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乘美术作品
2013-11-29 14:39:5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王乘 ,男, 回族,祖籍河北沧州 。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研究方向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副院长、王乘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文化部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出版有《王乘山水画作品选》、《王乘写生作品集》、《二十一世纪具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王乘》、《王乘写意山水画集》、《林泉高致-王乘卷》等多本个人画集。
——王乘写意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目睹西方艺术家己以自由驰骋的思维创造了缤纷多彩的艺术形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古老的绘画艺术的功能也日益萎缩,诸多新的视觉艺术形式方兴未艾。著名的“85美术新潮”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艺术自律性诉求的序幕。那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既是传统中国画的重镇,又是“新潮美术”的一大策源地。作为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学生的王乘曾为新潮所激荡,尝试过用新的手法革新中国画,也迷恋过对传统绘画的叛逆和观念绘画的试验。
苗乡春色
满目青山
出于年轻人的激进与躁动,他追随新潮的时间不长。当他在实践中作冷静的思考时,他发现这种以破坏为己任的创新,在一味“现代”、“超前卫”的行为中,把传统艺术精华也当作历史污水一起倒掉的做法,不仅失去了当代大众,也丧失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神。民族艺术中特有的笔墨美、意境美、气韵美也被抛却干净,中国画已变得面目全非。因此,他体会到民族性一旦被淹没,中国画便失去了归属和依托,内心常有一种困惑和不安。失去民族性,还是中国画吗?世界性又何从谈起?应该说,艺术是可以跨越国界的,但同时又不能不要它的国籍。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交流愈来愈频繁,西方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现代,艺术的民族风格反而显得更加重要。那句“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的名言是值得体悟和深思的。在不断地思辨中,王乘有所“顿悟”,开始回归传统,专意于山水画。
千户苗寨写生
王乘的“顿悟”发生在新时期。“顿悟”就是忽然明白,但只有顿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渐修”,“渐修”就是下苦功夫、真功夫。王乘的体会是“顿悟容易渐修难”,因为“顿悟”在一时,“渐修”在一世。对中国画来说,也有渐修半生而始终不明白、入不了门径的。这与天份和认识有关,也与缺乏内省精神分不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山水画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反思古代传统和近现代传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和哲学内涵,王乘决定负笈从师,于2003年报考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王振中教授的研究生,潜心于山水画的传统及发展方向的研究。王振中教授是中央美术学院1963年的毕业生,一直跟随李可染、李苦禅两位艺术大师治学从艺,得到过“李家山水”、“李家花鸟”的嫡派真传,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相当大的影响。有趣的是,王振中教授既是他的导师,又是他的父亲,也就是说,王乘的再学提高既有家学承传,又有学院式的教育,王乘便是在这双向哺育的环境下,踏踏实实地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整整三年的研究和实践。
苗寨人家
碓臼峪道中即景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由顿悟到渐修,王乘经历了对现代绘画从热衷到扬弃,对传统绘画从浅直到深入的艺术之旅,开始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沿着他父亲继承李可染先生“由写生到创作”之路拾级而上。“尊师重道”使他的步履走得很坚实,没有当下年轻人的迷惘与浮躁;“师法自然”使他的画法与风格在多向探索的面貌中显示出少有的宁静、沉着与和谐。虽不能说王乘已经放开彻悟,但其归于心态的从容、平和、纯净是不言而喻的。画面上一点、一线、一墨、一色,都诠释着画家对自然山川的独特感受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心绪,作品中流露出的沁人心脾的岚气山光,乃是一种秀润与沧桑的融合,这样的静谧而深沉的境界,只有注重精神内省、走向成熟的画家才能获得。
长白山天池胜境
他走进云贵高原,画苗乡侗寨的茂密苍翠、清幽恬静,以众多树木、景物的相互烘托、穿插、映衬为着力的重点,勾勒、皴擦、点厾与水墨、色彩的渲染构成繁复丰富,秀研华滋的笔墨图景,从而形成整体上的隽永、祥和、苍润的葳蕤之美;他走进巍巍太行,画太行景观的壮伟浑厚、势阔雄强,用笔趋于“写”的意味,笔取生动,墨取气韵,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融入了书法用笔的美感。这里没有剑拔弩张的霸悍,也没有矫揉造作的雕饰,有的是书骨墨韵的山景描绘,湿笔淡墨的水痕墨迹、留白造成的云蒸霞蔚以及层层积染锻铸的一种凝重敦厚的气格。既以勾皴见长,又以点染去取胜,他不是平面化的叠加,而是山石的质感与丘壑的美感和深沉微妙、华滋润泽的笔墨个性互相统一而复归于素朴、寂寥、苍茫的浑厚之美。他画《布依人家》的生存状态,他画《苗乡寻常景》的清丽和畅,他画《天龙灵霄山屯堡》的灵秀澄明,他画《林泉高致》的晨光普照,他画《太行山居》壁立千仞,他画《云亭清涧》的宁静逸宕,他画《凉天倚松茂》的郁郁苍苍,他画《伦敦小镇写生》的异国风情…
空谷归人少
读着王乘的每幅作品,我总不免惊诧其行笔之沉、之苍、之雄,其运笔之浑、之润、之厚,这种特质不仅显示了他学有师承的深厚功力,也可以明显地看出王乘的山水画在变革出新的道路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概言之,这样的山水画是有感而发的,它缘于生命对自然造化的感悟。尽管王乘的画作不同程度的保留着南北地域的形貌,但在笔墨、语言、符号、意义上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在艺术上兼融并蓄的审美特质,具体阐述如下:
