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传承与创新
2022-08-29 11:11:23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重庆挑花,俗称“巫绣”,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千年,绣法独特,图案优美,地方特色浓郁,但鲜为人知。2022年7月8日至8月5日,国际联合审计学院巴渝挑花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访重庆市巫溪县,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互联网+非遗”的发展新方式,着力于打造巫溪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为实现互联网架构下重庆挑花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实地调研之前,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重庆挑花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征,进而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重庆挑花的调查问卷。经后期统计,回收到的78份有效的调查问卷显示,网民对重庆挑花了解甚少,并且对已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途径大多是通过互联网。基于调查结果,本团队提出“互联网+非遗”的宣传方式,以此增强重庆挑花的知名度,探寻重庆挑花新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庆挑花、探寻发展道路,国际联合审计学院巴渝挑花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重庆市巫溪县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实践活动:

\

  在非遗传承人唐丽娟创办的第一个扶贫车间——红池绣楼,小组成员们了解到重庆挑花作品制作的全过程。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唐丽娟带领传承人根据市场需求和人员特殊情况分为基础班、提升班、技能班和特色班,因材施教安排课程,因人而异设置难度。这种“培训+就业”模式也成为扶贫车间的独有特性。与此同时,挑花作为绣娘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农忙时节,以耕作为主,以挑花为辅,亦不会影响农耕收成。

\

  此外,小分队还通过走访巫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挑花艺术成品,并且亲身体验了绣花的过程。在绣娘的介绍下,小组成员了解到重庆挑花与普通刺绣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复杂的双面绣工程,因此消耗时长更长,对绣娘的技艺水平要求更高。由于在缝制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和针线材料,故而挑花的售卖价格一般较高。

\

  在交流过程中,绣娘也袒露出对挑花未来发展的担忧:“现如今,大部分年轻人的思想不再是一草一木的慢节奏,而是服从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因此耗费数年、专注于手中的一针一线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再契合。然而多数传承人的年龄在50-70岁,由于身体精力等原因,高强度的挑花缝制工作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重庆挑花极有可能面对‘艺亡’的困境。”

\

  除此之外,在知名度方面,尽管重庆挑花有着上千年历史甚至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却鲜有相关的书面文字记载以至于很少被人们知晓。在实地调查途中,小组成员发现甚至连巫溪当地的居民对挑花也感到陌生,熟悉挑花的人群大多则是绣娘以及消费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作为国家级“非遗”的重庆挑花也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

\

  最后,在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面对面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小分队发现重庆挑花在“互联网+非遗”的“线上线下联动传承传播”方面面临着手艺传承断层和传播方式局限等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分队认为重庆挑花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化保护,扩大新媒体非遗宣传,打造非遗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消费市场的线上、线下平台等方式,加大宣传创新力度,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此次参观采访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小分队成员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传承人背后的故事,了解到重庆挑花的历史与发展,深刻感受到家乡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而重庆挑花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青少年理应承担起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但同时,小分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也认识到重庆挑花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的发展和传承的困境。尽管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也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时代的接力人,青少年应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实践过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汇聚新的力量,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创新,借助新媒体为家乡非遗传承、为家乡的好文化尽微薄之力,努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弘扬者。(南京审计大学巴渝挑花小分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绿色环境你我共创,美丽金陵扬帆起航
下一篇:行千年古县,访长乐乡村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