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学子西安古都研学之旅 见证关中地区灿烂文明历史
2021-09-01 09:39:19 来源:一闻网 评论:0 点击:
8月19日至8月22日,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陕行”调研团队,赴陕西省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唐代京师长安的风采,进行古建筑的测绘学习,深入了解密檐式塔和楼阁式的不同,感悟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探千年古寺 学佛教文化
8月19日,调研团队首先来到了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前面的大雁塔,进行测绘学习并对大雁塔的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结构进行了调研学习。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塔之一。唐代名僧玄奘,是慈恩寺第一任主持方丈,也曾在此译经。大雁塔是古印度佛寺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与华夏建筑文明融为一体的典型建筑,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塔势如涌出 孤高耸天宫
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就是形容大雁塔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奔涌而出。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首层为10.36米,二层7.37米,三层7.15米,四层6.65米,五层6.70米,六层6.40,七层5.20米。颇有高耸如天空之势。塔身造型简洁庄重,风格古朴肃穆,整体比例协调匀称,由下到上按比例递减,整体如同一个四壁极厚的方形大烟囱,就有很好的抗水平推力性能。塔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每层的四面都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大雁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塔身还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可以明显看出棱柱及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跃龙门大雁题诗 中武举小雁提名
相传在唐代,文人墨客科举及第之后就要先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象征从此步步高升,有“跃登龙门”之意,后来这就称为“雁塔提名”。
后来“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成为当时士子炫耀功名之无上荣光。有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有刘沧踌躇满志的“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最后竟然在大雁塔形成了“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
相题名”的场景,可以到了后来北宋年间一场大火,楼梯被烧毁,这些雁塔题壁也由此消失。管理人员为队员们介绍到,其实在明清的时候,陕西地方在乡试中的武举人,也会到荐福寺的小雁塔提名,称为“雁塔武举提名”,所以大雁塔小雁塔一文一武成为了西安文脉的历史佳话,代代相传。
听雁塔晨钟 声闻数十里
为了继续深入了解小雁塔的故事,调研队又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调研人员了解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说的就是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悠扬清远的钟声每天都会传出,为全称百姓报时,声音传达数十里。而且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在古时,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和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两个寺庙都有晨钟,每天清晨几乎同时响起,就是传说中的双钟遥相“应”,双塔遥相“映”。
三裂三合震不倒 古建构造藏玄机
根据调研团队检索资料得知,小雁塔曾经历过三次地震,每次都产生了裂缝,甚至裂缝还有着收成和时代的含义,如果裂缝变大,就意味着将有乱世灾年到来,变小就会是一个大治丰收之年,但是这三次裂缝都意外的复合了。有人认为是小雁塔地宫中的佛骨舍利在作为神明保护。但是通过调研带队的老师,队员们了解到小雁塔不倒的原因,很重要一点是上下一体,所有的砖都是取自地下细腻、粘性好的黄泥,而且研究小雁塔结构的专家发现,小雁塔的地基里面有一层夯土,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目前只有万里长城、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和故宫使用过,这种夯土密度大、缝隙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正是有了这些技术条件的支持,才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冲击。
此次“陕行”的调研队伍,了解到了历经沧桑、岁月流逝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它们目睹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万丈高楼拔地起,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它们却始终以一种古朴、谦逊的姿态,守卫着这一方乐土。(徐伊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守红色信仰,践行使命担当
下一篇:无惧病痛疫情 青年敢于担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