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颁奖礼和格莱美有多远?拼红毯拼歌迷拼嘉宾
2012-08-31 11:34:28 来源:中新网 评论:0 点击:
尽管内地乐坛历史最悠久的颁奖礼今年才刚刚长到弱冠的年纪,在横向上远不及中国电影颁奖礼有年头,在纵向上更无法与54岁的格莱美相媲美,但回望来时路,总有一些经典的瞬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一句致谢辞成为社会流行语,一个尴尬的摔话筒瞬间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一种娱乐精神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
一句难忘的口号
1999年,CCTV和MTV两大电视台首次联手举办音乐颁奖礼,盘点在过去一年里的乐坛成绩,最终的获奖名单可谓熠熠生辉:内地最佳男女歌手分别是刘欢和那英,香港的是张学友和王菲,台湾的是周华健和李玟。“感谢CCTV、感谢MTV”这句话就出自这场颁奖礼,听上去押韵而有力度。现如今已经查不到这句话究竟是哪位歌手的原创语录,但它很快流传开来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后年复一年,当歌手们手持奖杯不停复制这句格式化的获奖感言时,这句口号渐渐变了味道。直到2008年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晚小品中将这句话进行了一番演绎后,它终于从庄重的感谢词变成了搞笑的调味料。人们可以肆意在“感谢CCTV、感谢MTV”后边加上任何后缀,比如“感谢铁岭TV”、“感谢KTV”。
一只尴尬的话筒
2001年4月,《中国流行歌曲榜》在南京举办颁奖晚会,田震突然上台发言,“昨天通知我以第一名得票数获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但就在半小时前,突然通知我这个奖颁给了得票数第二的歌手。”两位主持人赶紧接过话题称“这其中一定有误会”,但田震并没有给他们机会,“我现在已对这个奖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这种奖不领也罢!”说完便扔下话筒走回后台。当时的报道中称虽然当时田震在“最受欢迎女歌手”的票数上领衔,但组委会事前认为田震不能到颁奖礼现场,所以将这个奖颁给了票数排在第二名的那英,谁知田震竟然从天而降。
被田震扔出的话筒是否在空中抛出了一个完美的抛物线已经无从考证,但这只尴尬的话筒却在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它将“不出席者不给奖”这一潜规则搬上了台面,而因它引发的各方热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乐坛颁奖礼的发展。
一个欢乐的瞬间
经过田震那一摔,内地乐坛颁奖礼多了一丝严肃和凝重,但无论如何它最终都应该归属于娱乐事业,所以那些在颁奖礼上带给人们欢笑、将娱乐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人是值得被记住的,比如得奖专业户陈奕迅。2003年,陈奕迅获得了第三届音乐风云榜港台最佳男歌手,那时陈奕迅凭《十年》等歌曲刚刚在内地打响知名度,结果他激动得跪在地上向所有支持他的歌迷表示感谢。2008年,陈奕迅和张震岳竞争第八届音乐风云榜的港台最佳男歌手,当宣布张震岳得奖时,陈奕迅突然上台,跪在张震岳面前,以这种方式恭喜对方,令张震岳措手不及。2010年,陈奕迅在第十届音乐风云榜上拿到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奖,手捧奖杯的他三度下跪。
上周二,第11届“CCTV-MTV音乐盛典”在北京上演,“感谢CCTV、感谢MTV”这句流传度相当高的致谢辞再度响起。与之反向呈现的是,现在乐坛颁奖礼奖杯的综合分量却远不及十多年前的重。一方面,像“中歌榜”、“音乐风云榜”等老牌乐坛颁奖礼仍在乐坛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逆风前行;另一方面,数量泛滥、质量良莠不齐、貌似花样繁多实则喧宾夺主的各种颁奖活动让现如今的奖杯越来越像鸡肋。
1990年代曾经的香饽饽
