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精准化帮扶与指导的底层逻辑与路径建构研究
2022-12-05 09:31:37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二十大对人才在未来社会中的定位提出新的认识,也是系统性审视人才培养的调整反思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和极大压力,考验就业的不是就业本身,而是深层次关联着高校办学质量、方向等重大问题。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其价值不光是理论知识的承担者,而是利用所学创造新价值,创造新价值意味着竞争方式实现自身价值。如果办学质量和方向与产业链对人才能力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差距,那么人才培养是盲目的,就业低效与低能内涵基本一致。高质量就业是学生能够把所学与所用融合,所用与所值保持一致。
一、大学生就业帮扶与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轮是实践探索
1. 专业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步缺乏滞后。专业性是职业规划前提,没有专业性的指导是肤浅的、经验性的甚至是一种误导。专业性是一种职业规划认知并决定着专业生长环境和生态。间接决定和影响就业质量、关联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核心的理念倒逼高校就业指导走专业化的道路。科学性,是指导就业的质量基本功,但这是最难的,因为科学性、规范性需要专业性为基础条件和保障机制,专业性自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如果系统性没有建构起来,科学性就无法实现。保障科学性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主体是专业性的实践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精通的专业队伍,能洞穿行业发展对人才胜任力之间关联性专业技术支撑深谙大学生人职匹配契合度的专家,对大学生认知、测量、潜能评估、适应性等要素有着深刻把握和规划指导研究的指导团体梯队。这项工作由万金油的思政辅导员兼任,平时要处理的事务多,在就业指导方面缺少深入研究,指导不但偏离社会需要方向,就连基本测量评估工具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指导精准度堪忧,指导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实践经验,与社会职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没有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是半社会化到准社会化到全社会化成长过程,择业是三个过程有效衔接,三个阶段培养职业适应力是基础、提升能力是关键,有了能力自我效能感提升,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同步获得,就业的问题背后关联着办学质量和办学目标之间互为因果的联动关系,高校把就业做好,精准指导就业是个过程,是在为国培养人才的能力至上原则和为党培养人才德育为先双原则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观。所以,高校就业的责任不是简单工作职业问题,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就业的责任观是否彻底是否科学影响国家命运。就业难难在我们该植入怎样的人才观、发展观,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人口众多的现代化,人口多不是负担,人口多素质参差不齐才是短板,人口多培养周期长才是难题。化人口数量为优势,需要设计教育投入比例,需要付出长远的责任,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是挑战,也是现实需要给以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2. 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建设缺乏复杂信息涵盖性,需要优化信息背后深层次逻辑架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之中,信息化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可为就业提供所需信息,这个信息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符号传递,要承担价值观、方法论、价值论的引导功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虽建立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平台,但缺乏有深度、有价值的导引功能,需要规范设计、深度系统完善,突出体现在与就业相关的数据信息分享不够激发引领和思考,平台信息要立体化、有价值示范功能、责任引导功能、环境渗透功能。现有平台信息是扁平的、简单化的,看不出社会对人才胜任力诉求,更难以引发深层次思考,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规划、就业意向、择业地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
3. 就业规划四个系统的演进过程,有层次性和独特性。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帮助的过程中,就业服务主要是唤醒就业紧迫感背后认知低维度浅表化的危害性,如果就业规划系统意识不够强,就一定存在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缺乏相关研究和主动服务意识,就业质量无法保障。指导针对性不强,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以及无法协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帮扶与指导未深入剖析与深挖就业难的原因,不能对症下药,指导与帮扶效果自然不好。就业指导集中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帮扶主要针对的是一次就业学生,对于就业失败的学生缺乏关注与识别。这种没有系统性、持续性关注解决的一次性就业,留下多次跳槽的伤害和就业系统长期不稳定。有层次性是对就业主体和选择多元化和就业规划精细化两个维度考量,独特性是就业规划帮扶针对性关键。每个主体性格、能力是独特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人才选配过程就是针对独特性,解决独特需求,把独特性升维到一般性,这是马克思就业观精髓,为人类而工作,马克思就业观诠释了科学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最底层的职业价值。
