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哈达”扶贫扶智!那里的儿童缺书少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022-06-22 17:07:11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小时候,父母把我们抱在怀里,捧起一本童话书,神情温柔讲述着睡前故事,每一个动听的童话都呵护着每一夜香甜的梦。但是,在曾经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那里的孩子们连可以书写的纸张都找不到,一本故事书更是难以想象的“奢侈品”。
这一做,就是15年。15年间,她组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募捐活动,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帮助了许多藏族孩子,还在教育上给了他们莫大的帮助。她用爱心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为孩子们的人生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后来,她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书籍,更为丰富的各种资源。孩子们灰土色的世界逐渐变得五彩缤纷。
01
她来啦
2007年,刚刚毕业的她在青海参加入伍集训时,与一群藏族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孩子们艰难的生活条件、求知若渴的眼神,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孩子做些什么。
这一做,就是15年。15年间,她组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募捐活动,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帮助了许多藏族孩子,还在教育上给了他们莫大的帮助。她用爱心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为孩子们的人生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02
她与孩子们
新华社报道文章《发挥军队特色优势 “扶智”藏区贫困学童》里,记下了她和她成立的爱心团队“金色哈达”在藏区和“远亲戚”的故事。
她的同事、学员、亲属甚至同事的亲属、学员的父母,都积极参与到爱心团队中来。寒暑假期间,一批批学员走进青海藏区小学送爱心。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越多越多她的学生成为“金色哈达”一分子。学员们还把津贴省下来,只为给藏区学童多买一本书、多送一个书包。
她自豪地说:“在我们开展支教活动的第二年,建设塘小学就从藏区双语教学比较靠后的一个排名,一下子提升到双语教学区里的汉语教学第一名和英语教学第二名的好成绩。”
她就是古清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空军工程大学某教研室讲师,“金色哈达”公益活动发起人。
03
让孩子们有书看、有学上
现在,“金色哈达”活动越办越好,越办越亲,已经迈入扶助工作第三阶段——军地共育红色基因。未来,“金色哈达”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有更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问:“金色哈达”公益活动是怎样结合“军地协作扶双志”推进的?
古清月:目前进行的“扶双志”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扶助工作,一个是教育扶智工作。在教育扶智工作方面,我认为孩子一定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2018年,我们在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研究生支教活动。除了支教,我们学校很多专家教授也参与到“金色哈达”活动中开展国防文化交流活动,在循化县各中小学引起了强烈反响,循阳中学校长专门找到我,情绪激动地说:“我希望你们每年每学期都到我们学校来,给学生和老师们讲解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知识,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我们学校关于国防知识相对于文化知识而言是比较欠缺的,我们特别希望、也特别需要你们的到来。”下一阶段,扶智教育的一个创新点是将“金色哈达”活动与师德师风培育以及本科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到一起,让育人与自育协同联动,共同培育“红色基因”。
问:在这项活动里,古教员的感受有哪些?
古清月:孩子们整个精神面貌都改变了很多,以前你想找个孩子来说说话都很困难,他们看见我们都躲得远远的,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开朗了许多,看见我们都主动地打招呼,喊叔叔好、阿姨好。我越发感觉教育要久久为功,一代接一代去做。假如哪天,我做不动了,我的学生还可以继续做,我一个人做不了了,我们这么多老师还可以一起来做。
04
化童话为现实
古清月教员的出现,在藏区孩子们的人生里不异于一场从梦幻变成现实的童话,而今天,这个童话正在越来越广地浸润军民两地的心灵,成为爱心的“播种机”。
一时兴起奉献爱心可能很简单,但要锲而不舍地坚守,需要的不仅是恒心和耐心,更需要的正是像古教员一样与孩子们心连心。15年间的满满情意,让古清月心生感慨:“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奋斗,是我们的责任。”这条路,需要我们一同携手共进,一直走下去。(作者:苏力德 林佳徐 周云豪 黄李龙)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