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KP-S艺术橱窗丨界限的重设Resetting Boundaries
2023-10-27 16:31: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由北京SKP-S主办,荣宝斋科技策划的北京SKP-S艺术橱窗展览,选择当下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年轻艺术家,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之作。本期向大家推出青年艺术家朱丽晴Liane Chu的作品,展示了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实验与材料研究。展览将于2024年初结束,为公众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艺术装置《界限的重设》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新系列作品《正常与不正常》,艺术家将作品中的“不正常”的树提取出来,把二维的平面画作变成三维的实物雕塑,在SKP-S艺术橱窗中为观者呈现出一场在正常与不正常中迷失的奇妙之旅。
“如果艺术的当代性在于瓦解事物之定义,那么朱丽晴的作品即为我们对“何为正常?”的定义产生动摇。其作品的震撼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它们图像的叙事,而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貌似“正常”的图像颠倒我们习以为常、陈词滥调的判断。” ——艺评人张嘉荣
《界限的重设》是由多种材料组成,如: 沙、灯、树、丙烯、贴纸,建构的场景。材料与材料本身都是所谓的“不正常”。第一眼看到作品时会感觉橱窗里的树是正常的,实则橱窗中的场景表现的非常不正常,例如现实中的树没有如此奇怪的颜色,橱窗中树干上的圆形纹路也非现实中树的条形纹路,橱窗中的树生长在沙子中,生长在黑暗的环境里,橱窗里所有的组合都是不正常的。艺术家把以上元素融合在一起,放在一个非常正常化的状态里面,使观者在观看过程中被蒙蔽,迷失在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中。作品中的两棵树看似活在橱窗里,但其实一直在被重重的边界限制、重整。在橱窗里树被灯画出了界限,却又被下一层灯光限制,再到黑色的边框,橱窗外银色的边界,而最后是门外的镂空建筑。但在作品以外,还有这个地区,世界,宇宙,重重的界限。
往往被区分为“正常”都是因为一个规范、认知、习惯,而一旦超出理解以外的范畴,就会被划分到“不正常”的领域。然而,不管是法国哲学家福科以及其老师康吉朗姆(George Canguilhem)则非常精确地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出现之前,根本并没有所谓的正常与不正常之分,而只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
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博斯曾在画作《愚人船》中,探讨过“疯癫与文明”的理念。画中的“愚者”象征社会上各种罪恶行径,他们同乘一条船,由一个傻子驾驶着开往所谓“愚人的天堂”。在画中人看来,他们的行为并无不妥,但是在以当时流行的笛卡尔理性主义视点看来,却是“不正常”的各种表现。
无独有偶,朗西埃的哲学也一直主张,美学不应是那种个体化意义上狭隘的人性的体现,而应努力去建构一种个体和集体生活的新形式,构建一种人与人组成的共同体形式,以实施一种“感性的分配”。
通俗来讲,正常与不正常理应是个共同体,而不是因为狭隘的认知,而生硬地划分为“正常”与“不正常”的两个世界。
艺术家在画布周围绘制的框架,象征着手机和电视等电子屏幕,电子屏幕里的网络世界也存在着“正常”与“不正常”之分,人们在观看电子屏幕的过程中,看似占据主导权,有主动观看的能力,实则屏幕与人之间存在看不见的框架与壁垒,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在被动接受着媒体的信息洗礼,如果不加分辨,则容易落入“不正常”的陷阱。
现实生活中,人们沉迷于网络媒体,习惯于观看那些被框在电子产品里的内容,而日益忽视自然,画面中艺术家对树木和自然景色的机械故障般的描绘和卡通般丰富的色彩则强化了观众对自然的关注。
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画面中树木奇怪的色彩和外观反映了“不正常”的土壤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当下,媒体和人们的关系就如同作品中的土壤和树,不恰当的媒体内容会对观者带来不好的影响,长期受其熏陶,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会退化。
作品的名称和标题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互联网、电视中看到的节目、新闻和电影。艺术家将媒体和自然联结起来,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名称:界限的重设Resetting Boundaries
展期:2023年9月23日—2024年1月2日
地址:北京SKP-S 西侧门
主办:北京SKP-S
策划:荣宝斋科技
艺术家:朱丽晴 Liane Chu
艺术家朱丽晴《正常与不正常》系列·部分作品欣赏
《妳看,她在大舞台上发光发亮》,丙烯,150*300cm,2023
《灰姑娘那梦里的阶梯》,丙烯,129*160cm,2023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丙烯,190*190cm,2023
《被电击中后,他更美丽了》,丙烯, 51* 51cm, 2023
《震》,丙烯, 150*150cm ,2023
《通往梦里的那段小路》,丙烯,100*100cm,2023
朱丽晴Liane Chu
青年新晋艺术家,中央美术学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在读,研究方向为总体艺术与跨界研究,以架上绘画、装置及雕塑等多元材料做为艺术语言,作品曾在伦敦、纽约、芬兰等世界各地参展。艺术家朱丽晴一直秉持着“一半自我疗愈,一半自我释放”的观念,纵由身体肆意感知世界,在画板中释放个性和欲望,用色彩去表现在分裂、崩坏、挣扎、嘶吼交织下的思想世界,以抽动的线条去表现挣扎和拉扯感,以“正常”的线条与色调去体现“不正常”的世界。希望通过作品在疗愈自我的同时,可以疗愈更多热爱生活的人们,适当的使用电子产品,多关注大自然。在颜色方面,艺术家通过各种“不合逻辑”的颜色搭配,对陈词滥调的“正常”事物进行反思,也回应了现代主义绘画中从后印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的种种思考。作品让人们反思那条分隔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的谬误,因为可能恰恰是“不正常”的存在让艺术的生成成为可能——那种独特的不规则律动让画作呈现出灿烂且个体化的生命特征。另外,漫画般的画风则使得我们回忆童年时不轻易为事物划界线的态度,并重新着眼于“健康的生命”而非“正常的存在”。
部分展览经历:
2024 香港 Art Central ,个展
2023 上海震旦博物馆,个展
2023 伦敦 Dray Walk Gallery “Interwoven” ,群展
2023 艺术深圳 Art ShenZhen,群展
2022 保时捷 “遇见. 新世界艺术展”,群展
2022 香港K11 Musea,群展
2021 上海没顶画廊“On The Horizon” ,群展
2021 劳斯莱斯X Garrard 华尔道夫,个展
2020 香港A2Z Gallery,群展
2019 纽约Artifact Gallery,Chelsea,个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庄园|创造物品但没有创造“艺术”的意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