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世家视角下的《米脂县志》
2023-09-16 10:58:58   来源:第一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历代陕西方志著述中,有关世家记载层出不穷。如陕西武功苏氏,扶风马氏、窦氏,长安韦氏,蓝田吕氏等,都是古代冠冕望族或戍边豪杰,史不绝书。随着传统氏族社会的没落,古老世族已开枝散叶,遍布全国各地。而自从明清以降,一些新的世家大族重新崛起,既有书香仕宦,又有文武科举,更有累代商贾,其在地方经济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就陕北而言,神木杨氏,靖边白氏,神木高氏,米脂艾氏、常氏,清涧虎头王氏,既有汉族余脉,更有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如折氏家族属于党项羌族,但与汉族累世通婚,而赫连氏赐姓刘,拓跋氏赐姓李、刘,另如独孤浑改姓为杜等。新的世家大族人脉兴隆,英才辈出,往往与历史上聚族而居、族姓汉化、移民和商贸密切关联。尽管有些家族逐渐分崩离析,但因书香传递,基因旺盛,在历代科举考试中独擅胜场,尤应引起重视。

  米脂县志》所载世家大族及其持续影响

  米脂县居陕西省北部东侧,无定河中游。置县历史,肇始於西汉独乐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米脂城始建北宋,清康熙《米脂县志·建置志》载:“米脂城池,其制缘岩依阜,环山纪水,古名毕家寨,又为银州关,今上城地,至宋改建米脂县城,周围五里三分一千九百零八步……”据悉“米脂”之名始于唐代,迄今也有千年以上建置史。蒙古太祖十一年(1226)设米脂县。明代相沿不变。嘉靖《陕西通志·建置沿革》载:“以其地沃壤宜粟,其米淅之汁如脂,又因地有米脂水而得名。”明末,李自成大顺政权改称天保。清初复名米脂,延续至今。现设银州街道和龙镇、桃镇、城郊、杨家沟、印斗、沙家店、郭兴庄、杜家石沟1街道及8镇。

  第二轮《米脂县志(1990—2015)》在首轮县志基础上,对新涌现的英雄人物做全面补充。“在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这片沃土造就了数以千计的‘弄潮儿’,奔赴在各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甘肃省、陕西省政协主席申效曾、艾丕善,兰州军区副司令、中将郑守增,少将姬亮洲、姬有明以及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等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科技精英艾绍林、马克奇,文化名人马沛文、贺抒玉,教坛名师艾天轶、李浩、周艳芬,医学俊杰吕韶光、姜良铎,实业家马书缓、李保平……”尽管这个历史名人榜单非常有限,但从中可看出米脂县世家大族的历史影像。俗话说“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占半街”,又有明“艾”、清“高”、民国“杜”之说,表明这三个时期米脂最兴旺的几个家族姓氏。

  世家大族的修志情怀。明嘉靖年间 (1522—1566),朝廷广泛征集地方志书,倡导各州县修志。其间户部右侍郎艾希淳受严嵩奸党排挤致仕归里,作为米脂县第一位进士,赋闲在家,便思谋编纂《米脂县志》。志成后因战乱散佚,仍不失为明代米脂县第一部县志。时隔450余年,艾氏十九世孙艾有为继承家族文化基因,历经数年主编《米脂县志》达260余万言。世家大族间的文化因袭,有极大的相似度,可谓无独有偶。清光绪年间,高氏举人高照煦编纂县志,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完成四册,十二门,约15万字。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高氏后裔高照初开修《米脂县志》,全志十卷首一卷,约 36万余字。翌年,卷末附《辑余》一册。纵观米脂历史上六部县志,除康熙志以及首轮志书分别为辽宁人和绥德人辑纂外,其余四部由艾氏、高氏轮番纂辑,佐证了世家大族的文化传承。

