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书法《心经》,你知道如何鉴赏嘛?
2017-11-20 15:36:50 来源:西安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原标题:《心经》书法之美 该如何品赏 ——专访著名书法家杜中信先生)
素有书法故乡之称的古城西安,在古刹大兴善寺院内落成的大型《心经》书法碑刻,近日正式揭幕与广大观众见面。据悉,此次落成的巨幅《心经》碑刻由书法家杜中信书写,碑刻长40米、高8米,沉雄古朴,磅礴大气,可谓海内外最大书法《心经》碑刻。
据《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文记载,作为密教祖庭的大兴善寺曾经拥有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法宝——刻有《心经》的石壁。后经岁月销蚀,不复存在。《心经》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古今书家无不沐手。
著名书法家杜中信先生为什么要书写《心经》,他在倡导一种怎样的书法风尚?从古至今,为什么抄写《心经》的风靡经久不衰,并在当代书坛愈来愈热?在中国历史上,又留下了哪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心经》书法作品?我们又该怎样欣赏和洞悉其中的奥妙和书法之美?本期,我们特邀著名书法家杜中信先生,带您一起感悟《心经》之美——
2010年,当代著名书法家、长安大学书法教授杜中信举办书展,其中一幅《心经》巨型魏体楷书书法作品,一个字一平方米大,共二百六十个字,十分罕见。展览一结束,大兴善寺法师宽旭便积极联系并主导重建《心经》石壁。该碑由慈善家资助,釆用福建花岗岩石,将原字略缩小,使用20公斤黄金贴金,历经三年完成。如今矗立于观众面前的《心经》碑刻,长40米,高8米,宽阔壮观,气势震撼,熠熠生辉,豪放大美,为丝路起点的西安又增一大景观。
为什么抄写《心经》
一笔一画,就是开启智慧的过程
为什么要书写《心经》,谈起这个话题,杜老兴致勃勃。
杜老介绍,历史上,中国书法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人写经,其实就是用书法写成经文。诸如,敦煌出土的大量的写经藏品,以及龙门石窟诸多的佛教造像记,包括其中著名的龙门十九品,都是中国书法经典的范本。从客观研究来看,佛教与书法的紧密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当代书坛去重视和研究。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古代,书法与佛教的紧密关系远远超过了道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佛教中有一大批人在音乐、绘画、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而这些成就,往往是通过书写来完成。这从书法角度来说,无疑是一批珍贵的文化宝藏。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但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六百部《大般若经》之精要。本经将内容庞大的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的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玄奘大师译本仅260字,译文精美流畅。《心经》非常殊胜,据说经常念诵、抄写可以积集非常大的功德!故历史上书法大家书写《心经》无不如醉如痴,墨迹传世颇多,如:王羲之、张旭、欧阳询、赵孟頫、吴镇、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邓石如、刘墉、傅山、康熙、乾隆、吴昌硕、弘一法师……可谓楷行隶篆草,洋洋洒洒。一人一风、一家一貌、一体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佛家一直把抄经看作一种修行,认为抄经可以净身心,增福慧,消业障。抄经就是用心、修心、养心,抄经就是与佛心心相印。所以,《心经》作为佛经中最短的一部经典,在历代抄经风潮中最受青睐。上至帝王,下至文人,乃至黎民,均喜净手虔书,从而在书法长河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艺术瑰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容易变得浮躁,而抄写《心经》则是一种收摄心神的好方法,一笔一画中,就是与智者对话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就是开启智慧的过程。
陕西是碑林所在地,全国名碑最多。中国唐代的碑刻,历史上诸多著名书法家的碑刻,都集中在陕西碑林。而唐楷演变的重要时期,几乎都在陕西。颜真卿的颜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宗权的玄密塔碑等都在碑林。“在我看来,我们这些做书法的人,就应该为陕西做些贡献。2010年,我办了人生最大一次个展,当时书坛因为种种原因,蔓延着一种热衷书写越怪越好的浮躁风气。为抵制这些,我精心构思并书写了这幅巨幅的魏体楷书作品《心经》,一个字约一平方米大小,整幅作品气势磅礴,雄强大气,古朴遒劲。用这种端正、典雅、古朴磅礴的楷书来对比这种风气,以给人启迪,探讨‘三秦书风’的内涵,想提倡中国书法作品中那种古朴博大,庄重雄浑,气势磅礴之美。”杜老说。
