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孙可鉴——情绪与意识的流动:一场内心与时空的探索
2024-08-10 15:42:13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情绪、思维与意识流动成为了孙可鉴艺术实践中的核心主题。作为一位出生于福建福州、现生活于伦敦的艺术家,孙可鉴在其最新群体展览“26462 Suns”中,通过六幅作品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表达,更是对个体存在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的深度探讨。

  《Flow No.1》和《Flow No.2》是对意识流动的视觉化呈现。孙可鉴运用流动的色彩和抽象的形态,捕捉了那些在我们内心中难以名状的瞬间,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情感体验。这些作品仿佛是在无意识的深处,记录了意识的涌动与情感的交织。通过色彩的流动性和构图的开放性,孙可鉴不仅展示了她对内在情绪的敏锐洞察,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进入自我反思的通道。这两幅作品犹如情绪的河流,既能反映出生命中的瞬息变化,又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个体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

Flow No.1,2024,水彩,20 cm × 20 cm

\

Flow No.2,2024,水彩,20 cm × 20 cm

  在《Lift》中,孙可鉴将观众带入了一种悬浮的存在状态,作品表现了一种在上升与下降之间的模糊感,这种悬浮引发了关于方向感与确定性的质疑。电梯井道作为一个空洞的空间象征,构成了无所在之地的意象,揭示了当代生活中方向感的失落与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内心焦虑。作品通过这种对空间的处理,将观众置于一个无限的阈限之中,邀请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上升与下降、成功与失败的固有理解。这种对悬浮状态的刻画,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探讨,更是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哲学反思,提醒观众在面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时,如何在内心找到平衡。

\

Lift,2024,水彩,20 cm × 20 cm

  与之相对的,《Waiting》则将时间和空间作为内在反思的场域。作品中,等待不再只是时间的静止或消耗,而是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成为一种与时间的主动对话。孙可鉴通过作品中那永恒定格的姿态,挑战了等待作为被动状态的传统观念,将其重构为一种对未来可能性和缺失的深刻冥想。平台被去功能化后,转化为一个表演的舞台,等待成为了一种存在的表演,探索了个体在时间流逝中的自我意识。作品通过这种对时间性的思考,深刻表达了在当代社会中,等待如何成为一种内心的行动——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思索。

\

Waiting,2024,水彩,20 cm × 20 cm

  尽管《Seat No.7》和《Seat No.8》延续了孙可鉴对椅子意象的探索,但在这两幅作品中,椅子更多地作为情感的承载体而存在。这两件作品以更为微妙的方式,探讨了内心状态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椅子在画面中不再仅仅是物质对象,而是情绪与思维的象征,代表了人在面对自身存在时所经历的内心波动与沉思。孙可鉴通过这些作品,质疑了我们对于稳定性和自我认知的固有认知,探讨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个体如何在内心找到支撑。

\

Seat No.7,2024,水彩,20 cm × 20 cm

\

Seat No.8,2024,水彩,20 cm × 20 cm

  孙可鉴的作品不仅是她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映射,更是对当代人类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在这个展览中,她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探讨了情绪、思维与意识的流动性,创造了一个供观众反思和沉浸的空间。通过这些作品,孙可鉴成功地将内在的复杂情感外化为可视的形式,并通过抽象的构图和细腻的色彩运用,使观众得以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与她共同探讨人类存在的多重维度。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孙可鉴通过她的艺术语言,深入挖掘了自我认知的多重层次,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深度和视角。对于那些渴望理解当代心理状态及其复杂性的观众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精神体验。(王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常规回归常规,让例外不再例外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