  据不完全统计,米脂县现有731个自然村,其中以最初居住人口姓氏命名的有378个。二轮《米脂县志》第二十七篇《社会风俗》再次记载米脂姓氏,重申清道光十五年(1835)《圁川艾氏家乘》记载姓氏103种,至1990年发展至168种。从1990至2015年,米脂县消失姓氏17种,另据2015年统计,境内姓氏又增至254种。首轮《县志》载:“偶行市廛而以纱遮面。”是否有中古时期移民痕迹尚不可知,但这种重视道德节操的风俗习尚,无疑属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孑遗。又说:“陕北人之旅京诣省者,与各省人士款洽,辄以米脂为词,代表一方,似乎荣足多矣。入民国后,其流风余韵,尚在人心。”可见米脂县民众个性特征,勇武雄猛而不乏豪杰之致。两轮《县志》对于当地世家大族的记载,为当代方志编纂提供了新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

  米脂县世家大族的人群聚落及其显著特点

  按照姓氏分布而言,米脂县也饶具特点。分析两轮米脂《人物志》著述特点,可看出世家大族人群聚落的历史分布及现实特点。两轮志书记载各界知名人士,总数达1700人以上。按照姓氏统计,其中高姓、艾姓、常姓、杜姓、李姓、马姓等相对较多。曹颖僧《延绥揽胜》记载:“自高公长绅以松常道员前导,后京师内外,由明经进士擢居部曹者,有高少农、高仲昭、高枢卿、高保卿诸公,誉重梓邦,为陕北增辉。各县人士赖其提掖辅翼者,实繁有徒。”二轮《米脂县志》记载:“艾、杜、马、高等各大家族在不同时期发挥家族优势,耕读并重,诗书持家。明代艾氏注重学业,艾文吉入太学,其后人入太学者数以十计。其间,培养出艾希淳等8名进士、艾梓等4名武进士、艾元复等33名文武举人,贡生154人,举荐特科2人。”这些都是人才辈出的教育根源。

  二轮《米脂县志》在叙述分片风俗的基础上,着重记载1990年之后的巨大变迁,认为“居民受现代文明影响,风俗习惯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较系统地展现了浓郁的性别意识,对于古往今来米脂的女性群落和女性精英人物,有意识地做了精细恰切的记载。其《概述》写道:“米脂婆姨甲天下,‘米脂婆姨’商标声名远播。”较之近代以来的米脂女界群英,当代米脂儿女也有所继承:“以全国三八红旗手窦芳华、常秀英等人物为代表,巾帼典型别样风采,优秀人物层出不穷。他们既是普通人物,又是伟大表率,业绩可歌可泣、典型宜彰宜学。”该志从性别角度记载该区域女性群落。早在1999年续修《艾氏宗谱》时,主编艾有为就将女性群落列入世系,在宗族人物中设专节介绍艾氏媳妇。该谱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编修一等奖。在这里,作者从宗谱到县志编写中发现梳理区域性的人才辈出规律、女性群落的特点,这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中尚属仅见。

  二轮《米脂县志》涉及世家大族的资料及米脂杰出女性

  地方志书中记载世家大族,是明清以来历代旧方志中一个惯例。在姓氏、家族、婚姻和生活礼俗等方面,都有所关照。二轮《米脂县志》铺张扬厉,踵事增华,其思想认识和著述视角也是完全可取的。另外,在文献辑存方面,依然还要注意世家大族的历史孑遗。比如族谱、家训和家教等等,不但要追溯始迁祖,记载祖籍地、迁徙地和埋葬地,而且要详尽记载其著述文献。

  米脂县作为英雄与美女共生地,女性作用和地位尤其突出。一方面,遵从妇道的米脂婆姨比比皆是,从米脂县“节孝孺人总牌坊”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走出陕北、走向全国的米脂女性更加光彩照人。21世纪以来,米脂婆姨作为一种国家地理商标,对陕北地域文化传播产生显著影响。2003年米脂人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11月注册了“米脂婆姨”商标。依托职教中心创办女子家政学校,又扩大了米脂县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米脂县依托“米脂婆姨”品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县120多家大小服装厂,多由米脂婆姨创办,近万名婆姨投身服装生产、加工。210国道宣传牌写道:“闯王故里,两万男人走市场;貂蝉家乡,八千婆姨闹服装。”

  不同时期的米脂婆姨,均表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民国时期,在米脂女校、三民二中培养出的女生中流传:“脚不缠,发不盘,剪个短帽盖搞宣传。”特别是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米脂婆姨,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做军鞋,送干粮,投身革命,奔赴全国各地的米脂女子数以千计。米脂女子“当上女兵翻大山,跟上队伍下延安”。