杜老介绍:“我是主攻魏碑的书法家,当时,我结合魏碑的风格尝试写楷书,从而进行一次书法实践的融合、探讨,我对待此次创作非常认真。”很多人观展后,直呼过瘾和震撼,这对当代书坛无疑是一个正向引导。当时,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看展后直说“震撼”,说这样气势磅礴的《心经》楷书作品,在当代书坛太罕见了,对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大的震撼。杜老说:“这个书法作品出现以后,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积极联系我,主导在该寺院重建此碑。因为据考证,作为密教祖庭的大兴善寺曾经拥有一面刻有《心经》的石壁,当时十分有名,但后来经过岁月销蚀,不复存在。我觉得,这对弘扬佛教文化展示中国书法魅力,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积极支持,才有了现在这个《心经》石壁的出现。”
《心经》书法之美 含蓄有味
历史经典之作 仍是当今典范
作为学者型的书法大家,杜中信强调,此次书写《心经》,还因为他受到了历史上诸多经典《心经》作品的启迪。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书法史上留下来一篇篇经典的《心经》书法作品,其书法之美仍是当今书坛学习的典范。
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晋王羲之的《心经》,也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抄写《心经》需沐手焚香,明窗净几;心静如水,神居灵台;全神贯注,点画见性。而通常以端庄典雅的正楷书写,是合道的。传王羲之所书《心经》,是怀仁集成。书帖字体结构端秀,逼似书圣真迹,晋人的书法以韵取胜,是在不激不厉中达到一种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的审美境界。从此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看出,似是有一种若不经意、平静细致的美,它排斥了一切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的表现,也不取奇诡豪放之美。
这正是王羲之经长期精研达到浑然天成的书法美,顺从自然、委运任化的审美倾向,一直影响至今。如此委婉含蓄、质朴自然的书风,正好用来抄《心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主张恢复传统,“专从古人为法”,一生效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虽没有很明显的独创的东西,但以其秀媚的书风而显示深厚的功夫。看赵孟頫所书《心经》,线条细劲,如春蚕吐丝,自在流畅,以神传神。
唐欧阳询的《心经》,也是《心经》书法中的经典范本。欧阳询楷书严谨,笔力险峻,世所无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此《心经》小楷别具趣味。细品此帖,有卧听清泉的高士之风。而唐张旭的草书《心经》号称“最写意的心经”。“草圣”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提笔落墨,一挥而就。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珍藏。他的《心经》,虽然难辨写的是什么,自由放纵,却又法度森严,恢宏大度之间飘舞着惊艳的灵动,堪称鬼神之作。
元赵孟頫的行书《心经》可谓别具一格,赵孟頫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南宋以来,书画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赵孟頫书画上提倡“贵有古意”,以振兴颓势。书法上,他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了一种貌似古人的新书风。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史上也算是一个创例了。
明文征明的《心经》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他的书法少有火气,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明代傅山的《心经》结字、用笔,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视之为成功实践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轻滑得支离、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乾隆每年春节都例行抄写《心经》一册,这是皇帝在春节期间为老百姓发表新年贺词的方式。到了近现代,弘一法师的《心经》可谓经典之作。弘一原名李叔同(1880-1842),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心经,须以心写,弘一法师是然。
另外,溥儒《心经》也是珍品之作。溥儒字心畲,道光帝曾孙,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溥儒笃信佛教,侍规至孝,此卷《心经》是为其母刺血而书,清正端庄,是稀世珍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