音乐颁奖礼的雏形最早诞生在广州,1987年“健牌创作歌曲大赛”以及其总决赛成为内地最早音乐排行榜和颁奖礼的雏形。1992年,内地音乐颁奖礼有了正式的模样,广东电台将“创作歌曲大赛”改造成“广东新歌榜”。1993年,北京音乐广播推出了“中歌榜”,每周盘点一次新歌,每年岁末盘点全年的乐坛成绩。随后,又相继出现了“CCTV-MTV音乐盛典”、“华语榜中榜”、“音乐风云榜”等一系列颁奖礼,影响力一度相当大。同时,颁奖礼还获得很多的国际品牌赞助商的垂青,音乐颁奖礼变成了一个既时尚又权威且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事物。
2000年代频繁山寨化
有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排行榜颁奖礼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多个。然而数量的泛滥最终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主办单位随便扯出一个没有边际的榜单,再找几个所谓的大牌歌手助阵,目的只为一时的商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老牌颁奖礼,也遭遇了瓶颈。2006年,“CCTV-MTV音乐盛典”则突然宣布停办,直到2008年才重新启动,但将每年举办的颁奖典礼从一年改为了两年一次。即便如此,音乐颁奖礼仍未停止山寨化道路,各种“排行榜”、“风云榜”、“榜中榜”、“流行榜”层出不穷。
偏离颁奖礼变秀场
颁奖礼上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得奖的一刻,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奖项似乎变成了附属品,而拼红毯、拼歌迷、拼助阵嘉宾则成为了颁奖礼的主要项目。2004年前后一股强劲的韩流刮过内地歌坛,歌迷经济也借着这股浪潮横空出世,Rain、东方神起等韩国歌手频繁以助阵嘉宾的形式出现在华语歌坛的颁奖礼上,而一旦他们表演结束,他的歌迷也跟着退场,看台上随即空出大量座位,这个情形显得有些滑稽。红毯则是音乐的另外一个“劲敌”。按照国际惯例,在正式的颁奖礼开始前歌手们都要走过红毯,这条路最长不过百米,但却饱含着粉丝的注目礼和尖叫声。走上这条路的不仅有歌手,还有导演、演员、模特,反正只要是明星、能赚取大众眼球的人就有资格。
质疑奖项能否实至名归?
关于音乐颁奖礼的质疑声从未停止过,2001年田震怒摔话筒不是空前绝后的个案。2003年刚刚涉足歌坛的陆毅获得第5届“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最佳男歌手,有资深音乐人指出陆毅根本不会唱歌;2004年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直指多家唱片公司以“谈奖”方式要挟颁奖礼;2006年第13届“东方风云榜”策划人爆料称陈好所属的公司向主办方要奖;2008年,“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在奖项颁布前,有网友爆料最终获奖的陈好是内定得主。上周二,杨幂在第11届“CCTV-MTV音乐盛典”中获得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质疑声认为杨幂嗓音不好且唱功不足,但主办方则回应这个奖项出自网络及手机票选,即歌迷决定的。
追根溯源
专业态度缺失
音乐人丁博近年来参加过不少颁奖礼的评审工作,针对杨幂一事,丁博认为最终的问题在于主办方缺失了一种“专业态度”,“歌坛现在的包容性过度了,有太多的没达到歌手水准的人能发片、参加评奖,这必然产生分歧。”丁博认为,尽管杨幂目前的演唱水平还停留在业余阶段,但她本人及她的团队并没问题,拼命投票的歌迷、质疑的人也没问题,也不存在主办方违规的问题,只是他们在确定提名名单时缺失了专业态度,“颁奖礼越来越难办,于是大家就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注意力,过分重视明星效应,从商业的角度可以理解,但从音乐的角度则就缺少了基本操守。”
“每年的颁奖礼很多,真正具有足够行业影响力的屈指可数,更多的只是一场秀。歌迷也已经过了追着最佳男女歌手得主的作品聆听的年代了,大家能以更直接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我们的颁奖礼和格莱美到底还有多远?“以前台湾金曲奖对大陆歌坛有一些参考价值,但今年金曲奖的结果也令人大跌眼镜。这两年关注香港四大颁奖礼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目前来说没有哪个颁奖礼的全面性和公信力能达到格莱美的程度,但就算内地颁奖礼有一天真的做到了,也不能代表什么,因为就连格莱美的影响力也在逐年下降。”
