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美:探索“废材”到“新材”的绿色重生之路
2022-08-10 10:03:19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级团队“绿色先锋队”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推动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但是历次垃圾分类收效甚微,如何形成持之以恒的合力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先锋队”开展了“废材巧变新材,践行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了苏州、无锡、南通三市的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并结合材料专业学科所学相关知识对垃圾分类进行相关的科普宣传。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苏州市望亭镇社区。随着苏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生量大幅度增加。在向当地居民了解社区平日里的卫生文明状况后,我们通过对走访的小区中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看法以及给政府提供的意见。并进行了垃圾分类科普宣讲,重点讲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常见垃圾材料分类的误区、哪些材料的垃圾可以再回收利用。
问卷结果显示,在社区生活垃圾治理中,政府在供给过程中不但要起到主导作用,同时要处理好社区以及居民的关系。社区要全面参与供给的决策、实施、监督以及评估以保证生活垃圾的彻底治理和社区环境卫生的改善。也要引导和激励居民参与社区生活垃圾治理合作供给,不仅可以提升供给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偏好。
实践团队的第二站来到了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在大家眼里,垃圾是脏的,是臭的,是没用的,但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垃圾如果分类处理,也可以变“废材”为“新材”。比如可回收垃圾、塑料、废纸等,只要经过处理加工,可以做成各种有用的东西,比如笔筒、文件袋;不可回收的垃圾,如剩菜、果皮、树叶等,利用后会变成有机肥,可以用来种菜种花,让每个人都能吃到健康美味的蔬菜水果。
在向当地居民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在向当地居民宣传时,我们也通过志愿服务,收集随意乱扔在地上的形形色色的垃圾:存着一半液体的塑料瓶,喝完的奶茶杯,草丛里的白色塑料袋等等。通过清理村镇上随意丢在地上的垃圾,也是为美化社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环境和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
实践团队的第三站来到了南通市兴东村农村体育公园。在活动现场,我们通过在不同地方给行人发调查问卷和向他们普及垃圾分类过程,向居民发放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同学们就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的相关问题一一和前来咨询的居民做了详细的讲解。
团队负责人王小宝说:“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身走进社区的大街小巷,才能够更加深刻准确的了解当下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以及环境保护宣传的重要性。”
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王文娟表示,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打探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通过全面立体的宣传动员,从自身材料专业领域出发,以科学的角度“践行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家园”,在“小事”上采取“大行动”塑造“大文明”。(队长:王小宝 指导老师:谷雨 团队成员:俞朱敏,孟琳,陈鑫,邹竹筠,王健伟,周凯凯,张伟康,朱远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聊城大学商学院举办“走入农村,了解农村”实践活动
下一篇:云游遗址,品鉴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