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看得见的绿水青山
2018-07-12 10:09:29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图为:队员们整装待发合影 孟昱璇/摄)
7月1日,红旗飘扬,团旗舞动,代表着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绿色”传承的一群人穿行在济源小城,“碧水蓝天”小分队,这个炎炎夏日,与济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济源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西接王屋山,东毗连华北平原,中间是济水发源地。三面环山的地势,交通不便,成了发展的巨大阻碍。1988年撤县建市,外地人评价:“济源是一条街,两岗楼,两座破庙一群猴。” 谁也不知道今天的济源能够享誉“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更未料想到它能作为“全国旅游城市”大放光彩。队员们对济源巨大的变化充满了好奇,近距离与村民进行交流,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
要想富,先修路
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下,队员们首先走进市区。经介绍,省市交通在市委领导下和全体市民的努力下,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新修、改造35条城市道路、27条城市桥梁,打通了愚公路、文昌路、北海路、黄河路等6条城市主干道,城市主次干道总里程达256公里,形成了“二环十一纵十二横”的城市综合街路格局。
(图为:队员们到达目的地展开实地考察 孟昱璇/摄)
其中两条外环道路,更是拉大了城区,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济源用自己的发展实力与速度证实和论证了“要想富,先修路。”队员们深入探访济源市山中地处偏僻的乡村时,出行的便利,让大家再一次感叹济源市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护环境从未掉队
夏日的济源生机盎然,车驶过外环的村庄入目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地,进入市区惹眼的是簇拥在街道两旁的花坛里挤挤攘攘的花。清新洁净的空气,干净整洁的街道,令人身心舒畅。看到公交车上都写着“乘车免费”,队员们感到十分惊讶,负责人为队员们介绍说,济源这个“全国文明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从未掉队,一直走在国家环保政策号召的最前沿。一直以来,济源对于汽车出行实行“限号”政策,但同时政府考虑到居民的出行方便问题,便决定采取公交车免费。政府的政策给当地市民带来了方便,也为打造碧水蓝天贡献了一份力量。
(图为:队员走访济源市商贸市场 孟昱璇/摄)
旅游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
蓝天白云,依山傍水,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让济源的领导队伍深深认识到“不能端着金饭碗去要饭”。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自身,是济源扶贫攻坚的必由之路。建设了国家级景区王屋山和九里沟,五龙口猕猴区等等。这些景区给当地市民带来了经济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市民村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不拘泥于固有的条件,不断创造,打造济源明天。
走进济源市王礼庄村,队员们采访了当地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地里晚熟的玉米苗长势喜人,已经成熟的玉米正等待采摘,玉米行间上一茬收割后的麦秆依然直立。接受采访的村民告诉队员们为迎合国家环保计划,麦秆都没有私自焚烧。不但是庄稼地,果园的生态环境也是重中之重。地里的村民将他们带进一片梨园,金黄硕果高挂枝头,傲人临下,清甜惹人。村民们告诉队员们他们这里旅游业限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家也都在倡导绿色食品,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优待,这里的农作物并没有遭受病虫害,给大伙儿带来困扰。
(图为: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孟昱璇/摄)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发展经济为时代前沿的紧要问题,但环境问题也应该作为耳边长鸣的警钟,提醒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经过此次的济源之行,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同学们看到了河南省济源市经济与环境保护并行也仍旧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有更多的地方会同济源市一样推动经济的同时普及生态发展。“荒山变青山”,让我们美丽中国的建设成功将指日可待!(文/王晨 刘锋博)
上一篇:青春旅途中的导航人
下一篇:艾谷集团与武汉商贸学院生命健康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