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留学:Story | 申请就像一场自我审视,不断自我怀疑、否定,然后突破,找到方向
2018-07-11 10:31:1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 TsinghuaMino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PA 3.89/4(WES), G 154/170 3.0, T 108
Admission:
Stanford CEE MS,
HarvardEnvironmental Health MS,
Yale FES MESc(with $13000 scholarship)
Rejection:
Berkeley ERG MS,
MIT CEE MS,
Princeton CEE MS
申请前言
终于度过了漫长的申请季。当这一切迷茫和焦虑都过去,才发觉申请好像一场对自己的审视,不断自我怀疑、否定,然后突破,找到方向。非常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有父母、老师、朋友以及世毕盟的陪伴。
选择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相比于准备申请的种种,做出选择对我而言更加艰难。是否出国,博士or硕士,申请哪个方向,选择申请哪些学校的哪些项目,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断计算成功的概率,寻求一种风险最小的选择。然而当申请季结束,我才发现一切的斤斤计较、功利主义都不如“合适”二字来得重要。 申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有时候“合适”可能比“牛逼”更重要。 由于本科的学习比较偏向环境管理,所接触的不仅仅是环境工程,还学习了很多经济、法律和社科的知识,在申请时可选择的方向很多。由于对各个学校各个项目的了解比较晚,我在申请时采取的策略是“来者不拒”只要跟自己的经历相关的项目都要试一试。等结果出来,我发现除了大S的环境工程,剩下的环境工程毫无意外的拒绝了我,想来也是我工程方面课程和科研薄弱的原因。 对于环境专业,可选择的申请方向的确很多包括环境工程、公共卫生、环境/能源管理和政策、环境经济、机械/能源工程等等。而环境工程中实际应用和自然科学之分,各个学校的风格项目特点差别很大。由于清华的教学特点,以往的申请集中在应用型环境工程和公共卫生方面。个人觉得,由于工程班具备良好工程基础,可以多多尝试探索机械和能源工程方向,在很多学校的机械系都有从事与环境工程相关课题的教授。而国际班所学知识较多但专业性较差,可以探索环境经济、环境系统分析这类的方向,CMU和UCSB的一些环境政策项目在美国有较高的声誉。同时,一直非常火的学科交叉项目,如Berkeley的ERG, 普林的WWS,尽管这些项目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但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虽然选择众多,但不要过于纠结,因为有事做出选择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往往是最大的损失。
实习 VS 科研
一直存着申请博士的些许想法,所以科研的经历要远远多于实习。这学期在世毕盟的帮助下找到了正好符合自己兴趣的实习,才发现实习是一种全新的有趣的体验。时间是有限的,即便早早开始准备出国也往往不能多者兼顾。科研和实习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比如我的dream program ERG 就比较喜欢录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其他一些研究型项目反之。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做就好了。 在几段科研经历里,我收获最大的大概就是在Duke的暑期科研了,这段经历从联系导师到签证都是一波三折,中途还因为老板的数据问题换了一个题目,但后来看这些波折都很有意义,套磁之后两个月才回复我的导师其实超级nice,被换了题目正好让我有机会接触建模和编程,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这段科研经历也的确让我感受了美国的科研氛围,尤其是在环境/能源领域,对自己选择申请方向和规划未来有很大帮助。 现在无论是校级还是院系的交换机会都越来越多,个人觉得无论是课程型还是科研型的交换机会,能锻炼科研能力、语言能力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申请方向。
关于G和T
毫无疑问,GT是越早考完越好。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在这件事上就吃了大亏。虽然在大一和大二的暑期就参加了新东方托福和GRE的课程,但是一直拖着没有考试,基本都忘了老师讲的啥,直到大四上被逼无奈才一口气考完了两个英语考试。就出国申请而言,大四上决不仅仅意味着写写文书,填填网申。这时候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无论是科研还是实习,都是冲刺的好时机。而且早点考完标准化考试对申请中的心态也有很大帮助,就我自己而言,就经常有G考不过线就没学上的焦虑,反而降低了做事的效率。 永远把事情往前赶,对于出国申请绝对不会错。
几件小事
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太笨而且运气不好,很多事情需要做两次才能成功。在第一次申请美帝签证去做暑期研修的时候,莫名其妙被拒签。(后来反思大概被拒签是因为自己在意呆利交换时丢了护照,之前的出境记录全都丢失,加之又是单身女性,签证官一个不顺眼就玩完)因为当时为了偷懒申请了B1/B2而非J1,有拒签记录之后再次过签的几率很小,当时的我十分郁闷,觉得辛辛苦苦联系的研修就这么完蛋了。于是,万念俱灰的我找到了世毕盟的mentor,当时满脑子都想着跟他聊聊没有暑期研修应该怎么安排这个暑假。结果我刚把这个问题抛给mentor,他毫不客气的回了我一句:我觉得你没必要想这个问题,签不过就再去签。(我当时听到这个回答一脸懵逼我会乱讲)行动力超强的Z学长立即帮我抢了面签的位置,TY姐各种用亲身事开导我还帮没带钱的我刷卡,Z胖子请我吃晚饭,coordinator FF姐一直鼓励我陪伴我,全都是为了帮我克服不自信和紧张的心理。终于在一周之后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超级帅的华裔签证官递给我了一张蓝条~ 签不过就再签,的确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还经常十分纠结,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赶着DDL做的,然而无论我多晚把文书发给芳芳姐,半天之内总能的得到native非常详细的修改,这些修改不仅仅包括语法还包括逻辑。当我干不完事儿拜托coordinator FF姐的时候,她也总能在半天之内帮我完成,我常常惊异于她超级高的效率。 可能我这种人,有时候就是需要世毕盟的这种激励,无论是泼冷水还是超级给力的助攻。常常在想也许正是有这一群没有想太多,而是做很多的人,出国的路才变得不那么难。
