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 正文

产教融合 校企共赢 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
2017-08-04 12:00: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本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伯特利阀门集团董事长黄胜丰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机器换人后,该集团所面临的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瓶颈,提出了围绕温州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针对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会后,市委书记周江勇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成功案例的宣传,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促进互动共赢。市教育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赴伯特利集团进行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从今年起,温职院、永嘉三职将与伯特利集团深化合作,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同时永嘉职教中心建成后,将引入伯特利集团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事实上,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我市早有探索。记者从我市教育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强化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政府引导,积极构建产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新机制,促成校企五大融合:资源融合、师资融合、身份融合、课程融合、文化融合。以温州市职业中专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亚龙集团联合开设的“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实验班”为例,其构建了中职重技能、高职重技术、企业重应用三方共建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学生吃住在企业、半工半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实施教学,实现“学用零距离”。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39所中职学校,与正泰、亚龙、康奈、王朝等831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组建了由职校、企业、行业、高校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6个。全市共开设18大类专业群,基本覆盖了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支柱产业。同时,引企入校建成“校中厂”18个,引校入企建成“厂中校”33个;全市共有25个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引入企业工程师、社会名人、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2%;确立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9家,其中省级试点单位6家,每年为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学生近5000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近30万人次。

高职院校坚持“立地式”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专业全部紧密对接温州“五一○”产业办学,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优势,成为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学园城互动生态圈”特色办学模式,在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等领域积极紧密对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坚持“农科教一体化”办学路子,依托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优势,为我市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重要贡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温州市现代服务业集团公司办学,打造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体、现代制造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民政管理学院、供应链学院特色鲜明。

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近4万毕业生,是我市产业大军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市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下面,请跟随记者一起深入企业和学校,看看校企双方是如何协同培养人才的吧。

产教融合 校企共赢 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用集装箱打造了集成匠筑创新联合试验室。苏巧将 摄

产教融合 校企共赢 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

温职院省内独门专业——家具专业。 陈翔 摄

产教融合 校企共赢 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

港华集团牵手温职专汽修学部招生的港华班,企业以办学主体的身份参与学校协同育人。刘伟 摄

案例1

中职校企“双主体”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在温州汽修界,“港华连锁”可谓大名鼎鼎。2009年以来,得益于与我市一批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这家企业从最初的路边货车维修小店发展为年产值上亿元的连锁企业,门店遍布金华、义乌、武汉、山东等地。

郑德锋是港华汽修连锁董事长。在他看来,港华这些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市几所中职学校为其提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尤其是近几年瓯海职专、温职专为我们量身打造的校企合作订单班,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突破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瓶颈。”

郑德锋告诉记者,公司现有的500多号员工里,近30%为中职学校毕业生。他们在汽修车间、仓库、行政岗位担任要职,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

瓯海职专毕业生林存斌就是其中一位。这位“95后”的阳光男孩,工作仅4年,就已从汽配信息员晋升到汽配信息主管。他目前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汽车配件的报货、送货和人员安排。他坦言,港华给予他很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只要肯吃苦敢付出,就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港华集团就与瓯海职专开展校企合作,以订单班的形式为企业培养人才。2013年,又联合温职专培养贵州毕节40多位汽修专业学生。2014年9月,港华牵手温职专汽修学部开办的“双主体”港华班开始招生,企业以办学主体的身份与学校协同育人,全程参与招生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拟定、课程设置、教材研发、教学评价。今年6月,“双主体”港华班将迎来首届40名毕业生。

在温职专汽修学部主任叶盛眼里,“双主体”港华班这种让企业成为育人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升级版。高一上学期,来自港华的高管就会到学校给学生们带来企业文化、管理类课程,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一学年,40位学生被分成两组,轮流在学校汽修车间学习基本技能或到企业车间学习货车维修技术。到了高三便直接留在企业顶岗实习,一毕业就能上岗。

温职专2014级汽修2班学生曾大良是“双主体”港华班一员。他说,学校和企业工学交替的过程令他受益匪浅。自己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既有学校老师传授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能。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会按照学生的表现打分,作为毕业依据。这种“毕业即就业,到岗即顶岗,用啥则学啥,谁用则谁评”的方式,让他真正掌握了本领。

让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之一,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让企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校企互动共赢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案例2

高职院校致力产学研以专业引领产业发展

开学没多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大三学生陈烨炯已被平阳某知名家具企业“相中”,进入公司的研发中心。令他意外的是,研发中心从经理、主管再到软装设计师都是他的学长学姐,可以说,这里已被温职院毕业生“全包场”了。

