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历史 > 正文

读图|保护古籍,上海近十年有哪些成果
2017-06-14 09:19: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古籍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传承文化、保护古籍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文化工程。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上海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下文简称“上图”)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甄选各参与单位收藏的70件古籍精品,面向公众集中展示。

  展览分为“旧藏撷华”、“新弆掇英”两个单元,前者择取各古籍保护单位入选全国及本市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精品,后者遴选了近年来在编目中新发现的善本古籍。展览为期5天,至6月18日截止。
\
通典-上海图书馆
\
  晋书-复旦大学图书馆

  古籍普查:给珍贵文献“身份证”

  2007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按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要求与目标,广泛开展了古籍普查等工作。

  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称,十年来,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领导下,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协调全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博物馆和新闻出版、宗教机构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努力推进的上海地区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据悉,本市古籍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共有7家古籍收藏单位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9家单位被列入“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收藏单位及个人的1473种古籍入选《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913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介绍,上图的馆藏古籍查库清点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2008年1月底之前完成17万余册善本清点,第二阶段的一百余万册普通古籍历时一年清点完毕。上图古籍普查组还以年均四千种的进度埋首于故纸堆中,共完成编目42000余种,这也是上图古籍保护工作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上图也在积极采购和征集古籍文献。据悉近十年来上图累计购买旧家谱6512种82746册,购买旧石新拓碑帖1776张,还通过拍卖市场竞拍成功一批古籍补充馆藏。

  近年来上图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古籍文献入藏事例有两宗。一是2013年,晚清重臣张佩纶后人张恭庆院士等人向上图捐赠了一大批祖上遗存的历史文献,为学界研究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海军与海防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二是2015年从美国回归的《翁同龢日记》稿本47册和翁同龢档案12册238种,可谓中华古籍海外回归的重大成果。
\
  俞曲园手稿-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
  古文苑-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上海中医药大学

  文献修复:占全国修复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文献修复保护历来是古籍工作的重点之一,抢救文献的师傅们也在和时间赛跑。黄显功称,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部十年来修复文献数量位列国内前茅,累计总量达19733册1095543叶,约占全国古籍修复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而且修复技艺深具专业影响力。

  目前,上图已被列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上海传习所,并于2016年获得上海“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上图申报的“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还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两年上图加强管理,提高修复效率,更多走的是科学化管理路线。”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介绍,一是流程设计明确任务,二是管理制度调整细化,三是纸浆补书机投入使用。2010年,上图从美国引进纸浆补书机,率先在国内图书馆开展机器修复古籍的实践。此外,上图还于2013年研制出能抵御蠹虫蛀蚀效果长达5年,且对文献纸张、字迹均无任何损伤的“文献防蠹纸2号”。

  不过古籍修复工作依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如修复数量巨大、人员缺乏等。上图目前入藏的古籍约有170万册,其中需要修复的有40万册之多。然而馆藏还有大量的未编古籍,其中不少也已被虫蛀。“现在上图正式编制的古籍修复人员共十位,60后三位,70后一位,80后五位,90后一位。”王晨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今上海古籍保护中心每两年开展一次文献修复技能竞赛,以保障修复技艺传承。

  据悉,上海全市现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一家(上海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习所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均进行文献修复人才的专业培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还招收了古籍保护专业硕士生,开创了上海高学历古籍保护人才的教学实践。
\
  备用本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
  南华真经旁注-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文献使用:数字人文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

  都说古籍再生性保护成果方便了读者的使用,而“使用”让古籍在今天重获生机。

  周德明介绍,上图的古籍稿抄本数据库、家谱数据库、盛宣怀档案数据库都已向公众开放。以家谱为例,上图现已完成15000余种共12万余册的扫描加工,总量达1100万拍。截止到2017年4月,上图已有6000种家谱在网上向社会公开服务,成为上海地区古籍在互联网上提供公共服务数量最多的单位。

  在去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上图还宣布通过上图馆藏数字资源开放平台免费开放2000多种馆藏数字资源。这意味着无论有无上图读者证,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浏览到上图珍贵的馆藏资源,包括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元刻本《颜氏家训》、2500多种家谱、1946年至1948年的《上海市年鉴》等。而且,开放的不仅是题名、著者、出版摘要等元数据,更是馆藏文献的全文。

  “我们觉得还不够,还在做。”周德明介绍,2016年,上图以家谱文献数据为主题的“2016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第14届IFLABibLibre国际营销奖二等奖。今年,上图继续推出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以上图名人手稿及档案开放数据为基础的优秀移动应用产品原型或服务创意。

  “我们现在对新技术充满期待。如果你进行对比,看看原本的家谱数据库是什么样的,再看看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家谱数据库达到的水平,你就会发现新技术的使用对古籍内容的揭示所达到的深度,以及给使用者带来的便利。”在周德明看来,在数字人文技术之下,能让更多市民真正便捷地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利用中来。
\
  玉华堂日记-上海博物馆
\
  四书集注-上海图书公司

  此外,上图每月都为市民组织丰富的讲座与展览活动。从2005年开始,上图坚持以“每年一个主题的形式”将馆藏历史文献进行公益性展示:从善本碑帖展到尺牍文献展,从历史原照展到家谱精品展,从明清名家手稿展到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展,可以说每届历史文献年展都是沪上一次文化盛宴。
责任编辑:梁佳

相关热词搜索:古籍 上海 成果

上一篇:央视连续3天聚焦 湖北这个千古谜团将揭开神秘面纱
下一篇: 请给“守护”文化的人留些“尊严”——记佛像收藏家李巍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