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试 > 正文

图文:高考填志愿花钱不如花心思
2017-06-20 10:33: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楚天都市报讯□楚天都市报评论员肖杨

  如何填报志愿,选一所心仪的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近日忙碌的大事儿。相比传统手翻指南、肉眼对比的“土法炼钢”,“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然而,市场上既有免费查询,也有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专家辅导,让人眼花缭乱。(6月18日新华社)

  高考一过,考生和家长又迎来填报志愿大考。在哪座城市上大学、选什么学校、念什么专业……方方面面都要斟酌考虑,周围人意见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些家长和考生难免显得茫然无措。

  一些教育咨询机构见缝插针,不是宣称“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就是吹嘘“大数据科学助你规划未来”,当然,这都是VIP收费项目,一些家长茫然之下,难免被商业机构牵着鼻子走,选择“花钱买心安”。家长花了大钱,听了一堆所谓大数据的分析和建议,往往形成“对得起孩子”“花钱做的选择不会错”之类的强烈暗示,容易平复填报志愿时的焦虑,商家也找到生财之道,似乎皆大欢喜。

  然而,本报早有报道,“天价”志愿咨询不可信。去年湖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数据填高考志愿咨询费炒至上万,实际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建议考生、家长高招咨询,还是应以官方渠道为主。

  这也就是说,家长与其花大价钱听并不靠谱的培训机构意见,不如自己和孩子多花花心思,多关注一下权威信息,多跑一跑高招咨询会,多与高校招生负责人、老师面对面交流。要知道,对考生来说,填报志愿不仅是高考分数最大化运用,能否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深层次看,更包含着一个人的人生志向和愿望,如将来从事怎样的职业,实现什么样的人生理想等。

  这个时候,家长们帮忙没错,但千万别花钱包办。毕竟,人生和志愿都是考生自己的,再贵的专家也只是旁观者。家长与其被所谓的大数据迷惑了眼睛,不如沉下心听听考生内心的声音,在他们人生的重要路口,分析权衡利弊,然后把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

  声音

  《法制晚报》:不管是高考志愿填报,还是上辅导班等等,家长都不要头脑发热,并不是一味砸钱就能给孩子好的未来。

  南方网: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报考辅助机构和填报志愿APP的监管,防止夸大宣传,误导学生和家长。

  《中国教育报》:填报志愿关乎孩子未来,重要的决定还需家长和孩子共同研究协商,而非简单粗暴地去“砸钱”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心思 图文

上一篇:大妈高考期间跳广场舞被制止 冲撞掐伤警察被刑拘
下一篇:40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加统一招生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