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2024-01-30 17:21:45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提起“年味”,你会想到什么?
是杀年猪熏腊肉
是打年货穿新衣
是放鞭炮收红包
是贴春联话团圆
……
点点滴滴,是浓浓的年味,更是满满的幸福。
然而,在回味记忆中的年味时,“年味好像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等声音也冒了出来。“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过年觉得没有年味的原因找到了”等话题更是频频冲上热搜。
点开热搜,发现大家认为年味“淡了”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不让放鞭炮,缺少了春节特有的氛围;假期太短,来回奔波过于疲惫;打糍粑、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味道”等等。
但是,这真的是年味“淡了”的原因吗?
在《北京的春节》里,老舍先生曾这样写道:“春节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正月里飘香欢喜,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是新故相推之际的红火气象。而对中国人来说,这种氛围感和仪式感,恰恰是维系我们情感的纽带。”
简单来说,年味,其实是内心的期盼。还记得几年前过年的时候问奶奶:“奶奶,怎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了?”奶奶说:“以前盼过年啊,是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大肉,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有什么,新衣更是穿都穿不完,天天都是过年。”
是啊,年味其实没有变,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之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见证的是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展现的人民的幸福与期盼。
小时候,盼过年,盼的是穿平时少有的新衣、放平时不能放的鞭炮、吃平时吃不到的零食、收一年一度的压岁钱。
长大后,盼过年,盼的是春节长假、盼的是阖家团圆……
腊月底车站人潮涌动的景象依旧,但“买不到票,回不了家”的新闻不见了;街巷间过年买新衣的热情也未减,但一年一度的那种“期盼”不似从前……人们的快乐变得容易,曾经过年才能满足的愿望,成为了生活日常,人们对年的感觉慢慢没了那么强烈,便认为是年味“淡了”,但年味本来就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年味的浓淡也不在其他,而在于自身。
临近年尾,“回家过年”依旧是萦绕在我心间的首要念头。提前抢票、购买特产、挑选给父母、家人的礼物……利用周末时间,我也在准备着“年货”,为回家过年做着准备。我期盼着过年,期盼着到站下车的那一刻,闻一闻故土芬芳、听一听耳畔乡音、见一见久违的亲人、吃一吃妈妈做的饭、坐在电视机前和爸妈聊聊天。
冯骥才说:“年意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季羡林说:“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是的,年味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但回家、团圆,永远都是中国年最大的意义。
岁末年终,让我们经历春运的火车,拥挤的人群,来奔赴一场与家人的相逢、品一品独属于中国人的年味。(作者:徐家棚管理所 万丽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