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学子访周培源故居有感
2023-08-22 10:22:01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先辈力量。2023年8月1日下午,中财枣庄思政实践团的同学们线上参访了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坐落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于1996年11月被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记载了周培源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亲人的一些照片。周培源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赴加州理工大学和苏黎世工业学校留学,他先后师从贝尔、海森堡、泡利,研究数学与量子力学。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并且从事流体力学的新研究,对我们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培源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周培源在高等教育上也有极大成就,其从事高等教育工作60多年,学生遍及海内外,早期学生中王竹溪、彭桓武、林家翘、胡宁等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书育人风格和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他自己的学识、见解和治学、做人之道等人格魅力,被人们称为“桃李满园的一代宗师”。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周培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争取裁军和世界和平,为繁荣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敬仰,被人们赞之为科学家的表率和楷模,“和平老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
故居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老先生的半生铜像,将周老先生的容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满头的银发、和蔼的面容,勾勒出了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形象。一进屋,入眼是古色古香的厅房和门廊,墙上挂着若干字画,有一张令人记忆尤为深刻,那便是篆体的“穆如清风”四字。穆如清风,正所谓美好之物如同清风化解万物,用来形容周老先生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向内还有居室数间,上面是一些周老先生的照片,既有和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物理学家的合影,也有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合照。其中爱因斯坦的一句话非常贴切地形容了周培源先生对待学术研究的精神:“学问就像一块木板,那些专挑薄的钻孔的物理学者,不稀奇,我最欣赏的是挑厚的地方钻孔的学者。”这正如周培源先生的一生。他留学期间一直在重复研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这是许多人无法触及也不敢触及的领域,而周培源先生却敢于挑战,去钻研这门学问。之后战争爆发,周培源先生放弃了之前一直研究的相对论,转而去研究湍流力学,他秉着一颗爱国心,希望利用自己的学识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不难看出周培源先生的一份赤子爱国之心。周老先生不仅学识渊博,于物理学研究甚深,而且地位崇高,深受国家的重视。屋外院子也十分宽阔,绿翠蓊蓊郁郁,遮蔽了后院半边天,斑驳的阴影也让人如临其境,似乎感受到院中的清凉和闲适。院子中央有天井,四周画檐飞瓦,颇有南方园林景观的韵致。抬眼便可见居室的二层,那是周培源先生和他的两个妹妹的房间。整座楼古典与雅致兼具,令人向往。
周培源是中国唯一一位在爱因斯坦身边长期工作的人。1936年,周培源利用清华的科研休假年到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参加由爱因斯坦亲自主持的广义相对论高级研讨班,在那里,他与爱因斯坦一起工作了一年,对运动方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谈论。这一年的接触,对周培源一生的科学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爱因斯坦求解运动方程所用的逐级近似的方法,就对他后来的湍流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而周培源先生的诸多往事中,周培源先生和他的妻子王蒂澄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王蒂澄婚后不久得了肺结核,周培源先生天天赶到香山疗养院照顾妻子,风雨无阻。妻子不在身边,除了要照顾两个幼小孩子的日常,周培源课余还要抽出时间去探视王蒂澄。当时从清华大学到香山只有一条不通汽车的土路。每周日,这条土路上都会留下周培源的自行车印。周老先生对于爱情的坚贞及其所作所为都令人赞叹不已。令人不由感慨,周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锲而不舍就是像锥子一样,数十年紧紧地锥住它,就是钢板也会锥出个孔来。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总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周培源先生曾多次这样形容科研中的锲而不舍。这也让实践团的同学们感慨万千。通常而言,科学家从事科技事业的黄金年龄在中青年,而周培源的黄金年龄段却一直延续到耄耋之年。在他80岁至90岁的十年中,他和他的学生、同事共发表24篇科学论文,其中7篇重要论文都是他自己研究撰写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其他论文也大多是在他的主持研究下共同撰写的。一位科学家在如此高龄获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实属罕见!这恰恰是因为他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
周培源先生的事迹让人十分钦佩和感动。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能果决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去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周老先生殊为不易。他的爱国情怀以及沉潜科研、不慕名利的态度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同时他对爱情的坚守,对友人和后辈的关照也始终感染着大家。我们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我们应当以周培源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作者:中央财经大学 唐梓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