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 “更名潮”因何而起?
2015-06-12 17:13:04 来源: 新京报 评论:0 点击:
学校在更名时,往往就由行政拍板,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并没有就改名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这样一来,学校在追求高大全过程中失去特色;而且学校原来积累的品牌也会在更名中被毁掉。
据报道,近年来,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不少学校打出“提升教学质量”等旗号。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
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从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三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四是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校名中不要有机械、纺织、化工、农林等字眼,最好替换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
这四类更名,只有第三类是有必要的,其他三类,如果确属于学校办学定位、层次调整,需要更名,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讨论决策,也无可厚非。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更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是为了看起来更“高大上”。
目前,我国一些专科院校、二三本院校校长在任期内把学校从专科升为本科,从学校更名为学院,或者从学院更名升格为大学,作为重要的任期政绩,并围着升格、更名的要求增设学科、专业,扩大规模,不考虑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如此更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学校在追求高大全过程中,千校一面,失去特色,二是学校原来积累的品牌,在更名中被毁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行政化、功利化导向。
我国对高校的评价,目前还主要实行行政评价,而行政评价把学校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在行政评价体系中,大学比学院,学院比学校高人一等,而且,这还不只是“虚名”,而是有实际利益,一所学校在升格、更名之后,会在师资招聘、学科专业设置、学术研究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是学校更名的最大动力所在。
因此,要让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关注学校内涵发展,而不是徒有虚名,必须改革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大学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另外,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时,要更加理性一些。不盲目跟风,才能促进高校办学回归理性。(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