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馆长:孔子是中国性文化之根
2012-08-31 11:31:00 来源:凤凰 评论:0 点击: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记者张道正)“最近这两年,我们在性文化的理论上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这就是找出了中华性文化与孔孟之道的关系,从性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孔子。”胡宏霞于正在兰州举办的全国首届民办博物馆研究成果交流会上如此表述。
胡宏霞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馆长,她和刘达临教授一起创办了中国首家性文化博物馆,被国内外媒体称为“勇敢的女性”。
“这是一件古今中外没有人做过的研究,这个研究进一步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还原出孔孟之道中人性的光辉。”胡宏霞说,中华性文化和现代性文明的总根源还是在于儒家文化,这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一个突破。
胡宏霞表示,长期以来研究性文化,遇到两个问题,一是世界各民族的性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古希腊的性文化是浪漫,古罗马是放纵,古印度是神秘,古日本是野蛮,而中华性文化的特点是非常讲“礼”,“温、良、恭、俭、让”。
“我们收藏了几千件性文物,都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也具有丰富的、悠久的性文化,”胡宏霞说,中国两千年来占文化主流地位的就是儒家文化,就是孔孟之道,如果孔孟之道变成了“吃人的旧礼教”,严重地扼杀了人性,那么在这种文化的统治下,性文化不会丰富和发展。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研究认为,最初的孔孟之道还是很讲人性、肯定人类性的这个本能需求的。例如,民众熟知的一句话“食、色性也”,就是孟子引用孔子的话。《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都是说人要吃饭、人要有性,这是人的两大基本生活需要。
胡宏霞给中新社记者讲了一则故事:有一次孟子去见梁惠王,劝他行王道,行仁政。梁惠王说,我倒是想做一个好君主,可是我有两个毛病,一个是“好货”,就是贪财,二是“好色”。孟子说,这不是什么毛病,你只要能和老百姓一起来享受财物、享受性的快乐就可以了。
“可见,孟子对人的‘食色’这两大基本生活需要还是肯定的。”胡宏霞说,以后的历史状况逐渐改变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要稳定统治秩序,就利用了孔孟之道实行“道统”,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对孔孟之道的篡改,把原来孔孟之道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内容删除了,把一些消极因素扩大了荒唐的地步。”胡宏霞说,从性文化的角度看,孔孟之道中也有一些错误观点,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明显地歧视妇女,也没必要避讳。
胡宏霞说,从性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孔子,就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孔孟之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庸之道。胡宏霞表示,从性文化的角度看,中庸之道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性要有个适中的态度,既不要搞性禁锢,也不要搞性放纵。“中国的性学古籍中就反复强调,对性,一方面是‘欲不可无’、‘欲不可绝’,另一方面是‘欲不可早’、‘欲不可纵’。”
“现代社会提倡文明建设,我们研究性学理论,办博物馆,都是为了促进性文明。”胡宏霞说,她和刘达临教授提出了“性文明就是对性有健康的自由和合理的控制”,而孔子就提出“从心所欲不逾矩”。
胡宏霞表示,性文明就是孔子所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最高境界在性文化方面的表现。“这样就把中华性文化的根子找到了,就是把过去人们所认为的孔孟之道与性文化的矛盾解决了。”
据了解,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已经将此类观点编撰成书,书名为《孔子与性文化》,经过有关部门层层审查,同意于东方出版社出版,本月底可见书。(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