“不滥奖”源于规则严谨
北京晨报:今年是“中歌榜”20年,这一届颁奖礼将用什么方式体现这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郑洋:今年的颁奖典礼一定会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不是体现在提名规则的变化,而更多是来自于表演方面的创意和策划,现在一切都还处于高度保密阶段。一个好的颁奖礼,不仅要客观公正地表彰当年度成绩优秀的歌手和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有能力集结最顶尖的大牌歌手和明星呈现出最具创意和音乐水准的独一无二的表演环节,而这些表演桥段都是可以穿越时间、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经典。“中歌榜”近几年的颁奖礼每一年都留下了令人难忘和激动的表演瞬间,2009年韩红和陈奕迅的“红尘组合”,2010年的毛阿敏、张靓颖、李宇春的跨时代合作,2011年宋祖英和那英的跨界“双英会”等等,今年同样值得期待。
北京晨报:近几届“中歌榜”几乎年年有新的调整,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郑洋:4年前整个原创歌坛已从专辑时代转变为单曲时代,为了更好地顺应音乐环境的变化、推动歌坛的发展,第16届“中歌榜”颁奖礼将此前必须以发表专辑才能有入围前提的奖项提名规则修改为发表单曲即可。2010年,为鼓励更灵活多样的创作方式、推进歌坛创新,也为新人和不同成本的制作提供更多机会,“中歌榜”推出了“年度最佳EP”大奖。随着“单曲”影响力加大,“单独”发行和制作的趋势更为明显,许多优质专辑都不再有统一的制作人,而是不同制作人分别制作歌曲后收入专辑,因此到了2011年“中歌榜”颁奖典礼首度设置“年度最佳单曲制作人”大奖,鼓励优质单曲的推出。
北京晨报:当下各种颁奖礼名目繁多,中歌榜如何能够做到坚持“不滥奖”、“不谈奖”,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是体现“含金量”的指标?
郑洋:“中歌榜”是至今为止奖项种类和数量最少的音乐颁奖礼,一直严格按照自己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则在运行的,大家最后看到的那一晚的颁奖礼其实是建立在365天每天不间段直播的2小时的节目之上的。因此,“中歌榜”这么多年来可以做到“不谈奖”、“不滥奖”,源于规则的清晰严谨和完备、源于365天像农夫耕耘土地一样地推广原创新歌,源于我们真实的反映了歌曲和歌手在听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从歌手、音乐人的角度感受,他们对于中歌榜是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的,只要自己今年作品优秀、在听众里受欢迎,就一定会得到该有的鼓励和肯定。在每一个奖项揭晓之前,歌手本人和唱片公司相关人员等没有一个人可以提前知道是否获奖。每一年都会有入围者坐在下面,却拿不到奖,对于这些歌手我们都会表示足够的敬意,因为他们是真正为好音乐为优秀的同行加油鼓掌而来,体现了整个行业的团结和凝聚力。这些都是颁奖礼“含金量”的指体现。
北京晨报:现在唱片市场不景气,大众普遍认为好歌比以前少了,这样的大环境对“中歌榜”这样的老牌音乐颁奖礼是否有影响?
郑洋:唱片市场虽不景气,但音乐市场却是比以前风起云涌了许多。10年前全北京一整年的大型演唱会不超过5场,而现在全年的大型演唱会则有100多场。市场对音乐的需求不是减少而是增加。随着受众整体文化和音乐修养的提高,对于好音乐和好歌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10多年前的传播环境,让大家一年下来能听到的歌曲寥寥可数,而现在互联网的同步同时,让受众陷入海量音乐的选择当中,好歌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中歌榜”而言,更要担当选择和推广的责任,忠实记录大众对于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反映,客观传递音乐在听众中的反馈和共鸣。
本版撰文晨报记者王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