编权,比如将蜘蛛侠卖给了索尼,X-Men、神奇四侠系列卖给了福克斯等。自2008年《钢铁侠》豪赌的大获全胜开启MCU十年以来,漫威影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IP影视产业自身的困境。
漫威人物版权归属 图片来源:漫威情报站
电影的改编虽然基于漫画,但为了与原作区别,漫威电影也和漫画设定分立,借用多元宇宙的概念,称作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简称MCU)。
商业电影要叫好又要叫座,势必要在故事深度和获得更多受众而降低门槛之间做出选择,因此MCU在漫画本身设定上做出了很大一部分改变。为了影视技术特效对影迷心灵的狂轰滥炸,漫画文本的大片留白、人物内心特写和刻画被隐去。
然而静态的图像与动态的影像造就的观感是不同的,在静态的阅读中,读者是掌控者,你可以在某个剧情展开后联想到之前的伏笔并翻回之前的章节,然后惊叹剧情设定的巧妙;或者通过小说或漫画大片的人物独白,对剧中人产生深刻的同情和理解。而在电影院则是不同的,观众的注意力时刻在被不可逆的时间线牵引;同时电影本身长度有限,也为了照顾非核心的电影观众,人物形象刻画往往并不丰满。
电影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不像英雄漫画周刊一样获得较快进度。为了几年一部的超级英雄集合,一些超级英雄个人作品往往也成为服务于整个故事架构的功能性作品。以《蜘蛛侠》为例,因为已有托比·马奎尔和安德鲁·加菲尔德两个版本,因此在汤姆·赫兰德版本中,蜘蛛侠起源的故事被隐去了;新的小蜘蛛电影完全是索尼和漫威敲定合作之后,为了加入电影宇宙而制作的。
重启的蜘蛛侠已是第三代
《复联3》中的灭霸也是如此。灭霸起源的故事并未在电影中交代,只提及其故乡泰坦星;而漫画《无限Infinity》中专门有五章《前奏:灭霸崛起》开篇故事。此前灭霸和无限宝石的身影也仅仅作为彩蛋出现在其他超级英雄电影中——也正是彩蛋,将漫威电影孤立的英雄联结到一起。
漫威电影工业信条:彩蛋与风格化
如今的商业电影,尤其是IP改编的电影层出不穷,怎样才能在IP红海里拔得头筹,成为各大IP争相探索的出发点。
其中,电影彩蛋成为必不可少的商业电影工业化制作流程。想要让观众老爷们看得开心,怎么能少得了各种致敬原作、暗示剧情的彩蛋?在漫威系列电影中,彩蛋也作为最核心的娱乐形式,其中片尾彩蛋更是漫威系列电影打造自身品牌的独创,如今现在被大多数商业电影借鉴,成为后续作品埋下伏笔的惯常手法。
作为漫威电影计划的开篇之作,《钢铁侠》在2008年问世时,绝大多数观众还没有“漫威宇宙计划”的概念,但在演职员表放送结束后的彩蛋中,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Jackson)饰演的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对钢铁侠说出“你以为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英雄吗”,宣告了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建立。而在电影的剧中彩蛋中已经出现了雷神、美国队长等诸多超级英雄的符号。寻找这些隐藏剧情,探讨电影剧情发展、电影与漫画原作中的诸多互文的漫威流行文化研究,也成了漫迷们得以共享的乐趣。
《钢铁侠》片尾彩蛋,神盾局长尼克·弗瑞出现
彩蛋也并非局限于作为下一部电影的预告和联动。在剧情之外,电影借助流行文化符号的彩蛋,用怀旧复古的文化形式,将不同代际的受众召唤到自身的电影文本中来。2014年上映的《银河护卫队》中采用了大量20世纪60-70年代的金曲,在电影中是用来刻画星爵对故乡地球和母亲的依恋,在凶险莫测的宇宙浪游中通过童年熟悉的流行音乐获得安全感;而在电影“第四堵墙”之外,那些成长于不同年代的观众通过这些流行金曲也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即便通过这些音乐他们唤起的回忆是不同的,但借助这部电影他们拥有了共同的影视记忆。这部电影中的灵魂乐、爵士风格也成了《银护》自身的风格,在《复联3》中音乐响起的时候,影迷们就知道,是星爵一众来了。