其一是写真和写意的兼融。写真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追求,从五代荆浩提出的“度物象而取其真”,到宋代郭熙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再到明代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都表明这种审美追求的基本观念。宋代的山水可以说是在写真路线上出现的高峰。写意源于苏东坡的提倡,经由元人的开拓,日渐成为中国后来绘画发展的主流。写真的其客观之真像,写意偏于抒发主观之情感,这两种倾向如果各执一端,偏于一隅,都会造成严重的缺失。写真之中若无“意”的渗入,绘画作品就会沦为自然地描摹,写意若无写真的依托就会流于粗率和空泛,因此两者的兼融乃是艺术创造的升华。王乘崇尚宋人的格局,也醉心于元人的笔墨变化,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多呈现出写真与写意相融相合的面貌。如他的《麻尾新城》、《岚气溪声》等都是两者兼融的代表之作,画中云霭浮动,衬托出山体的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耀在山林、新城之中。这是画家在写真基础上创造出的北方山川气象,但其笔墨表达流溢出写意的风调,山石和树木的造型不拘体物,因心而呈,笔笔灵动,因此整个作品能于雄浑中见出意趣横生。
苗乡云起
其二是密体与疏体的互用。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比较,呈现出精谨细腻的审美面貌。在一个阶段中,王乘的作品体现为满密繁复的特点,采用了写实景、重积染、讲层次的手法,把自己对人生的体验与思索注入绘画的笔墨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大气磅礴、宽阔恢宏的艺术力量。如表现太行雄姿的作品《太行春早》、《朝阳沟》和取材于贵州山区景观的作品《苗乡雨溪》、《田间清夏》都是满构图的重气势、重张力、重功夫的作品,制作用心,造型严谨,有很强的叙述性,多种笔法的使用并不显得琐碎,也无写实主义山水的刻板匠气。显然,画家是在向自己挑战,努力提升自己驾驭高难度语言之能力。近一个时期,王乘所作山水,则重抒情,擅用笔,间泼墨,多淋漓,尚挥洒,在笔情墨韵中求真趣。如《石板小寨》、《仙山云素》、《晴岚染翠》、《墨到胜处色无功》、《洪谷清溪》等都是此类作品。画面中激情涌动,笔墨点线充满动感,画家强调的是自我心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将文人画的笔墨意趣融入自然的写真造型,营造胸中丘壑。而王乘的大多数作品则表现为“半密半疏”的语体,介于“密体”与“疏体”之间,既不似“疏体”那样随意,也不如“密体”那样严谨,它以水墨材质的渲淡、电线的生动结合、墨色的丰富多变表现主体的虚与实、神韵与理气,充分发挥勾勒的优势和皴擦点染能见用笔的效果,既求实体感,又造虚拟美,是整个画面如同平缓而深沉的多声部合唱。如《水泉人家》,《林泉高致》,《松山藏古寺》,《洗耳河畔》,《云藏远岫》等都是这样的作品。构图稳健含蓄,笔力苍劲老辣,墨色丰富粲然,既承传了北派山水以丘壑为美的宋元传统,也融合了南宗山水的温润清幽。
云起万峰林
其三是点线表达与体块塑造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引西润中”的融会。中国绘画历来注重以线造型,或轻盈流畅,或沉着痛快,长于勾描物象形骨,摄取自然风神。而体块造型是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和方法,擅于再现万物的体量、容量和重量。前者空灵飘逸,后者笃实坚凝,这两方面的结合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创造生机。我们从王乘所有的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他在宏观把握传统精神、全面理解传统真谛的基础上,去融解西法对我有用的东西,利用西方绘画中富有生命力的有益因素去丰富传统画体以促成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可贵的是,王乘对西画观念和方法的引进不是停留于一般的嫁接上,而是把光影、明暗、色彩、块面造型等这些西法经过改造,加入中国绘画体系固有的文化血脉之中。西法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而成为王乘山水画中的一部分,王乘的山水画也吸取了外来文化而形成与过去不同的新的现代形态。如在《朝阳沟》中右边的黑块处理,在《太行春早》中整体的明暗转换,在《林泉高致》中光感的表现,在《秋色满空山》中水墨与色彩的交织,在《西伦敦的民居》中黑白灰的层次描述等等,我们都可以感到由于这种结合不仅给王乘的山水语言注入了新的因素,而且还使作品的境界得到了拓展和改观。这里已不是中西艺术的认为嫁接,而是新的题材、对象所要求的艺术必然。这是现代生活对传统艺术方式的消融,是艺术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自觉的审美选择和创造。
山中何所有
如果回过头来,看一看王乘较早时期的一些作品,如1998年创作的《山魂》、《静海云烟》,表现出的是从空间的造型语言走向图像平面语言的突破,2003年所画的一系列青绿山水,是从抽象构成的角度进行水墨与石色形式语言的探索;2004年创作的《2004龙滩》和2005年创作的《屯堡印象》,却是用先进观念对传统艺术在文化上进行改造和建设的有效尝试。虽难免有些生硬,但已窥见王乘多向思维致力于中国山水画革故鼎新的愿望,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与才华,也不失为以新的方式扩展时代思维并对未来具有启示性。
黄山松云
王乘正年轻,但毋庸置疑,他已具备了一个当代山水画家应有的素质与条件,包括他的学识修为、笔墨功底、造型基础、创造能力,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和为人的坦诚。他尚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面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当代使命,他不会因为自己已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也不会因为时代潮流的风云变幻而随波逐流、趋名争利,他的远大志向在于将传统风貌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心灵把大自然的美升华起来,用创造性的劳动把艺术个性高扬起来,和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创造中国山水画的辉煌前途。(贾德江)
上一篇:叶建新水墨青花作品展在新泰市隆重举行
下一篇:新一代企业邮箱 越来越移动化和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