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入村调研助发展,送法下乡促治理
2022-07-18 09:30:27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推进乡村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与志愿服务精神,7月10日至7月14日,福建农林大学“漳乡靖村”乡村治理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坪村、河墘村、坪埔村等村开展乡村治理调研及涉农法律知识宣讲系列活动。

  村务学村史,发问卷析民情

  7月10日至11日,在南坪村党总支书记纪得胜与南靖法院驻南坪村第一书记刘福全的带领下,实践队查阅有关村史村务的数据、书籍、报刊等资料。这些村史村务的资料有助于实践队更好立足南坪村的实际,是了解和掌握南坪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村民结构、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的“金钥匙”和“总开关”。期间,刘书记带领实践队来到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纪念馆和十字岭战斗遗址,一路为实践队讲解村的党史、村的文化史、村的成就史和村的扶贫史,近的远的都有讲,好的差的都有提,“南坪村原来很穷,是靠着党建文化的引领,依托红色旅游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一次对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实践认知之行,同时也是一次筑牢自身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之基的学习升华之行。

\

图为实践队在南靖法院驻南坪村第一书记刘福全带领下参观纪念馆,倾听讲解。丁嘉仪摄

  为进一步找出南坪村村民关心和需要反馈的问题,提高乡村治理的精准度,实践队设立问卷处,发放调查问卷,邀请村民积极参与问卷的填写,问卷内容涵盖宅基地、产权流转、经营权变租等村民关切的核心问题。期间,实践队还为填写问卷的村民提供实用质朴的小礼品,与他们融在一起又乐在一起。随后,三下乡小队“趁热打铁”,开会讨论归纳问卷的问题,根据问卷的情况做好、做实、做成相关记录和相关分析,研讨出村民目前在乡村治理和日常生活方面聚焦的问题以及具体诉求愿景和意见建议。

\

图为实践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丁嘉仪 摄

  研讨明道路,以座谈话振兴

  7月12日,实践队到达南靖县金山镇河墘村,在村委党委书记吴惠珍的带领下参观了河墘历史文化长廊。1962年河墘村借国民经济重点方向所驱,开始兴修水电站、开设小型作坊为村落带来发展机遇。河墘村凭借着独特水电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大食品产业,做到经济与生态紧密结合,使古村焕发生机活力。吴惠珍还带领实践队成员到达当地果园,向实践队成员展示当地的特色火龙果基地,同时还介绍当地的产业结构、特色农业等。近年来,河墘村在乡村建设方面付出硕果累累,综合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

图为河墘村党委书记吴惠珍带领实践队成员参观历史文化长廊,了解乡村发展历程。丁嘉仪 摄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与村两委共同举办座谈研讨会,邀请部分村民参与,座谈内容主要围绕组织引领、民生服务、经济建设、村民协商和法治保障等,统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乡村综合治理的内容和乡村治理数字化赋能等。座谈会上,实践队、村两委与村民代表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共同瞄准村民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挖掘“顽疾症结之根源”,探讨“活血化瘀之药方”,整理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和方案进行“对症下药”,努力让“三下乡”实践在乡村大地上在乡村大地上照耀法治之光,绽放文明之花,结出振兴之果。

\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座谈会,村民就村务热烈讨论。丁嘉仪 摄

  7月13日,实践队赴南靖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与社区矫正大队队长沈惠敏及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研讨社矫方式。经过讨论研究,实践队得出“二对接,共管理”,即以司法所与司法局对接、司法所与村两委对接的形式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策略。社矫中心对矫正人员实行教管为主、集中教育、分级管理,促进矫正人员回归乡村社会,做到不添乱不再犯,为乡村治理贡献力量。

\

图为实践团队与社区矫正大队进行社矫管理方式交流。丁嘉仪 摄

  7月14日,实践队来到南靖县人民法院龙山镇人民法庭参与座谈会,通过与龙山镇人民法庭庭长韩佳福面对面的交流,实践队的队员们对于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结构和案件审理理念拥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见解,深刻体会到了法官审判的智慧——平衡双方利益,处理农村纠纷,非按法条死板处理,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缓和处理,合情合理为先,以农村特点为抓手,以定分止争为关键,妥善处理农村纠纷。

\

图为实践队队伍与龙山镇人民法庭法官进行村民纠纷解决座谈。丁嘉仪 摄

  寓教于宣,融情释法

  7月11日至7月14日,实践队共开设两场宣讲会。第一场宣讲活动在南坪村开展,实践队成员把宣讲背景讲实讲深讲透,致力于为村民梳理好此次宣讲的目的宗旨,打好稳定的群众基础。这场宣讲侧重于乡村婚姻家庭纠纷的具体案例分享,创新农村房屋、婚前财产、离婚后抚养费三者关系的宣讲内容,把构造情景、讲解法条、分析案例有机结合,把设置问题、疑难解答、回应提问有机统一,创新由小疑问牵引小情景,由小情景创造大思考的高水平宣讲形式,打通立法目的、法律法规和法治意识的理解障碍点。

  第二场宣讲活动在河墘村开展,侧重于村民各类纠纷的解决机制,通过与村民一起了解村民纠纷的案例,引出民间借贷问题、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承担问题等,与第一场以“普法”为中心不同的是,这场宣讲旨以“探索”为中心,与村民一起分析分享案例,一起互动探讨解决纠纷的机制模式,探索“前置宣传+中置调解+后置裁判”的“三置”联动矛盾化解法,探究“政府+法院+各村居”的互通互联平台,实践队“授民以鱼更授民以渔”,为村民提供解决纠纷的方法,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讲解。

  宣讲是一次理论知识运用水平和法律知识理解能力的“试金石”,实践队在两场宣讲中面向村民“宣”,面向问题“讲”,既解决农村法律宣讲的困难点,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

\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第二场宣讲会,介绍村纠纷解决方式。 丁嘉仪 摄

\

图为实践队于坪埔村八卦楼合照。丁嘉仪 摄

  通过为期5天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宣讲,福建农林大学“漳乡靖村”实践队对乡村治理的整体架构和具体运行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对乡村德治、自治和法治之间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此次实践,队员们和村两委、广大村民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队既“身入”乡村,更“心到”乡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实践干在农村的土地里,把报告写在乡村的田野上,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写好和讲好新时代农林大人和农村心相连,情与共的动人故事。(文:钟超 黄宇鑫 图:丁嘉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筑牢疫情防控一线,积极投身“返家乡”志愿活动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院举办“呼吁关爱儿童,传播爱与温暖”活动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