《银河护卫队》漫画在漫威系列中并不出众,但是电影因为怀旧音乐的风格化,以及电影中主角五人各异的性格,在各种紧张惊险桥段之余的爆笑转折,使其在全球市场获得巨大成功,而漫威也似乎找到了一条超级英雄电影的风格:轻松化。这在《银河护卫队2》中获得了延续,甚至连此后的《雷神3:诸神黄昏》这一部本应讲述神界阿斯加德分崩离析的严肃题材也遵循这一成功法则,被改装成了一部轻松愉快的黑色喜剧。除此以外,电影还弥漫着赛博朋克式的高科技、旧金属与霓虹灯色,也为电影增色不少。
喜剧风格的《雷神3:诸神黄昏》
将这些在电影中弥散的复古流行音乐、影像符号割裂开来看,它们并不产生任何意义,但在漫威的影视工业体系中,借助人物故事和角色互动,观众的跨媒介文本互文性理解,就可以产生一种文化快感。观众们在文化符号的拼贴、混仿中,在各种表情包的米姆中完成了视觉狂欢和文化消费。但在影像制造的大众娱乐中,值得可疑也不仅限于故事讲述中展现的逻辑是否合理,也应当思忖在娱乐之外,这些大众文化展露的价值观是否正当?又和现实有哪些隐秘的联系?
下一个十年的荆棘:产业困境与英雄末路
漫威电影宇宙十周年大合影
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即便是做成了超级电影连续剧的漫威系列电影,也不得不面临一系列困境。
漫威电影不同于漫画的是,基于美国制片制度、演员签约年限和年龄问题,一些超级英雄势必更换人选甚至淡出荧幕。同时,电影也面临和漫画一样的困境:越来越多新的超级英雄加入,必然影响整个故事节奏和影视观感。《复联3》已经出现这样的问题,整部电影一大半都在尽力给到每一个超级英雄出场和演绎镜头。
漫画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两三年的时间开辟出一个“大事件”,重新改变英雄们的故事线,安排一些超级英雄的死亡和一些新角色的出现。漫威此前辟出的三阶段电影计划,也明显借用大事件作为阶段性结尾。但正如《金刚狼3》一样,给超级英雄安排一场体面的死亡就能解决问题吗?
庞杂浩繁的漫威英雄角色
漫画没能解决不断增加的英雄团体带来的视觉疲劳:无论是审美的还是政治的。电影同样没能逃过这一困境。
从文化产业上来看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商品的固有矛盾的问题。“文化商品的固有矛盾”由学者尼古拉斯·加汉姆提出:一方面,文化商品有一种扩大市场份额的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商品由于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损坏,因此它的稀缺性就难以保证。为了保证文化商品的稀缺性,生产者会采取种种限制来制造稀缺。
漫威此前制造了太多雷同的角色形象,不免产生了形式化和套路化结构,如经历事故获得某种超能力、克服重重险阻打败剧情中对立面的反派角色等。对电影来说,较长的系列电影周期也会影响受众的持续热情,因此在漫威不得不推陈出新,刻意制造英雄间的联动,以保持其IP的持续影响力。
《黑豹》的主要演员阵容
另一方面是政治正确的问题,也是基于国别的结构性问题。以“多元平等”为号召的美国式政治正确,我们能从漫威电影里发现其影踪:种族问题上,《黑豹》辟出了第一部黑人超级英雄独立电影;基于此前没有女性英雄的独立电影,《惊奇队长》加入MCU可能平息观众对于这一“政治不正确”的焦虑。但此前《黑豹》上映后褒贬不一,某种程度上也说明观众的审美疲劳已经开始显现。
迪士尼的产业一瞥:IP界的“灭霸”,在逐步将超级英雄IP收入囊中
图片来源:搜狐
多元化探索仍然是漫威电影当前的方向,R级电影《死侍2》北美市场获得较好口碑,蜘蛛侠宇宙中颇具DC影业黑暗气息的《毒液》也上映在即。漫威影业仿若迪士尼的无限手套上一颗耀眼的宝石,也正因为资本体量的庞大和作为影视界权威,也展现出了迷人的父权制气息。在数字化的21世纪,超级英雄IP执牛耳者的漫威能不能带来十年前一般的新意,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Odyssey
编辑:默默然
美编: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