  站在性别研究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女性方志资料,自然也卓有价值。较之首轮《米脂县志》对性别问题的忽视,二轮《县志》业已有了自觉的记载意识。特别是将“米脂婆姨”作为重要地理商标,将历代杰出女性作为米脂人物群落的重点记载对象,并采用较为客观的口径来评价男女作用,分析人口构成和人口特征,这种做法也值得肯定和提倡。

  二轮《米脂县志》在陕西地方志编纂史上的突出特征和作用

  方志编纂关键在于梳理地情,发挥其资政、存史、教化和交流作用。二轮《县志》,沉淀周期相对较长,其最大的特点正在于此。

  该志在陕西地方志编纂史上的第一个特点,在于悉心研判地情、国情,进而用乡土心理来修志,用益世观念来修志。志书虽属部门提供资料,由史志办承担主编、总纂业务,但不因时间紧迫而有所敷衍,其在地情研究和资料搜集上所下的功夫,恐怕是当代志书所少见的。一些志书即使篇幅相当,大多数仍是众手修志,而像二轮《米脂县志》主编兼任总纂,其用心用意,彰显了当代乡土知识分子的人文担当和家乡情怀,这也是保障该志拥有较高质量的基础所在。二轮《米脂县志》的资料来源,尤其是文物考古资料、世家姓氏资料等等,都来自主编、总纂的直接搜集,其在地方国情社会调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更是弥足珍贵。

  该志在陕西地方志编纂史上的又一个作用,在于资料不厌其详,内容不拘其广,有汪洋恣肆的集大成特点。地方志书的详略问题,是历代地方志编纂中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之一。当代两轮修志,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挖掘深入,过于简略做法反而逐渐被扬弃。大多数县(区)志总字数限定在百万字左右,逐渐成为主导性的编纂风格;而第二轮县区志编写中,惟有《渭南市临渭区志》等会通性志书,字数达200万字以上。二轮《米脂县志》编纂,记载周期仅26年,总篇幅竟也达260万字之巨。断限性志书而有如此雄厚篇幅,在陕西省第二轮县(区)志中十分罕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轮《米脂县志》作为当代繁派志书的一种,应是当之无愧的。

  该志在陕西地方志编纂史上的第三个特点,在于篇目完善,亮点频出。就篇目大纲而言,该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和索引外,正文内容包括29编,依次为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交通邮电通信、农林牧水业、工业、商贸服务业、财政税务、金融业、经济管理与监督、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政协地方组织、社会团体、公安司法行政、军事、政务、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体育、艺文、社会风俗、方言和人物等。特别是各编无题小序承前启后,言简意赅,既概括了前志菁华,又导入新志上限,使读者不感突兀,颇有画龙点睛之用。有鉴于此,主编适当前置了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强化了政治部类和文化部类,强调了文化遗产和方言民俗。就资料建设而言,除档案文献外,该志还非常重视社会调查和历史文献。该志文化、旅游部分资料綦重,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艺文部分也篇幅甚广,既有著述文献又有典型华章,特别是有关《家乘谱牒》的介绍,具有不可多得的社会学价值。在《家乘谱牒》节中,编者概述了米脂姓氏分布情况,介绍了明清以来米脂常氏、艾氏、万丰高氏、泰安里高氏、白氏、冯氏、姬氏等世家谱牒,同时在碑石铭刻中也采集了一些碑志文献。上述社会部类基本内容的处理,也都为第三轮修志提供了新的历史借鉴。

  米脂县作为陕北文化大县之一,其地方志编纂源远流长。二轮《米脂县志(1990—2015)》的编纂观点鲜明突出。自觉地接受了记载世家大族的眼光和思境,承载了村落聚集特点突出的世家大族,刷新了著述观念和记述方式,在突出区域特色、优化编纂体例、强化性别意识、更新编纂思路等方面,皆有同时代其他志书所不具备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继承了历史上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总结了修志经验教训,从而肇启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对于今后开展第三轮地方志编纂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张世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运河——我国古时的“南水北调”工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