4. 就业生态分割和部门化必然导致就业规划很难形成合力。在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帮扶与指导的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同一岗位信息形成多家哄抢的局面。因为就业市场的开放性,自发调配人才流动,给同类高校办学同质化导引,资源调配没有规划设计,也是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未能在期间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及缺乏责任合理分配,最终导致就业指导实效性低下。就业帮扶与指导缺少整体统筹与安排,以高校一揽子服务为主,与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沟通比较少,同时,就业信息与数据来源不够多样化,这些会对就业指导直接产生影响。就业指导中辅导员、班主任等未充分发挥作用,在这种责任没有合力的情况下,指导、帮扶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出入。
二、大学生就业精准指导与帮扶路径
1. 根据学生人数精准逐渐专业指导队伍建设。
就业队伍专职化、数量配比科学化。就业帮扶与指导要增强实效性,必须精准化,就业帮扶实效性是针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缺乏群体采取外力加持过程,所以就业能力评估与识别是就业帮扶关键,国家层面采用专项资金支撑专项培训,抽调培训基地专业人员采用短期强化集中培训。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做好专业指导服务建设。就业帮扶与指导队伍是否专业,能力够不够强,对于指导成效影响较大,所以必须抓好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人数,满足此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确保指导人员具有专业性,可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与问题,协助其形成正确就业观念和准确定位,以及指导其合理进行就业规划等。
专业队伍除了要根据大学生各个方面表现和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规划之外,同时还要强化创业创新指导,以及针对与就业密切相关方面进行指导。自我定位存在偏差,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就业现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有效防止因为观念偏差而导致难以就业。另外,部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存在焦虑情绪,专业指导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心理疏导。对就业困境要不断前置培养训练,补齐短板。
2. 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大学生就业帮扶与指导要落实精准化要求,信息平台建设与完善是重中之重。就业指导要统筹安排,明确就业信息平台建设责任,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分类等,然后将其传入信息平台之中,共享给需要相关信息的大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就业信息平台中所共享的信息要具有全面性,包含各类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新形势下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的有关政策,还有当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与信息,重点是提供范式通过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要多样化,过程中要确保信息及时,防止由于信息延误导致大学生错失机会。平台分享的信息要具有准确性与真实性,应是经过核实的信息,以避免由于信息问题误导学生。
就业信息平台不能局限于单纯提供就业信息,应适当利用好大数据,对与就业相关的方面展开数据分析,从而实现精准推送。这个建立在对每个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基本信息和情况的分析上,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多维度统计和分析,涉及大学生所学专业、学历、性格、专业能力,还有除毕业证所考取的其他证书,以及兴趣爱好、个人潜能、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实践情况、职业规划、择业意愿、就业对地域的要求等。在全方位与多维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招聘信息与求职者需求进行匹配,然后平台进行推送,比如,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精准推送,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推送。就业信息平台应具备双向性,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建立专门通道,确保招聘信息可及时被掌握和精准推送,有助于大学生抓住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成功率。
3. 评估帮扶对象,确定需要帮扶对象。在大学生就业精准化帮扶过程中,确定帮扶对象是关键。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识别,要根据就业难的大学生做到合理帮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帮扶效果会更加突出。在确定帮扶期间,一般要将班级作为整体,然后落实责任,由具体人员负责识别,一定要做到精准,这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就业帮扶要动态识别与精准识别,确保就业困难学生都能得到指导与帮扶;就业帮扶要动态化,针对企业与学生解除协议的,需提供就业帮扶服务。
帮扶谁的甄别调整极为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要做到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让所有在就业方面需要帮扶的学生都能得到帮助与指导。
4. 全程精准与个性化帮扶。在就业精准帮扶与指导之中,要针对究竟怎样帮扶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策略与方法。过程中要重视就业与择业观念的引导,需将其贯穿于就业精准帮扶与指导之中。
三、结语
就业帮扶是职业规划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过渡,就业精准化帮扶与指导,可促进就业率提升。当前就业精准帮扶与指导除了要做好专业队伍建设,还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以及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精准化帮扶与个性化指导、完善评估机制等,促进精准帮扶与指导质量提升。(安徽省重大教改阶段性成果,基于OBE逻辑框架下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课题号:jyxm0910)(蚌埠学院 胡业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融通社会资源,打造推进就业、创业、人才多链育人新机制
下一篇:上饶师范学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素材,积极开展朱子文化教育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