GPA 3.89/4(WES), G 154/170 3.0, T 108
Admission:
Stanford CEE MS,
HarvardEnvironmental Health MS,
Yale FES MESc(with $13000 scholarship)
Rejection:
Berkeley ERG MS,
MIT CEE MS,
Princeton CEE MS
申请前言
终于度过了漫长的申请季。当这一切迷茫和焦虑都过去,才发觉申请好像一场对自己的审视,不断自我怀疑、否定,然后突破,找到方向。非常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有父母、老师、朋友以及世毕盟的陪伴。
选择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相比于准备申请的种种,做出选择对我而言更加艰难。是否出国,博士or硕士,申请哪个方向,选择申请哪些学校的哪些项目,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断计算成功的概率,寻求一种风险最小的选择。然而当申请季结束,我才发现一切的斤斤计较、功利主义都不如“合适”二字来得重要。 申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有时候“合适”可能比“牛逼”更重要。 由于本科的学习比较偏向环境管理,所接触的不仅仅是环境工程,还学习了很多经济、法律和社科的知识,在申请时可选择的方向很多。由于对各个学校各个项目的了解比较晚,我在申请时采取的策略是“来者不拒”只要跟自己的经历相关的项目都要试一试。等结果出来,我发现除了大S的环境工程,剩下的环境工程毫无意外的拒绝了我,想来也是我工程方面课程和科研薄弱的原因。 对于环境专业,可选择的申请方向的确很多包括环境工程、公共卫生、环境/能源管理和政策、环境经济、机械/能源工程等等。而环境工程中实际应用和自然科学之分,各个学校的风格项目特点差别很大。由于清华的教学特点,以往的申请集中在应用型环境工程和公共卫生方面。个人觉得,由于工程班具备良好工程基础,可以多多尝试探索机械和能源工程方向,在很多学校的机械系都有从事与环境工程相关课题的教授。而国际班所学知识较多但专业性较差,可以探索环境经济、环境系统分析这类的方向,CMU和UCSB的一些环境政策项目在美国有较高的声誉。同时,一直非常火的学科交叉项目,如Berkeley的ERG, 普林的WWS,尽管这些项目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但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虽然选择众多,但不要过于纠结,因为有事做出选择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往往是最大的损失。
实习 VS 科研
一直存着申请博士的些许想法,所以科研的经历要远远多于实习。这学期在世毕盟的帮助下找到了正好符合自己兴趣的实习,才发现实习是一种全新的有趣的体验。时间是有限的,即便早早开始准备出国也往往不能多者兼顾。科研和实习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比如我的dream program ERG 就比较喜欢录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其他一些研究型项目反之。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做就好了。 在几段科研经历里,我收获最大的大概就是在Duke的暑期科研了,这段经历从联系导师到签证都是一波三折,中途还因为老板的数据问题换了一个题目,但后来看这些波折都很有意义,套磁之后两个月才回复我的导师其实超级nice,被换了题目正好让我有机会接触建模和编程,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这段科研经历也的确让我感受了美国的科研氛围,尤其是在环境/能源领域,对自己选择申请方向和规划未来有很大帮助。 现在无论是校级还是院系的交换机会都越来越多,个人觉得无论是课程型还是科研型的交换机会,能锻炼科研能力、语言能力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申请方向。
关于G和T
毫无疑问,GT是越早考完越好。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在这件事上就吃了大亏。虽然在大一和大二的暑期就参加了新东方托福和GRE的课程,但是一直拖着没有考试,基本都忘了老师讲的啥,直到大四上被逼无奈才一口气考完了两个英语考试。就出国申请而言,大四上决不仅仅意味着写写文书,填填网申。这时候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无论是科研还是实习,都是冲刺的好时机。而且早点考完标准化考试对申请中的心态也有很大帮助,就我自己而言,就经常有G考不过线就没学上的焦虑,反而降低了做事的效率。 永远把事情往前赶,对于出国申请绝对不会错。
几件小事
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太笨而且运气不好,很多事情需要做两次才能成功。在第一次申请美帝签证去做暑期研修的时候,莫名其妙被拒签。(后来反思大概被拒签是因为自己在意呆利交换时丢了护照,之前的出境记录全都丢失,加之又是单身女性,签证官一个不顺眼就玩完)因为当时为了偷懒申请了B1/B2而非J1,有拒签记录之后再次过签的几率很小,当时的我十分郁闷,觉得辛辛苦苦联系的研修就这么完蛋了。于是,万念俱灰的我找到了世毕盟的mentor,当时满脑子都想着跟他聊聊没有暑期研修应该怎么安排这个暑假。结果我刚把这个问题抛给mentor,他毫不客气的回了我一句:我觉得你没必要想这个问题,签不过就再去签。(我当时听到这个回答一脸懵逼我会乱讲)行动力超强的Z学长立即帮我抢了面签的位置,TY姐各种用亲身事开导我还帮没带钱的我刷卡,Z胖子请我吃晚饭,coordinator FF姐一直鼓励我陪伴我,全都是为了帮我克服不自信和紧张的心理。终于在一周之后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超级帅的华裔签证官递给我了一张蓝条~ 签不过就再签,的确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还经常十分纠结,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赶着DDL做的,然而无论我多晚把文书发给芳芳姐,半天之内总能的得到native非常详细的修改,这些修改不仅仅包括语法还包括逻辑。当我干不完事儿拜托coordinator FF姐的时候,她也总能在半天之内帮我完成,我常常惊异于她超级高的效率。 可能我这种人,有时候就是需要世毕盟的这种激励,无论是泼冷水还是超级给力的助攻。常常在想也许正是有这一群没有想太多,而是做很多的人,出国的路才变得不那么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