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以北京卫视为例
2022-08-24 09:40:35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主流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卫视作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最多的省级卫视,多年来持续深耕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系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国潮文化”品牌矩阵。
北京卫视充分利用了北京这一地理优势,乘上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东风,几年间先后推出了《上新了·故宫》《最美中轴线》《遇见天坛》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北京卫视作为首都的主流媒体,在综艺节目的内容设计上弘扬了地域文明,唤起了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故宫、天坛、颐和园无不象征着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古都的风韵,无不体现着北京每一代人经久不衰的共同记忆。北京卫视在发展自身媒体综艺节目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兼顾了对北京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实景探秘解锁名胜古迹
与《国家宝藏》这类在演播室内搭景拍摄的节目不同,北京卫视推出的这几档文化类节目都为实景拍摄,身临其境地给观众更强的代入感和沉浸感。红砖绿瓦的故宫、天圆地方的天坛以及曼妙秀美的颐和园,都不加掩饰地展露在观众面前,这些中国古典建筑的集大成者,不仅仅代表着我国建筑史的辉煌智慧,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以中轴线立意,以音乐为传播载体,该每期邀请3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和1位文化大家组成“中轴拾音团”,在北京中轴线上展开以“一音一世界,一步一中轴”为核心线索的“拾音”之旅。首期节目中,“中轴拾音团”踏上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探寻中轴线源起,《生生之轴》以独特角度唱出了北京中轴线与时代共同发展的蓬勃生机;节目第二期,一首真挚动听的《钟鼓楼》,描绘出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钟鼓楼的岁月变迁。
《上新吧·故宫》和《遇见天坛》拍摄了一些先前从未开放过的区域。《上新了·故宫》带人们领略了故宫未曾对外开放过的宁寿宫花园,一同探秘符望阁藻井、倦勤斋的究竟,更是让观众见识到了竹簧雕刻、竹丝镶嵌、掐丝珐琅等巧夺匠心的传统技艺,以嘉宾的视角进宫识宝,穿梭古今。《遇见天坛》则以天坛这一帝王祭祀场所为主,从神乐署到回音壁,从祈年殿到圜丘,一步步地走遍了天坛的每个角落,探寻先人们的足迹。在这样实景的沉浸中,观众充分领略到了天坛这一浓缩了中国祭祀文化和礼乐文化的功能性坛庙建筑。
这种文化传统与实景探秘式的融合创新,使得观众在这样的实景中充分感受到了天地万物的博大和人类个体在历史尘埃中的渺小,感受到了在历史奇观前的震撼与感动,沉浸式地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
用影视化呈现的新玩法讲故事
当前综艺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采取精品化、垂直化的发展策略,综艺节目的情景化、戏剧化趋势愈发明显。由明星演员来演绎人物再现经典历史事件或场景也是文化类节目的常用手段之一,比起单纯的文字解说和节目嘉宾讲述所见所感,情景剧的形式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够快速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历史事件或传奇人物以影视复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在《遇见天坛》的首期节目中,冯绍峰扮演起了康熙帝,并且以“睡梦中与孔圣人对话”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康熙帝重视礼乐整治的原因——乐理定,则江山固。不得不说,刚刚从红墙蓝瓦的天坛徜徉而过,又瞬间遁入这色调凝重的历史场景中,确实是十足的穿越之感,而这一段的“影视复现”,还原度极高,无论是舞美置景,还是服化道,以及饰演乾隆帝的冯绍峰的沉稳,饰演舞女的苗苗的曼妙,都让《遇见天坛》超越了传统文综节目的随性,而有了电影大片的质感。不得不说,《遇见天坛》作为推广古典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就播出效果看,相当成功,节目的精心设置,也令趣味性满满,无论是“实习生”的探寻视角,还是“影视复现”的史海拾贝,都令这档节目因情景交融而显得趣味十足,同时,也让观众对天坛有了更新更全面的了解,收看节目之后,想再次走近天坛、走进天坛,来感受它的凝重与深邃,来探寻因在节目中出现,而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的处处地标,无疑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
