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刘梦洁:我的艺术创作就如飘在空中的泡泡,或如堆积在角落的尘埃
2023-01-29 16:54:42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翻阅刘梦洁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到她各式超越平面的艺术尝试——从表演、装置到视频,她从日常的所见之物出发,带着一种与朋友相互玩乐般的幽默。刘梦洁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做了非常多出色的工作,她为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平面设计论文展、绘画与版画论文展建立了备受赞誉的网站和视觉识别系统,并创造了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第一个虚拟开放工作室的活动,这个项目为她赢得了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诸多赞誉。她曾与雕塑艺术家埃里克·尼尔森合作,把他出色的材料变成个人网站中的吸引游客的元素。近两年,她不断地尝试跳脱出平面设计师的身份,以一种茁壮生长的形式,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并获得了多个画廊的展览邀请。目前,她正在筹备她的个人展览,这个展览将系统性地呈现她那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方法。

[1].我们看到你的个人介绍里第一个是头衔是“平面设计师”,在你的工作里也看到许多网页设计、书籍设计以及字体设计,可否和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历和日常工作?

其实在耶鲁读研究生期间,才算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平面设计”。平面设计这门学科吸引我的原因是我觉得它拥有多样的可能性和表现形式——字体、书籍、视频、网页、3D、UX/UI、新媒体、甚至装置都可以是“平面设计”的一部分。在校期间,我通过各种不同的课程以及工作坊接触并学习到了传统的字体、海报、书籍设计的工作方法,并融入了更多新元素的网页编程、交互设计等等。耶鲁的教授非常鼓励我们在对传统设计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视觉语言,并通过这种视觉语言不断挑战设计的可能性、拓展设计的定义和边界,同时关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和连接。我们同学的作品也的都有着浓重的个人风格,我能从他们的作品、阐述、和讨论中学习到很多新颖的观念和思考方式。总体来说是一段非常丰富、全面、创新、并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经历。

图片1.jpg

图片2.jpg

and here in,

Yale School of Art Graphic Design Thesis Exhibition, 2022

website, visual identity

图片3.jpg

图片4.jpg

Capsules, 2022

Annual Publication for Yale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cy Writers' Workshop

图片5.jpg

open studio, 2021

the first virtual Open Studios event of Yale School of Art

图片6.jpg

Vibrant Matters, 2022

Yale School of Art Painting and Print-making Thesis Exhibition

毕业之后,我现在的日常工作是在Verizon当交互设计师,并在Pratt Institute教授数字原型(digital prototyping)课程,在日常工作之余会单独或和朋友合作完成一些书籍、网站设计的项目,也在缓慢推进自己的个人项目,努力做到将这段学习经历进行延伸。

[2].我们留意到近两年来,你做了许多其他的尝试,例如视频和表演项目《Describing Her Work》、装置《Trash Bag》、视频《Balanc·ing》还有装置《Keyboard》……可否我们分享一下,这样的创作转向,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我认为作品的呈现方式和它所表达的想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我往往是先有一个想法,然后再去进行大量的视觉实验尝试找到最适合这个想法的媒介和表现形式,并不会把自己在一开始就框在“我要做一本书/一个视频/一个网站”这样的想法中。所以“想法——媒介”是我的思考逻辑。

近两年我自己的创作重心偏向于更为电子化的表达,视频和网站是我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根据不同的项目主题我会进行一定的衍生——例如:月亮项目我希望能够保留手机屏幕这一媒介的小巧和亲密性,我没有选择把它搬到更大的平板屏幕或电脑屏幕;而键盘项目我更想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于是我把它发展成了一个空间互动装置;时钟项目始于一个网站,但我觉得时间的主观性这个主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便又尝试了邀请人们进行合作表演的形式再现同样的主题。

图片7.jpg

Moon, 2021

website, capturing the moon in the phone

图片8.jpg

The clock, 2022

Website, performance

同时,在做了很多基于屏幕的作品后,我开始怀念像书籍等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实物,可能是由于电子化给我的一种虚幻感,于是我经常会尝试把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作品搬到“现实世界”来,也很喜欢“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我时常会从“空间”这一角度进行思考——一个视频被投影在一面墙上便存在于一个空间之中,这种体验一定是有别于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同一视频的;同样,一个网站如果跳脱出屏幕和鼠标要如何在空间中做到与人的交互呢?这是我喜欢思考并不断挑战自己的问题。

[3].在你的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例如垃圾袋、键盘、时钟这种显得“电子化”的东西,但是你的作品给予人的感觉,是带有幽默感,并且如《A Hug》一样且具有温度的,你有自己特别关注的创作主题吗,或有一贯在作品中透露的某种情绪吗?