家具专业是温职院在省内的“独门专业”,毕业生被家具企业承包也在情理之中,但陈烨炯所学的是与家具专业相去甚远的多媒体专业,为何也成为企业竞相争抢的“香馍馍”呢?“那是因为我们在传统多媒体专业上融入了最新的VR课程,把培养方向定位于当前最流行、最紧缺的VR技术应用人才,陈烨炯就是能制作VR建模项目、让客户直观感受家具搭配效果的新技术人才。”其专业老师高和蓓的一番话道出了原委。

作为服务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温职院近年来本着“温州有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就开展什么样的培训;有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企业难题, 就建立什么样的平台研究解决”这一办学理念,始终站在技术研发的前沿,用专业引领产业发展。

温职院现有的36个高职专业、2个本科专业全部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设置,并建立了预警和撤并的动态调整机制和统筹资源配置的品牌专业建设机制,形成与汽摩配、泵阀、电气、服装、鞋业等温州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格局。如2010、2011年新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是为汽摩配这一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设,为未来高端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培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

省市重大战略辐射到哪里,学院布局就跟进到哪里。去年12月,温职院与瓯海区签署协议,决定在瓯海时尚智造特色小镇合作共建温州设计学院。作为温职院的二级学院,新成立的温州设计学院面向温州经济支柱产业,开设鞋类设计、服装设计、家居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由政府和高校共建共管共享。

根据协议,温州设计学院的校园建设以瓯海区政府出资为主,温职院将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大师及领军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每年培养时尚设计人才500人,优先推荐到特色小镇相关企业就业和创业。瓯海区政府将对相关行业设计人才开展品牌文化、高端定制、设计管理、设计文化等高端课程培训,每年举办高端设计大赛,提升企业设计人员业务水平;定期举办高端产业对接的学商活动,扩大时尚智造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利用温州设计学院的科研设备、人才、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与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

“专业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这一“三位一体”的办学实践,使温职院走在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前沿,培养了一批“适销对路”、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温州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案例3

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典范

走进全国劳模、省首席技能大师张积贵设在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劳模育才班”,眼前的陈设与寻常教室无异,门后头则藏着一个车间大小的实训室,车工、钳工等机床工具一应俱全。

在这个小车间里,张积贵和他所带领的技能大师团队边实践边指导,学生们边学边做,不但完成了电焊、钻床、车床等操作,还能根据机械加工图纸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学融合。

“更多的时候,张积贵大师还会将学生带到工厂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真实环境下操作,师傅在第一时间面对面指导。这种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不仅能增进师徒间的情谊,更能让徒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工匠精神。”龙湾职技校校长郑源贺如是说。

张积贵的“劳模育才班”,便是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所设,是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何为现代学徒制?它既有现代职业教育的衣钵,又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影子,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一体化育人,学校和企业同时参与到准员工的培养全过程中。“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既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利于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2016年10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96名大一新生以“学徒”的身份和温州喜来登大酒店、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酒店签订协议。酒店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成为他们的师傅,指导学生们真刀真枪地在岗位上学习专业技能、管理服务意识。学校将酒店文化等课程融入到教学中,酒店的培训师可以提前进入大学课堂传授技艺和酒店的文化理念。

而一本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的《瓯菜传统技艺——温州传统小吃校本教材》,不但将瓯菜传统技艺传承推广开来,还获评浙江省中职课改立项校本教材。这本出自瓯海职专的教材,是该校联合温州中国瓯菜研究会、周师傅瓯菜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果。

鹿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于2015年联合康奈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模式的试点,联合招生开设“鞋类制造与管理康奈精工班”,并于2016年再次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康奈班”。今后,该校将在3至5个专业中遴选与学校合作紧密的大中型企业,结合岗位需要实行“学训交替”“先学后训”“学训一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去年,泰顺县职教中心增挂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牌子,与泰顺石文化创意园实行双主体办学,由当地政府提供场地、实训设备和经费,石文化创意园提供专业师资,包揽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一校”“一园”协同培养本土石雕人才。李斌和潘长进是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高三的学生,眼下他们正跟着石文化创意园的林何超大师学习技艺。“能得到工艺美术大师手把手地教授指点,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我们鼓励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成为办学主体之一,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有助于破解过去职业教育校企‘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校企融合、共赢发展。”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说。

相关热词搜索:铁军 高素质

上一篇:这位教师的吻别照火了 拒绝高薪退休后要去农村
下一篇:2017玩创Lab美国硅谷创新营首次登陆北京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