文创运营为节目赋值
文化传统与文创运营融合创新的代表性事件出现在淘宝平台的故宫文创店,其中琳琅满目充满了趣味性和民族性的商品一时之间风靡无二。这或许给了北京卫视一个很好的启示,北京卫视所创办的《上新了·故宫》是故宫文化传统与文创运营的完美结合,不仅推选出专门的文创开发员,更是邀请了清华美院等专业团队来设计文创产品。《我在颐和园等你》也是通过游戏通关的方式来解锁苏州街中的店铺,售卖与颐和园相关的文创产品。随着这些文化综艺的推进,故宫、天坛、颐和园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都成为网络热卖单品。
文化传统与文创运营融合创新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充分考虑到了它的实用性,只有实用才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从而能大范围地传播和继承。《上新了·故宫》中将戏服仙鹤纹样、卷草纹木雕匾兽等具有吉祥意象的元素融合创新为现代的家居服,在淘宝众筹几天内就获得将近300万元的融资。设计团队还将宫廷簪花金什件联合通景画中紫藤雀鸟、双面绣上寓意吉祥如意的云纹融合设计出了“美什件”这样的美妆日用品。除去这些文化元素以外,故宫中的历史人物也为文创运营提供了灵感,设计师以勤勉治学、学贯中西的康熙为灵感设计了“日晷计时器”,又以溥仪召唤胡适进宫等事为灵感开发出了“仪副耳机”。随后上线的《我在颐和园等你》同样也引发了新国潮的风尚,在节目播出第一期后便紧接着上线了第一场文创直播,推出了一系列充满了颐和园传统文化与新国潮碰撞融合的文创产品,为观众呈现了“颐式美学”,使得颐和园这一在景观和历史故事方面都比故宫要更具有生活气息的皇家园林也赶上了这一波文化传播的风潮。
从北京卫视的这些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文化传统与文创运营方面的完美融合,不仅将古典美学中的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运用到如今的审美文化中,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兼顾了产品的实用性,而且更将文化元素背后的典故和传奇人物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传播给广大观众。文化传统与文创运营间的融合创新就是一场新与旧、复古与新潮、美学与实用的激烈碰撞,是古老智慧的缩影和缥缈源远的传说在现代的重新演绎。
现代科技为节目赋能
在当今视觉文化盛行的时代,受众的视听需求不断攀升。面对“眼球经济”和5G融合智能互联的新态势,综艺节目在深度挖掘优秀文化内容的同时,利用AI、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不断创新节目场景,让文化类综艺更具“大片”质感,也为观众提供更加极致、更具沉浸感的娱乐体验。
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采用数字绘景、3D复现等多种技术再现名画艺术,动态呈现古典文艺作品,打造鲜活、动感、栩栩如生的文化符号,为讲好书画故事提供更多细节和意境,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精美视听盛宴。例如在4月23日播出的首期节目中,节目开场使用3D复现技术让嘉宾与清朝宫廷画作《胪欢荟景图册》的“香林千衲”融为一体,通过镜头变换,实现了由虚入实、古今交织的画面效果;运用动画技术“复活”《早春图》,让古典名画中的人、景、物动起来,生动呈现了一家人春游还家的场景;使用3D技术带领观众和嘉宾一同入画,走进《虢国夫人游春图》,近距离观察人物神情和马匹装饰。节目通过技术复原、放大画作细节、细致描绘古人的生活意趣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一幕幕历史场景,让古典书画更立体、更真实,让历史更加可亲可感,为观众提供了逼真的视觉效果体验,带领观众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打破了传统文化遥远、陌生的刻板印象,完成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朝圣之旅。
北京卫视文化类节目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它较好地顺应了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抓住了媒介融合发展的全新趋势,积极进行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将北京当地文化传统与各领域各渠道融合创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作者:张雅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