我很喜欢“电子化”的东西,对于新的科技也非常感兴趣,我认为这是我可以持续探索的领域。同时,我并不觉得“电子化”的东西就一定是没有温度的,在作品中我一直会赋予这些看似冰冷的科技自己的情绪——例如键盘项目其实探讨的是人与人交流的亲密性、时钟项目探讨的是个人之间时间观念的主观性——可以说在每一个项目的核心想法背后都有“人”这个重要因素,因此这些“电子化”的东西被软化了棱角,也就有了温度,甚至生命。

图片9.jpg

图片10.jpg

keyboard, 2022

website, object, installation

当我进入到一个创作者的角色时,我会特别关注包含如“时间”、“回忆”、“叙述”和“亲密关系”等关键词的母题,从客观到主观、从普遍到个人,每一个项目都存在于这样一个坐标系统之中。当然,刚刚所提及到的几个主题也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可以从很多项目中看到它们的重叠和交织,出发点往往是个人的经历但最终的呈现能够使大众共情。

图片11.jpg

图片14.jpg

Horizon, 2020

book, installation

我认为作品能够做到使人共情的很重要一点是它本身的情绪表达,而这也是我所有项目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的这种情绪来自于对日常生活小细节的观察,它有的时候是一种怀念,有的时候是一种叹息,又有的时候是一种期待,但它从来不是沉重、愤怒、或有攻击性的。如果用比喻来形容自己的作品的话,能想到的是飘在空中的泡泡、堆积在角落的尘埃,像是羽毛轻抚脸颊的感觉、耳边轻声絮语的声音、雨后青草的味道。

[4].你认为“平面设计师”或“艺术家”的身份,会成为影响你在创作时思考的因素吗?可否就一两个案例,和我们具体地分享你的工作方法和思考。

用教授和同学的评论来说我是一个“设计师艺术家”或者“艺术家设计师”(笑),这两个身份的属性同时附着在我身上。我自己的理解是“设计师”和“艺术家”是光谱的两端,而我在创作时会根据具体的项目和者想要的效果调节自己在“设计师——艺术家”光谱上的位置,换句话来说,找到自己“设计师”亦或“艺术家”的身份于我更像是追求视觉效果和核心想法之间的平衡。

当我在创作自己的项目的时候,我习惯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线条——来表达想法,键盘(keyboard)以线条表达文字信息、时钟(the clock)以线条勾勒指针和钟面、螺旋(spiral)以线条追溯时间的流动、裂缝(the crack)以线条刻画细小的负形空间、海平线(horizon)以线条连接不同空间等等,极简的视觉语言可以表达深层的想法,这是我觉得最舒服的表达方式。

图片12.jpg

The clock, 2022

Website, performance

而在为展览或品牌做视觉系统的时候我会将更多中心放在视觉效果的实验上,例如“open studios 2021”项目,我们的想法非常直接:因为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虚拟平台上举行这个活动,我们想通过AR技术来结合虚拟和现实空间,并起到“展示”的作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花了大部分时间来设计平面logo并把它转化成3d模型,调整动效,并结合空间进行大量测试,以得到最理想的效果。

我觉得在每个项目的思考过程中,我作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两个身份同时出现,在不断的试验后在两个身份的中间地带找到平衡。

图片13.jpg

open studio, 2021

the first virtual Open Studios event of Yale School of Art

[5].接下来,你有什么艺术相关的计划吗?已经完成但未发布或者计划中的都可以。

我会在今年3月份在上海有一个个展,现在正在筹备中!未来打算在适应了工作状态之后,能够更多地尝试参加国外的一些艺术展览,努力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有继续探索表达自我的机会,在作为“设计师”的同时维持“艺术家”的身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浅谈文艺同时作为“解药“和“毒药”:悲剧与创作的二律背反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